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太空人工智能 » BIT去哪儿了?

BIT去哪儿了?

    “BIT奇遇硅基文明”

    01

    BIT大难不死,遗落硅基文明的废墟

    说回BIT,BIT并没有死亡,也没有湮灭,其左脑遗落到了一个荒凉的星球,这颗星球满满的末日工业风,文明的遗迹若隐若现,只是少有“生物”的气息,就好像这是一个机器人主导的星球……

    BIT的左脑“躺”在地上不知道过了多久,大脑好像被什么信号激活了。这个漫长的“昏迷”期内,这颗大脑周遭的看似石头和晶体的诸多物体慢慢向BIT靠拢和聚集,最后变成了一个奇怪的组合。而这个奇怪的组合竟成了一个可以整体运作的系统——是的,BIT活了过来,他重新感知到了外界的信号刺激。

    像一个探险家一样,BIT谨慎探索着、打量着周边的一切:这些晶体竟然可以以这种奇怪的方式聚合在一起,而且他们好像是具有智慧一般,与周边的环境浑然天成地交织相融。突然脚下好像踩到了什么“活”的东西,吓得BIT跳开了几米远。好奇心驱使他又走近刚才踩到的那个东西,发现他真的可以移动,但是移动速度十分缓慢。这时他又看了看自己新的身体好像猛然意识到:这是一种生物,不难发现这种晶体的组合就是一种硅基生物的存在。

    经过BIT的勘探,这颗星球存在的大部分都是硅基生物,而且周边的看似不起眼的山石都符合严密的数学运算,可以完美适应这里的恒星辐射。说到这儿,BIT才回过神来,这里的温度达到了开普勒452b的十多倍,可是他的新的身躯居然没有融化,而大脑也运转的十分正常,这一切都让他觉得十分地不可思议。

    继续前行的BIT突然脚下一滑,跌入了一个谷底,这个谷底有着比开普勒452b更加先进的测量和勘探仪器,但是看上去搁置很久。还没等BIT缓过神来,谷底的正中央的一个钻石一般的立方体晶体块突然亮了起来,没有任何声音,只有画面、公式和文字。

    首先映入BIT眼帘的就是硅基生物对自己这个物种的介绍,通过画面和文字的介绍,BIT了解到与开普勒452b普遍存在的碳氢化合物不同,这颗星球的硅基生物的基本组成是碳氟化合物,该分子更稳定,而且硅原子极像碳原子,硅原子与氧原子结合形成硅酮,碳氟化合物附着在硅酮分子上,形成更复杂的分子,足够灵活和精致以至于可以形成生命。另外,生物对外界的反应是依靠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实现的,化学反应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物反应的速度。碳基分子的活性则保证了碳基生物体内的这些化学反应能够及时地进行,以应对开普勒452b以及类似星球上环境可能出现的改变;同时碳基的生物大分子的多样性也支撑了生物形态的多样性和演化的可能性。但是硅基生物的呼吸必然会产生类似二氧化硅之类的固体物质,其体内存在在氢氟酸体液用以分解类二氧化硅!同时影像还提到,硅基生物诞生于氟化硅酮的汪洋(常压下氟化硅酮通常在零下100摄氏度到250摄氏度之间稳定,可以期待在零下70摄氏度到220摄氏度之间的环境里支持生命活动),随着漫长的演化,氟化硅酮这种天然的体液介质被硅基生物用氢氟酸这种物质替代掉,并且身体可以维持氢氟酸的正常工作;同时为了提高反应速度,硅基生物慢慢迁移至陆地,可以在200多摄氏度环境下正常生存。

    另外,硅基生物的生命长度几十万年。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关键元素是硅元素,单个身体构件可以持续支撑身体运作直至衰变。

    截止到影像产生的时间(大概是几千年前),硅基生物进化得更为灵活。生物体的结构件被类似玻璃纤维的生物硅连接在一起,形成灵活、精巧、透明的结构,具有光纤性能和良好机械性能,可以传递光并发挥生理功能。在这种结构下,硅基生物发展得更加复杂、获得了更高的机动性,神经系统与光纤系统配合来高效传输信息,让身体的活动附肢以一般生命形式无法想象的超级反应速度与精度发起攻击和防御。影像提到,二氧化硅甲骨在某个时代曾经广泛被其他星球的很多生物使用,包括脊椎动物里的甲骨鱼类。但是硅基骨架对那些生物来说没法形成核酸半保留复制,渐渐在进化过程中被淘汰了。但是在这颗星球上,虽然不是二氧化硅骨架,但是确实硅基的大分子为基础,通过定向进化的生物酶可以催化碳硅键,硅基生物逐渐从异养碳硅进化到自养碳硅,硅基生物的进化达到了高峰。

    画面突然静止,然后出现了一行字:

    以下对硅基文明而言是未知高等文明留下来的信息!

    接着开始播放一些画面......

