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家江山 » 第45章 人来人往

第45章 人来人往

    除了卫韵上任吏部尚书以外,建安二年下半年的朝会上,还有一些人出现了职位变动。

    法正任吏部掌书郎,钟繇和蒯良全数被召回中枢,分任吏部的左右侍郎。

    吏部的大清洗确认了一件事,那就是荀彧真的没给卫韵留什么隐患。

    看起来,荀礼荀素两兄弟在荀彧在任时在吏部举足轻重,他们两人是荀彧身边最亲近的人,但是当尚书换了人,这两人也就只是两个吏部小官,甚至不如刚刚上任的法正。

    卫韵上任之后是一点也没在意这这那那,直接大刀阔斧拾掇了好几个县,试图将东方的函谷关和南方的武关的后线打造成铁桶。

    若换别人,拾掇一县怕是都要思虑再三,但是卫韵已经不需要了。

    一来,君臣信任前所未有;二来,卫韵在朝中的力量也已经相当强悍,除了他自己的卫系,首相王允也很明显就是卫韵背后的大佬。

    三来,卫韵可是有军权的吏部尚书。

    对于现在的大汉而言,有军权和没军权完全是两个意思。

    没军权的老贵族,就算是关中那一批强悍至极的贵族,也不再有以往的威势了。

    刘备出任北中郎将之后,野心蓬勃,他也开始对禁军进行了改革。

    在任何时代,保护中枢的卫戍军都是贵族子弟的镀金厂,不过前些年董贼下手太狠,贵族子弟现在太少,再加上天子也有雄心壮志,因此长安周边四军之中,西军才是那个贵族子弟镀金的地方,东南北三军都是要讲求实际战斗力的。

    但实话说,刘备在实地考察了之后,他才发现,西军也有西军的优势。

    来禁军里镀金的贵族子弟,不是声色犬马之辈,他们多少都有底子,而且大多也不怕死,这就导致,西军只是缺少实战经验与狼的嗜血性,但是素质……最少像模像样的。

    刘备想了想,他觉得需要借或者找人给他举荐一两位长于练兵的好手。

    关羽现在还在蜀地,张飞则是不能用来练兵。

    北军虽然不像西军那么有背景,但是也容不得老张张嘴闭嘴骂全家,那直接就得罪人了。

    找谁借?

    首先刘备就想到了军方的几位大佬。

    皇甫嵩、吕布、徐荣、董铸、朱儁。

    这么几位大佬手底下好手都一大片,尤其是皇甫嵩和徐荣,手底下中层军官强悍到爆炸。

    但是……他都不熟啊。

    他是在益州葭萌关那边起的家,那边的一众将领比如周瑜和乐进,他都熟悉,但一来远水解不了近渴,二来他们两个手底下也没人。

    唔……

    先找皇甫嵩吧?

    他现在怎么说也是宗亲,又是北中郎将,主动找皇甫大爷问点事不至于被冷眼相待吧?

    吏部府衙。

    由于三省六部初立,吏部权力还没有进行那么细的细分,因此吏部尚书手中权柄极重,和六部中其他五部形成了相当明显的差距,就算是户部也和吏部所差甚远。

    卫韵的事久违的又多了起来。

    不过好在,这一次他的班底足够强悍。

    蒯良钟繇都是可以治一州之政的大才,给他来当副职……

    其实二人原先都只是一郡长史,直接攀登到吏部侍郎,略有出格,不过也无所谓。

    徐穆走了,卫韵自己手底下最亲近的嫡系肯定还得是法正。

    不过相较于吏部府衙的公务,卫韵更需要在意另一个问题。

    不知道为什么,刘备居然因为将才的关系求到了他头上。

    将才?

    张飞还跟在他身边,此獠虽然不堪为帅,但是为将总是没问题的……吧?

    政局中,他如鱼得水,一众年轻干吏他用的如臂使指。

    但是军中事,他真不太行。

    按照卫晁的话说,卫韵若有十分政略,便只有八分军略了。

    不过……举荐嘛……

    “卫某所知,如今我大汉军队中,最善练兵者当属温侯麾下陷阵营主将高顺,不过此人精于千人以内的精锐训练,北军一万余人,他还能否训练好,卫某亦不知晓。”

    “其次,便是玄菟营主将徐荣……”卫韵自言自语道。

    “这般,吾识一人,姓李名通,字文达,长吾四岁,长于军事,然具体精于甚,卫某不明。”

    “除此人外……”

    卫韵拿出纸笔,在纸上写下了几个名字。

    “王双,常雕,韩德……”

    “这些人,均是关中军或西凉军中强手……”

    “他们不能总领事务,但领偏师还是没问题的。”卫韵微笑。

    至于怎么弄到人,那跟他没关系。

    其实卫韵还有不错的人选。

    马腾韩遂,这两个家伙在长安也磨了些年头了。

    但,卫韵不知道刘备压不压得住这两个边匪头子。

    刘备告谢离开后,卫韵这边又迎来了一些事务。

    工部尚书颜商来访。

    颜商乃是琅琊临沂颜氏庶子,春秋颜回之后,与袁本初麾下大将颜良同宗。

    这位庶子原本没有什么出头之日,但他却在偶然中得到过卫晁的《墨工新篇》注解版,以此为由头,在此道上犹如骏马狂奔,名声愈发大,直到新朝立,出仕为工部侍郎,担任彼时工部尚书李儒的左右手。

    他是为了考场之事而来。

    今年十月,汉廷第一次的会试就要拉开序幕了,虽然一众大族都快气疯了,但这并不妨碍寒门士子们的踊跃,根据朝廷的统计,就现在,就此时,七月,就已经有数百位士子涌进长安了。

    颜商敏锐地察觉到这场会试规模会比想象中恐怖许多。

    乡试和县试因为如今汉朝还未统一,但汉廷也不可能拒绝关中以外的学子,因此他们去年和今年都是铺了老大一个摊子,一县一县的划分,大量的士子定下了乡试县试的功名。

    不过问题也很大。

    三省和吏部礼部今年已经为科举这事商讨过无数次了。

    乡试县试会试这三级太粗糙了,其中可以做手脚的地方也多。

    而且举办的频率也有些高,不少外地学子不可能来来回回跑。

    还有外地学子到底怎么安置,也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