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守业天下 » 第六十八章 战乱中的城市

第六十八章 战乱中的城市

    高伯山出兵,是从洛阳城北的徽安门进的城,此处,是整个洛阳的北大门,所以,尽管北城已经陷入战火,可南城,还是一片繁荣的景象。

    张之彥的府邸,是在整个洛阳城的中心位置,长春坊。

    也就是说,尽管青化坊被替天军抢夺的一塌糊涂,但长春坊这里,还算是安静,并没有受到替天军的冲击。

    也就是这样一个短短的时间,给了张禄阳和张家一个反应的机会,在张禄阳的安排下,张家一众人等,几乎逃窜一样,奔向了洛阳东门,延春门。

    而就在张禄阳带着家人逃到城门口的时候,替天军的军士,也已经冲到了张家所在的长春坊。

    直到这一刻,整个洛阳城,才真正的显露在高伯山的眼里。

    刚进城的时候,高伯山还想能控制手下军士,不要太过分,可现在,高伯山是真的有些后怕,如果不是这种疯狂的举动,他所带的两万人,恐怕也不及洛阳城的沧海一粟。

    战乱中的军士,如同洪水猛兽,战乱中的城市,如同璀璨夺目的宝石,可这样美丽的城市,在乱军的刀下,却只能混乱不堪。

    除此之外,任何人都毫无办法,阻止替天军对洛阳城的冲刷。

    高伯山身边的亲兵,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替天军军士,加入到杀人,抢劫的行列中。

    被高伯山强制归为后营的亲兵营和战刀营,已经堆起了一堆又一堆的金银珠宝。

    原本灯火辉煌的洛阳城,从青化坊开始,到处一片狼藉,犹如人间炼狱。

    可就是这样的屠杀和抢劫,彻彻底底的,打乱了整个洛阳城的防御,再加上隆兴帝出逃,张之彥出城,庞逊在花天酒地,整个洛阳城也变成了无头的苍蝇,任人宰杀。

    徽安门的城卫军,巡防营和巡查营,已经四散逃跑,更有甚者,脱掉了军服,加入了替天军的烧杀抢掠中。

    再加上被替天军追杀,逃进长春坊的难民,也加入到了抢劫的队伍里。

    就这样,洛阳城陷入了替天军,难民,溃军和混混等几波人的烧杀抢掠中。

    明安坊,庞府。

    庞府的下人,刚刚已经向醉酒的庞逊,报吿了贼人出现在洛阳城的消息。

    庞逊瞬间酒醒,脑袋瞬间清醒,可他竟然没有慌张,而是自嘲的笑了笑,随后转身,走到一旁,拔出了自己的战刀。

    庞逊自从跟随自己的哥哥庞谦,一同为隆兴帝赵恒部将时,因着庞谦的关系,颇受重用,不说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各种骏马宝剑,也是从未少过。

    可庞逊,却一直喜欢自己的这把战刀,曾几何时,他也曾挎着这把战刀,拼死护卫自己的哥哥和身为皇子的赵恒,他一直认为,这是他勇敢的象征。

    庞逊自知,他没有他哥哥庞谦那样以天下为棋局的本领,所以,自从身份官位越来越高,内心却越来越惶恐。

    直到他的哥哥,帝师庞谦死后,他才明白,原来,他的惶恐,正是来源于自己的哥哥和自己的高官厚禄。

    先帝时,天下已经混乱不堪,虽然庞谦护卫着隆兴帝赵恒最终在一众皇子中,脱颖而出,登上皇位,可庞逊很清楚,有自己和张之彥这样的人,接手庞谦留下的烂摊子,他没有能力,张之彥同样没有能力,来收拾天下的残局。

    可即便是这样,他庞逊,也从不缺少勇气。

    他是大宋枢密院枢密使,是整个大宋朝廷军队的统帅,尽管,他这个统帅并不合格,可,为大宋效死的勇气,他从来不缺。

    替天军出兵京畿,攻打洛阳的消息,传到都城的时候,庞逊就想起了自己哥哥临死前的断言,吾死,天下大乱,又二十年,天下重归一统。

    身为帝师的庞谦,一直致力于四锁天下,为大宋,为隆兴帝赵恒,守住一线生机,一丝希望。

    可自从隆兴帝赵恒登基后,一再推迟赵高出兵江南的原定计划,甚至一直到他身死,隆兴帝仍旧不许赵高南下,庞谦就知道,这个大宋的天下,救不了了。

    隆兴帝赵恒,身为皇子,能在一众皇子中,成功夺得帝位,自然也不会是个傻子,恰恰相反,他很聪明。

    庞谦制定的计划,隆兴帝一直是支持的,可为什么他又反悔,一再推迟赵高南下呢?

    原因很简单,在庞谦这个计划里面,有一个很大的漏洞,不说西军和大同军各自为政,就说赵高如果真的可以出兵江南,荡涤天下,那…赵高的声望,比之隆兴帝,又如何呢?

