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变强从轧死一只老鼠开始 » 第六十章 攘外必先安内

第六十章 攘外必先安内

    下天山之后半个时辰左右。

    汴梁。

    如今北宋皇城就在这里,叶青松在此城找了间客栈待到夜晚,留两女于客栈中,自己独自一人去皇宫见了当今天子——赵煦,宋神宗赵顼第六子,死后被封宋哲宗。

    这赵煦也算是有点雄才伟略,其在原著中,在军事上重启河湟之役,收取青唐地区,并发动两次平夏城之战,使西夏臣服。

    只是非常可惜,赵煦病逝,年仅二十四岁,在位十五年。可谓是英年早逝,让人垂怜,实乃北宋憾事。如果宋哲宗能在位30年,恢复唐朝国界也是可以想象的。

    此时正在与西夏交锋之中。

    叶青松偷摸进皇宫时,已是戌时。在古代,太阳下山后,平常百姓除了风月场所、赌场及床笫之上那点事儿,再无其他活动,只能上榻休息。

    而赵煦却是独自一人在书房里的榻桌旁,点灯夜读,批阅文件。

    叶青松双脚离地两寸,缓缓靠近细瞧,观其外貌。

    其外表看起来二十来岁,鹅蛋脸,高鼻梁浓眉大眼,加上几缕性感的小胡子,标准的美男子啊。

    另外其剑眉上挑,这眉毛总感觉有修饰的感觉。看来其本人也是爱美的皇帝,就这相貌应该很合现实女孩子们的审美观点。

    “赵煦!”

    叶青松漂只榻桌前,在上浮几分,盘膝而坐于半空之中,直接开口。

    “嗯?”

    其竟没被吓到,只是微微抬起头,轻疑一声后,放下手中要件,眼睛炯炯有神地盯着叶青松。

    几息功夫过后。

    “果然是如我心里所想一般,否则!”

    叶青松才悠悠的开口说道。

    他原本没来汴梁之前,准备了两套方案,其一,如果这宋哲宗不像原剧和历史传言那般,那么就直接暴力镇压,然后在其身上种下生死符操控,让他做一个提线木偶,行那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事。

    其二,便是眼前这一番情景了。于国,励精图治。遇事,处事不惊,临危不乱。

    这倒也省却了他很多功夫。

    “否则如何?你又是何人?”

    赵煦直到这时都没有朝外面喊人,而是表情饶有兴致的追问着。

    或者这也算是他的聪明之处,其实就算他喊了也无用,门口众侍卫,宫女太监都被他点了穴道,只有内力比他深厚的才有可能解开,否则只能等一个时辰后自动恢复。

    他时至今日,已然擎至先天之境,八十多年的内力在身,除了少林扫地僧和那头不确定真假的蛟龙,应是无人能比了。

    “提那已没有意义,我今夜来此,便是想助北宋实现大一统,恢复盛夏光辉。”

    这一夜,两人合谈了许久,油灯和蜡烛都换了几次,外面天微微亮时,方才结束。

    而后赵煦命人送叶青松出宫,于下午时分,三人再次进宫面见,最后单独安排一座行宫,名“逍遥宫”,任叶青松为三师之一的“太师”。

    而后两人计划开始,其实两人的初始正好不谋而合,那便是攘外必先安内。

    现在朝堂之中,两派已有分立的苗头,叶青松主张雷霆手段,直接下生死符,如若在不臣服主张一个声音,那便永除后患——杀。

    赵煦先是把一个一个重要职位官员,单独传唤进宫,而后由叶青松出手,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臣服了。

    这其中有些人本来就是同意革新,而有些人经受不住生死符的折磨以及家人的安危。

    剩余那部分,还有几个故作镇定,以手中掌握之权,自居高官之位,想审视夺度,直接被叶青松一掌拍死了。

    还有几个,却是真忠于北宋,但是其性格过于迂腐,守旧,不懂变通,在他出手之际,被赵煦出言拦了下来,让告老还乡了。

    这些还不算什么动荡,真正动荡之事却是叶青松提出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个世界武侠,门派世家兴盛,导致朝廷的声音相对各地百姓而言,“人微言轻”。

    像原剧中,很多百姓都知道“北乔峰,南慕容”,什么少林寺,普度寺,白马寺等门派,更有什么聚贤山庄,三十六岛主,七十二洞主云云。

    很少听说本地官府,或者知县如何,或者直接没有!!!

    朝廷内乱,无暇顾及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当时江湖门派,世家兴盛,各自把持田地,人口,声望等,所以才会有如此现象。

    遂朝堂之上内乱解决后,叶青松建议其第一个朝天下下发的政令。

    收回门派世家土地,统一分配。

    赵煦思考了很久,其实他心里也有这种想法,或者说是从他父皇那一辈开始就想做的,可是有心无力。

    最后下定决心的还是叶青松给他的底气,他会另外召集一番人马,立“监察使”,他任监察使的第一任总长。

    这些监察使手上都有不弱的武学修为。

    近能监察文武百官,远能挡江湖世家草莽,不给他们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机,也防备那些人突然暴乱镇压。

    当然,如果就此看来,那么监察使的人手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给其三品之下,见官大一级,可就近调遣附近城池人员兵马,亦有先斩后奏之权,皇权特许。

    此政令一发放天下,江湖上各门派,世家无不群雄激愤,游街施议,半多数百姓竟也被裹挟其中停止劳作。

    叶青松于第二日,直接飞往天山灵鹫宫,向天山童姥借调了其九天九部二百一十六人下山。

    不是不想调更多人,而是还有上千号人武功要么练不到家(太弱了),要么老幼不合适!

    这二百来号人,都是二流起步,一流强者有一十三人之多。

    很难想象,原剧中都未有言明,或者可能是其几十年后有的离开了,有的出了意外,否则不可能让其三十六岛主,七十二洞主等那些杂鱼都能围上灵鹫宫,大肆屠杀。

    这股力量说真的,灭掉一个门派都是措措有余,如若是要争霸,那么可能少林寺都不够看,因为灵鹫宫底下还有那些岛主,洞主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