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守业天下 » 第六十四章 大宋朝廷的反应

第六十四章 大宋朝廷的反应

    孙文博,降了。

    由不得他不降,段志龙的名头,不是他所能比拟的,如果是其他人领军,孙文博一定坚持到最后一人。

    可段志龙,哦,现在已经改名段志毅了,他是敌军主将,孙文博真的没有打败他的信心,甚至,也没有能继续坚持下去的信心。

    原本隆兴帝的密旨到的时候,孙文博就已经预见了整个大宋的失败,他的内心,也已经乱了。

    如果没有段志毅,孙文博一定会坚持下去,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他仍会坚持,因为,他需要给大宋朝廷,给隆兴帝争取时间,同样的,也是给赵高争取机会。

    作为宗室名将,赵高一定会有机会,拿下整个南方,那个时候,隆兴帝放弃北方,逃窜到蜀地,已经没了再做皇帝的根基。

    而赵高,作为宗室之人,若以失地的名义,掌控整个朝堂,控制隆兴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取而代之,那大宋,自然就还有机会。

    可现在,段志毅已经投降了替天军,西军也已经降了,大同军也完了。

    四锁天下,四镇强军,已经去了其二,而北府禁军,却也没有一个可用的将领,那整个大宋,就只剩下了赵高带领的南军。

    中央弱,而地方强,这本是帝师庞谦,制造的一个机会,一个赵高扫平反王后,又挥师整顿中央禁军的机会,可现在,完了,一切都结束了。

    可以说,此时的孙文博,已经预见了替天军拿下洛阳,掌控中原,一飞冲天的未来。

    所以,孙文博,降了。

    就在孙文博投降的时候,整个大宋的中心,洛阳,也在发生一些事,一些足以改变整个天下格局的事。

    洛阳,皇宫,大庆殿。

    隆兴帝正坐在龙椅上,听着下面一名将军的汇报。

    “禀陛下,现已查明,替天贼已经攻下大同,后又发兵十万,顺湟河南下,直抵白头渡口,如今其大军主力,正在向虎牢关进发。”

    隆兴帝心不在焉,眼神有些迷茫,只是点了点头。

    平章政事张之彥,看着隆兴帝的表现,向着身边的一名官员使了个眼色,那官员会意,出班禀奏。

    “臣,参知政事淳于简,有本启奏。”

    隆兴帝仍旧心不在焉,旁边的太监见皇帝没反应,以为是同意了,于是一扬拂尘,喊道:“准奏。”

    “臣,启奏陛下,替天贼虽来势汹汹,但京畿之地,仍有大军二十万,足以抵挡,且虎牢关为雄关,料贼想攻破,也需更多时日,臣以为,此时,当集结兵马于洛阳,以逸待劳,准备随时迎战敌军。”

    淳于简把话说完,就再次跪倒,等着隆兴帝的圣意。

    可隆兴帝就像是没听到一样,眼神涣散,盯着大殿外,一动不动。

    淳于简跪在那儿,张之彥站在一旁,似乎是觉得这样不好,张之彥又抬起头,看着龙椅上的隆兴帝,对着他身边的太监使了个眼色,示意其提醒皇帝。

    那太监倒是个激灵的,看懂了张之彥的眼神,但他回头看了一眼皇帝的表情,却没动。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隆兴帝仍旧没有反应,淳于简已经跪的双腿发麻,不得已之下,冲着一旁的张之彥看了一眼,希望他可以帮自己说话。

    张之彥也有些发懵,他自然知道这个时候,应该帮淳于简说话,可隆兴帝的反应,实在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所以只得对着淳于简摇了摇头。

    良久,隆兴帝从失神中清醒过来,看着跪在地上的淳于简,说道:“起来吧。”

    淳于简一听这话,是别提多高兴了,赶紧起身,由于跪了许久,还差点摔了一跤,还是张之彥扶了一把,他才堪堪站好,又对着隆兴帝拱手行礼,说道:“谢陛下。”

    随后淳于简站回班,低头不语。

    隆兴帝并没有兴趣去看下面的众多臣子的小动作,微微动了动脖子,向前挪动了一下。

    随后,隆兴帝拿起桌子上的玉玺,说道:“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呵呵…”

    “大宋,立国三百年,太祖太宗往日风光,今日可还能见到?众卿,你们都是我大宋的能臣良将,可谁能告诉朕,大宋,怎么就变成了现在这样,都让贼子打到京畿来了。”

    满朝文武,听着隆兴帝的的问话,赶忙齐齐跪倒,大喊“死罪”。

    隆兴帝摇了摇头,说道:“都起来吧,死罪…若是你们都死了,我大宋就能退敌,那…朕会毫不犹豫杀了你们。”

    可这满朝文武听着隆兴帝这话里的意思,怎么敢就站起来,反而身子伏的更低。

    隆兴帝自嘲的笑了笑,冲着张之彥问道:“张大相公,赵高派来的人,你见过了?他怎么说?”

