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永生问疑录 » 第七十六章:回到唐朝的梓俊

第七十六章:回到唐朝的梓俊

    静秋看着这漫山遍野的青青草地,自由飞舞的蜻蜓蝴蝶,觅食寻偶的花鹿白羊,如从天上一倾而下的银河瀑布,如从世间冉冉升起的蓝天白云,内心特别舒畅,不自觉的和虫鸟为伴舞动起来。

    “静秋上仙,该用膳了。”

    “不急不急。你这个地方真是太美了。”

    “确实是好山好水,伟晨上仙在此住了五十多年,一直等你回来,如果不是有此美景,那么五十年的孤寂无聊,神仙也扛不住啊。”

    “是啊,不过既然我们是万世夫妻,就免不了暂时别离,也许下一世为人,就要我等他了,呵呵。”

    静秋说着走到桌前,桌子就像现在茶几那么高,看似木器,却晶莹剔透,油光水滑,犹如玉器一般,静秋席地而坐,看着土地爷准备的晚饭。

    “这菜我没见过啊。”

    “静秋上仙,这四样小菜为本地土菜,上不了台面,不过味道是特别好的。桌子也是本地特产,古陶推光漆器,精美绝伦吧。”

    “上不了台面?不至于吧,看见和这桌子一样精美,老人家给介绍介绍,都叫什么名字啊。”

    “好的,这碟是古陶碗托,这碟是古陶牛肉,这碟是古陶烩菜,这碟是古陶黑菜,小碗里和子饭,蒸笼里是莜面栲栳栳,小酱碟里是黄菜蘸水水,栲栳栳蘸着这个吃,美味无比。”

    “哦,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上仙,动筷子吧,吃起来更是回味无穷。”

    就在静秋准备要动筷子的时候,远处传来一个声音:

    “此等好饭,你们怎能独享……。”

    “伟晨上仙回来了,快快坐下,你家夫人等候你多时了。”

    伟晨站在那里,面带微笑的看着静秋。

    “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

    静秋站了起来,仔细的打量着伟晨。

    “你一点也没变,还是一张抽搐的脸。”

    “你也一点没变,还是那么漂亮。”

    “是吗,在这里过的怎么样,应该挺好的吧。”

    “唉,山是好山,水是好水,没有你的日子,一切都索然无味啊。”

    “还是那么的贫嘴,没有我还不是五十多年都过来了。”

    “那怎么能一样,在这里除了和土地爷可以时不时聊聊天,其他陪伴我的只有山泉瀑布,飞禽走兽。”

    “好了,不贫了。怎么样,我们就在这里一直住下去还是你另有打算。”

    “没有机会了,我们要投胎转世了。”

    “啊,这么快,知道我们转去那里吗?”

    “不知道,只知道今夜子时三刻,我们就要各奔东西来生再见了。”

    “各奔东西?那我们来生还是夫妻吗?”

    “不知道,如果有缘应该还会在一起吧。”

    静秋听到伟晨这样模棱两可的话,嘟了嘟嘴。

    “看来你是不想听白胡子神仙爷爷的话,不想和我做万世夫妻了,哼,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姑奶奶啊,转世投胎的事我们都做不了主啊,虽然神仙爷爷那么说,可是天界也没有明确的告诉我啊。”

    看见这俩人因为转世投胎的事喋喋不休,土地公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二位上仙啊,每个灵魂转世到凡间都是有使命的,既然天界允许伟晨上仙在此等候静秋上仙五十多年,你们之间就一定有剪不断的情缘,你们在这理来理去,只能越来越乱。不如借此良辰美景,把酒言欢,岂不更好?”

    伟晨和静秋听了土地公公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便不再纠缠转世的事,一起席地而坐,开始吃酒,开始天南海北的聊天,聊奴颜,聊上官仪,聊塔图,聊郭胤。

    “亲爱的,咱们的胤儿可好吧。”

    静秋看了看伟晨,很不屑的努了努嘴。

    “我家胤儿可比你强多了,文武双全,官拜大将军,一生叱咤风云,老了还懂得急流勇退。你呢,莽夫一枚,抛下我们母子就一个人去了。”

    “人生有命,富贵在天,我也不想早早离开你们母子。再说,我郭伟晨的儿子这么优秀也是因为我的基因好啊。”

    伟晨一副自负的嘴脸看的静秋都有点不想理他了。

    “真是不可理喻,那是胤儿后天努力,加上本夫人教子有方,有你什么事啊。你还不知道在这里和那个小仙女天天幽会了,我还不知道个你。”

    “天地良心,土地公公可以给我作证,是吧土地爷。”

    土地爷自顾自己喝酒,突然这俩的话锋转自己这来了,一时不知道应该怎么说。

    “伟晨上仙没有幽会啊,只是看见山下来这里采蘑菇的小姑娘,有点目不转睛罢了。”

    伟晨一听土地这样说,立马急了。

    “土地公,你这,这是从何说起呢,明明是你看人家采蘑菇的小姑娘来,你这不是……你……我……”

    土地公现在也反应过来了,一看这情形不对,立马装醉趴在桌子上,假装睡着了。

    静秋看看伟晨,看看土地公。觉得这俩演个双簧都演不好,心里逗的快开花了,不过表情可是一脸的吓人。

    伟晨更是不敢看静秋的脸,一个人低头喝闷酒。

    “行了行了,别装了,看在你等了我五十多年的份儿上,你们男人那点花花肠子我就不给你抖搂了,喝酒吧,来呀。”

    伟晨就像一个小媳妇儿一样,弱弱的举起酒杯,和静秋干了一杯。

    一杯一杯的喝,一杯一杯的流进胃里,不知不觉就地为床,天作盖,两人睡着了。

    土地公轻轻爬起来,收拾了碗筷,又让土地婆婆拿来被子给他俩盖上,就回了他的土地庙去了。

    这场神仙觉,对于伟晨静秋二人来说,就是一场跨越千秋的大梦。

    话说到唐朝初年,玄武门之变后,唐高祖李渊二公子,秦王李世民初登大宝,便昭告天下:

    “各地府县衙门,天下子民,朕即位以来,天下初定,百姓需休养生息,国家需广招贤才,才能国泰民安,长治久安。然华夏大地多年战乱,人才贫瘠,学业荒废,故朕决定在京城长安设立《静秋书院》,广招天下举子,公费就读。望天下有志之士,以先天下之忧而忧之心,踊跃报名。

    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