    没坐上那个皇位之前,隆兴帝一心希望,满腔热血,可真的登上那个皇位,赵恒才发现,原来,孤家寡人,从来不仅仅是一个成语,而是一个断言。

    皇帝,没有朋友,没有感情,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完全相信,即便如帝师庞谦,赵恒也要防上一防,即便如从小与他一起长大,一起受教的赵高,他也不敢完全相信。

    与庞谦一样,与隆兴帝赵恒一样,庞逊虽然志大才疏,可也看得清楚,大宋,要完了。

    抚摸着自己的战刀,庞逊由衷的,发自内心的高兴,他终于,可以卸下这千斤重担,与反贼拼个你死我活了,再也不用担心,会因为自己一时之错,造成整个天下的动荡了。

    肃然抬起头,庞逊对着自己的亲兵队长和自己的儿子说道:“去,告诉府里的人,金银财帛,任尔等自取,庞氏族人,也由其自觉去路,不做阻拦,今日,吾必要死战贼寇,与都城共存亡。”

    感受着庞逊的坚定,庞逊的亲兵队长庞孝宽和他的儿子庞子恒,也都是心神坚定的握住了自己的战刀。

    庞氏后人,也多是受教于庞谦,庞府亲兵,更是庞谦两兄弟的心腹,所以,忠诚,庞家是从来都不缺的。

    在庞逊的带领下,庞府亲兵和家丁,各个拿起了武器,追随着庞逊的脚步,打开大门,冲向大街上,迎着替天军的兵锋,战斗。

    任谁也没想到,洛阳城最拿的出手的反抗斗争,竟然是最不被人看好的枢密使庞逊。

    数百亲兵和家丁,爆发了从未有过的勇猛,一时之间,竟然打的替天军连连后退。

    如果不是高伯山正好赶上,亲自指挥自己的亲兵迎头冲杀,或许这败退的结果,还要更甚。

    庞逊的勇猛,是高伯山没有想到的,高伯山的残忍,也是庞逊从未想到的。

    两支同样具有战斗力的军队,在这场冷兵器时代的战斗里,都爆发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

    可惜,庞逊的族人和亲兵,还是太少了,反应过来的高伯山和替天军,只一次冲杀,就让庞逊一方,损失了一半人手,就连庞逊的儿子庞子恒,也已经战死了。

    可庞逊仍旧没有后退,举着他那把已经被砍的都是缺口的战刀,与替天军的军士,战斗在一起。

    直到庞逊身边,只剩下他的亲兵队长庞孝宽和不足十人的亲兵,高伯山才叫停了这种疯狂的互相砍杀。

    高伯山扔掉自己手中的战刀,走到众人面前,拱手问道:“不知,面前是哪位大人,这满洛阳城都没有一个像样的抵抗,可这位大人,却杀了我替天军数百军士,高伯山钦佩不已,还请大人通名,高伯山一定会让人厚葬大人和这些勇士。”

    庞逊听了高伯山的话,仰天大笑,随后走到高伯山面前,大喊道:“某,乃大宋枢密院枢密使庞逊,今日,某定要死战汝等贼子,为大宋尽忠。”

    庞逊说完,身后的十几名亲兵,也都齐声高喊:“为大宋尽忠,为陛下尽忠,为太尉尽忠。”

    庞逊的话,让高伯山满是诧异,有些沉默的点点头,高伯山再次拱手行礼,说道:“原来,一直是我们小看了庞太尉,太尉高义,高伯山佩服。”

    庞逊根本不听高伯山的夸赞之词,一扬手中战刀,大喊:“贼子,闲话勿说,来吧,战吧。”

    高伯山看着眼前年近五十岁的庞逊,双眼迷茫,随后冰冷的点头,右手抬起,一指庞逊,大喊:“杀。”

    庞逊这位大宋最后的枢密院枢密使,就这样死在了替天军的刀下,死在了高伯山的刀下。

    或许,这种结局,庞逊本人也早就预料到了,所以,直到死前的那一刻,他也没有退缩,而是死在了冲杀的路上。

    高伯山一直看着庞逊和仅剩的十几名亲兵,死在己方士兵的刀下,一动不动。

    直到这一刻,他才发现,原来,就算大宋烂透了,也从不缺少愿为大宋尽忠的勇士。

    只是,这大宋毕竟已经烂透了,百人甚至千人当中,又可能会出一个这样的人吗?

    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真的百人或者千人能出一个这样的人,那大宋,也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高伯山带领的两万人,冲杀在这个近百万人的城市中,他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战绩,也看到了曾经辉煌的大宋,和身为宋臣的气节。

    可高伯山知道,从今天这一刻开始,洛阳,就是他们替天军的了,就是他的大帅,宁昇的了。

    可他不清楚,他誓死效忠的宁昇,会有如同大宋太祖太宗一般,气吞山河的能力吗?

    在这一刻,高伯山第一次心里有了动摇,尽管,这个动摇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可也让他明白,原来,不管是大宋还是替天军,都不缺少敢打敢杀的勇士,这个天下,真正缺少的,是能让这个天下重归平静的国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