    张之彥听着隆兴帝问话,赶忙直起身子回道:“回陛下,赵将军派来的人,向臣诉说,此时南军陷在江南二贼的围攻当中,没法脱身,希望可以延缓撤兵日期。”

    隆兴帝听着张之彥的话,又是诡异的一笑,随后站起身,说道:“看吧,这就是我大宋的朝臣,就是我宗室最后的贤明之人,恐怕和你们一样,从没有人想过,这个天下,这大宋,朕…才是主人吧,朕的安危,难道比不上一些贼子?”

    众臣听着隆兴帝的感慨,更是不敢抬头,就连张之彥也是跪的更低,生怕一会皇帝发怒,会牵连到他。

    隆兴帝看着满朝文武的反应,眼神看着大殿外,有气无力的说道:“张大相公,北府禁军和虎牢关守军,朕都按照你的想法,调动了,剩下的事,你也去准备吧,朕随时准备动身。”

    隆兴帝说完这话,头也不回的走了,只留下这满朝文武,仍旧跪在地上,一动不敢动。

    再看最前面跪着的张之彥,此时却在浑身发抖,大汗淋漓。

    他千算万算,都没算到,隆兴帝居然把这种事,放在朝堂上来说,若是让这天下人知道,他向皇帝建言,调北府禁军和虎牢关守军开进汉中,又把太仓粮食转运到汉中,那整个天下的人,都会把他当做佞臣,不说其他,就是这些人的口水,都能淹死他。

    张之彥不动,一众的朝臣,更是不敢动,御座旁的太监,看着隆兴帝走了,一众朝臣却都还跪着,皱着眉头,喊了一声:“退朝。”随后转身,追着隆兴帝的步伐跑了。

    众臣这才反应过来,只是张之彥没动,他们也不敢动,只好偶尔有个人侧着脑袋,盯着前面的人,希望张之彥能快点起身。

    张之彥听到了太监的喊声,也拉回了他的思绪,强压着内心的冲动,起身,大喊道:“恭送陛下。”

    众多的朝臣,这才敢起身,拱手行礼,喊道:“恭送陛下。”

    隆兴帝一出了大庆殿,全身上下竟无比放松下来,心情也开始大好,走了两步,对着身旁伺候的太监吩咐道:“去咸福宫。”

    那太监听的真切,但却不敢说什么,只是拱手回道:“是,陛下。”

    随后又站起身,喊道:“摆驾咸福宫。”

    咸福宫里,住的是隆兴帝的宠妃,林淑妃。这林淑妃本名林夕烟,原本是一名小官的嫡女,隆兴帝登基后,数次采选秀女,林淑妃从中脱颖而出,一手琵琶,惊艳了隆兴帝,让隆兴帝十分宠爱。

    隆兴帝心情很好,比任何时候都好,刚刚他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为了转嫁风险。

    张之彥向他建议,放弃北方,让一众反王去争去抢,大宋只需要稳固住南方和蜀中,守住常江,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可隆兴帝是什么人?他是皇帝,无论是谁,能做皇帝,又有哪个是傻子?

    如果他直接下旨,放弃北方,失地失民,那他这个皇位还想做的稳吗?当然不可能。

    所以,隆兴帝需要一个替身,需要一个能替他挡住未来流言蜚语的人。

    张之彥聪明吗?也很聪明,可隆兴帝更聪明,从他登上皇位的那天起,他就已经看明白了,比任何人都明白。

    大宋,已经烂透了,就算有帝师庞谦,有宗室名将赵高,也只是苟延残喘,拖延灭国的时间罢了。

    当初,隆兴帝在庞谦的策划下,从大同一路南下,在赵高的冲杀下,在所有的皇子中胜出,争得了皇位,他就已经不报希望了。

    所以,及时行乐,就是隆兴帝赵恒,现在最想做的事。

    皇宫外,隆兴帝在朝堂上说的话,不胫而走,消息快速传播。

    北府禁军和虎牢关守军,是整个京畿,整个洛阳,唯一拿的出手的军队。

    隆兴帝按照张之彥的建议,调动了两军。那怎么调动的?又要调到哪里?

    各种猜测,瞬间充满了整个洛阳。

    回府的路上,张之彥一再催促手下人加快速度,赶紧回府。从隆兴帝说出那几句话开始,他就已经明白了隆兴帝的意思。

    隆兴帝是皇帝,他不想做的事,没人可以逼迫他。可隆兴帝却说调动禁军,是自己的意思。

    这些话,是在拿他张之彥当出头椽子,吸引满朝文武,整个洛阳的注视。

    不久的将来,隆兴帝赵恒逃出洛阳,那他张之彥就会变成整个天下的罪人。

    张之彥是真的害怕了,是真的被吓到了。

    隆兴帝会跑,可无论他跑到哪里,他终究是皇帝,这个天下,整个大宋,最不缺的,就是会摇尾巴的臣子。

    说句不好听的,哪怕是条狗,是头猪,只要隆兴帝愿意,也都能成为大宋的栋梁之材。

    所以,张之彥刚才在大庆殿里,就已经魂不守舍了,他一再催促手下人加快速度,就是想尽快回家,想给自己想一条退路。

    他知道,大宋,要完了,而他,作为这个朝廷的平章政事,首辅之尊,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也要完了。

    洛阳城,再一次乱了,乱的很彻底,一塌糊涂,各种消息,不胫而走,传的沸沸扬扬。

    可这些人,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跑,收拾金银细软,准备随时逃出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