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请公子修仙 » 第四十六章、忍就是为了不忍

第四十六章、忍就是为了不忍

    呃……

    宋朝歌没想到,在刘梓风这拉屎这个细节上,自己分析出了纰漏,得改进。

    以后,心思要再缜密一些。

    “后来的事情,就由闻老爷来说吧。”宋朝歌说道。

    闻是于就接着宋朝歌的话,往后说:“朝歌把他的猜测告诉了我们,我和安大人还有些不相信。

    然后,我们就设了一个局。

    这个局就是把渔阳县内的司天监和修仙者撤走,让你们带着衙役负责渔阳县内的事情。

    果然,你认为这是一个机会。

    你把自己和宋朝歌负责的地方进行了分工,而恰恰怡红院就在你负责的范围。

    这时候,我们都相信了。

    安大人亲自出马监视怡红院,发现你们确实把闻泰藏在怡红院。

    有司天监出马,后面的事情就很顺利了。”

    刘梓风突然抬走头来,两眼通红的盯着闻是于,然后,近乎于吼道:“我们并不想杀人,但闻家师爷和罗管事拼死,我们没办法才杀了他们。

    掠走二公子闻泰,也是想警告闻是道,想告诉他,战争并不能解决事情,只有通过和谈,才能恢复边疆的稳定,才能和南疆巫越国和平相处,如果一但战争爆发,两国不知有多少生灵涂碳。”

    闻是于和安奇并没有阻止刘梓风的大吼大叫,他们已将整个大厅屏蔽进来,外面的人根本听不到里面的说话。

    等刘梓风宣泄完了,如一滩烂泥靠在椅子上,安奇才怒道:“这种事情,自有圣裁,岂是你们这些人能掺和的?”

    宋朝歌没想到这件事情的背后牵涉到这么大,关乎大周国和巫越国的战与和。

    “你们这些人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还组织什么止杀会,如果引起圣上震怒,且不说你们颈上人头不保,这是要诛九族的。”

    宋朝歌听着安奇训斥刘梓风,怎么越听越不对劲,这不似司天监在办案,反而似一个长辈在训斥晚辈怎么做人。

    安奇训斥完了,闻是于才缓缓地说道:“你走吧,我不想在渔阳县再见到你。我们闻家也不是好杀之人,我大哥镇守南疆十几年,他对南疆的了解岂是你们这些窝在皇城里的人能比的。

    我大哥极力主战,收复数百年前丢失的故土,一定是有他的道理。

    现在和巫越国议和,假以时日,让他们兵强马壮,再挥师北上,那可就是我们大周国生灵涂碳了。”

    宋朝歌这才听明白了,闻是于大哥是主战派,想趁巫越国国力虚弱,趁机收复数百年丢失的故土。

    趁他病,要他命。

    而朝中有人却不想这么做。

    刘梓风这些人就是一个祸殃子,想通过对闻家下手,来协迫闻是道放弃收复故土的想法。

    一个镇守边关十几年的铁血将军,岂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初衷?

    这……也太幼稚了。

    “你真的放我走?”刘梓风难以置信地望着闻是于。

    自己可是杀了你闻家的人,掠走了你的儿子。

    你放我走?

    没骗我吧。

    “你不想走?你那些同伙可是个个都走了的。”安奇冷哼一声。

    如果不是闻是于让司天监和官府不追究这些人,自己早就把他们收押了。

    “他们都走了?你们真的没杀他们?”

    “信不信由你,走不走也由你。”闻是于淡淡地说道。

    他何尝不想杀了这些人,可这些人的背后牵涉太大,他不想为闻家再树强敌。

    那……只好放了他们。

    闻家就当这事没发生一般。

    “那冬娥呢?你杀了她?”

    “在怡红院。”

    “我要带她走。”

    “按规矩,出银子,替她赎身。”

    闻是于查过,冬娥并不知晓他们所做的事情。只因刘梓风说要替她赎身,她就无条件的相信刘梓风,替他做事。

    女人动了春心,就盲目了。

    现在,刘梓风要带她走,这个刘梓风也是一个信人。

    刘梓风还是走了。

    是人都怕死的。

    等刘梓风走了之后,闻是于、安奇和宋朝歌又开始喝酒。

    “朝歌,是不是在怪我放了这些人?”闻是于嘴角挂着苦笑,说道。

    “没有啊。即然闻老爷放了他们,自有放了他们的道理。”宋朝歌答道。

    闻是于放了刘梓风,宋朝歌唯一担心的就是刘梓风会不会记恨自己,给自己背后来一枪。

    也不知道,男人会不会影响他拔枪的速度。

    “他们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和朝廷里的人有关,就象刘梓风,他是缥缈宗的弟子,也是吏部刘侍郎的远房子侄,杀了他们,于是无补。”

    闻是于叹了一口气,还是把刘梓风的情况告诉了宋朝歌。

    有时候,忍就是为了不忍。

    “其实,刘梓风也只是少年热血罢了。”宋朝歌只好风轻云淡地说道。

    “少年热血?那就去边关啊!”安奇知晓的事情比较多,语气难免忿忿。

    “朝歌啊,此事结果还算圆满,闻家非常感谢,以后如果有事情,闻家绝对不会袖手。”闻是于承诺道。

    闻是于的话提醒了宋朝歌,他原本真的是要来未镜山庄,找闻是于相商金刚醉酒壶的事情。

    因为闻家出了事,就搁下来了。

    现在正好。

    “闻老爷,朝歌确实有事相商。”

    “何事?”

    闻是于和安奇都放下了酒杯,好奇地看着宋朝歌从怀里掏出一叠纸。

    “无极宗酿了一些酒,需要酒壶盛装贩卖,不知闻家可会做这些酒壶?”

    “这是酒壶?”

    纸上画的确实是酒壶,不过这诗句……

    醉里挑灯看剑,梦里吹角连营。

    腹中书万卷,身外酒千杯。

    修仙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

    “这诗句是从何而来?”安奇惊讶地问宋朝歌。

    他可是在皇城中行走,虽然只是司天监主事,但见过文人比见过修仙者都还多。

    皇城中可不缺自命不凡的文人,他们的诗文安奇也见过。

    和这些诗文相比,那连狗屎都不如。

    “对,这些诗句从何而来?”闻是于也急切地问道。

    他的父亲可是做过太师的,家学渊颇,自然识得这诗文非同寻常。

    随便流传出去一句都会引起大周国文人的震动。

    大周国本不崇文,随便能吟一二句诗文者,就可以自诩为文人。

    但又有谁能吟出如此佳句。

    如果只是一二句还罢了,可如此之多,就想不震惊都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