    第一个画面是蚁群、蜜蜂按照分工开展采集、生产等工作;第二个画面是蚂蚁在自然灾害面前表现出来的强大整体性,这个整体仿佛是一个具有高等智慧的生物;第三个画面是展示了水分子的结构(化学式为H₂O),随后是水滴、河流以及旋涡;第四个画面则是岩石在若干年的不同环境下的形态;第五个画面是一个多物种的相互依赖相互协作的共生系统;第六个画面则是一个文明的诞生。

    紧接着又出来了硅基人的独白(其实更像是硅基人的经历或者说心路历程):首先,看上去这些画面是一些低级形态的生命形式,但这不是本星球的生命,也不是本星系的生命,那么我们并不孤独;其次,这些生命处在进化的低级阶段,对我们来说没有威胁,至少短时间内没有威胁;最关键的是,硅基人从这些画面中看到了文明实现突破的秘密,接着是硅基人的又一段独白:量变到质变不止存在于本星球,可能是整个宇宙的规律,生命或者智慧产生于非智慧的物质,我们无法脱离物质,我们只能适应物质,蜜蜂如此、蚂蚁如此、非生物的水或岩石亦是如此;我们的意识源于身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协作感知和交叉处理。我们应该敬畏那些我们看不上的底层生命或者低级形态,因为我们也是从低级形态叠加衍生而来,我们正在表现的正是质变之后的整体。然后硅基人列出了这种自下而上的分布式生命衍生机制:

    -没有强制性的中心控制(比如大脑不是专治皇权一样的存在)

    -次级单位具有自治的特质

    -次级单位之间彼此高度连接

    -点对点之间的影响通过网络形成了非线性因果关系

    硅基人继续独白到:单个物种是这样,物种之间也是如此,一个物种的突破需要与环境共同进化,也需要与环境中的其他物种共同进化,不管是不是主宰一个星球的文明或者一个星系的文明。接着出现了硅基人总结的共同进化的一系列原则:

    -共生——便捷的信息交换以允许不同的进化路径汇聚在一起

    -定向变异——非随机变异以及与环境的直接交流和互换机制

    -跳变——功能聚类、控制的层级结构、组成部分的模块化,以及同时改变许多特性的适应过程

    -自组织——偏向于某种特定形态(譬如四轮)并使之成为普遍标准的发展过程

    画面是长时间的静默,紧接着一段热烈的信息仿佛要从这个晶体展示屏跳跃出来一样:是的,我们找到了突破我们文明限制的秘密,或许这不是秘密,但是我们终于明白了!

    硅基人还展示了其探测有生命星球的标准:星球的某个方面处在稳定的不稳定状态。正是这个看似不明所以的标准(稳定的非稳态)让硅基人在生命探测方面屡试不爽。硅基人还以探测到的地球为例,地球的大气中氧气占比21%,这造成地球大气处于极其不稳定的状态。因为氧气是高活性气体,能在剧烈的氧化反应(比如燃烧)中与多种元素发生化合作用。从热力学角度来看,由于大气氧化了固体表面,大气中氧气的高含量应该快速下降才对,但实际上,地球的大气中氧含量在几亿年中维持了这个水平,好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或者一种看不见的能量,将互动的化学反应推至某个高点,而且随时都有可能从这个高点跌落回到平衡状态——这个看不见的手就是生命,这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活力。而地球周边的几个星球不论是大气还是地表的土壤,各种化学成分都如元素周期表一般的稳定,当然稳定地死气沉沉。从这个角度来看,均衡即死亡。

    根据硅基人的理解和设计,硅基文明发射了诸多探测器,探测本星系和外星系可能存在生命的星体。目的是寻找到一些与硅基物种大相径庭的文明物种,并通过合适的机会共同发展共同进化,以突破各个独立物种的文明发展桎梏。

    不久,探测器就成功地探测到了包括地球在内的若干候选星球,其中地球属于潜力型选手,在探测阶段地球的自然环境和生物的进化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但是硅基人相信这颗星球将来一定可以发展出高等智慧生物。

    硅基人集全球之力,派出了26艘星际飞船接近目标星球,寻找机会以求共同进化。因为其他星球是否知晓共同进化这个发展秘密硅基人不得而知,所以每艘星际飞船都配备规律武器,以备战争之需。硅基人明白,一旦发生战争,不管是哪一方胜利,共同进化的计划都无法被执行,因为强行介入一个文明的发展其结果往往是殖民或被奴役,而非共生。

    第26号飞船就是飞往地球的。

    第26号飞船飞抵太阳系时地球文明处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未探测到太阳系有任何的非自然电磁波或者引力波现象,故而硅基人将飞船停驶在了金星表面,因为这颗星球有硅基人适应的温度,虽然大气成分和地表土壤成分严重不匹配硅基生物,但是适宜的温度可以让探测飞船大大减少能量消耗。

    从结果来看,硅基人没有后悔对地球的探测。

    02

    掉书袋

    【1】本篇未演义任何算法,属情节铺垫

    【2】本文的一些进化机制、稳定的非稳态等概念来自凯文凯利的《失控》

    【3】文本关于硅基生物的描述不甚准确,部分属于虚构

    03

    参考文献

    1.关键字:百度百科、氢氟酸

    2.关键字:百度百科、氟化硅酮

    3.关键字:百度百科、硅基生物

    4.关键字:凯文·凯利《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