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契丹风云 » 序章(四)兴宗败夏

序章(四)兴宗败夏

    至耶律宗真即位起,十数年间,辽境内祥和,除小部常有反叛之外,并无大战。

    夏宋之间却不一样了,夏辽战后,李元昊似疯魔一般,四处征伐,屡扰宋境,但的确是没有大规模的军队出击,也就是几个村子,几个寨子的事情,宋王朝可不会因为边境几个小寨子而破财兴兵。

    重熙十四年(公元1045年)

    对于辽朝来说只是休养生息安静平和的一年,宋夏‘称臣’使得大辽一直在喜悦的氛围中。

    也是在这一年,宋夏正真意义上实现了和平,庆历四年十二月廿四日,宋朝在沿边设置榷场与西夏市易,恢复民间商贩的往来,继续了七年之久的宋夏战争到此宣告结束。

    重熙十六年(公元1047年)

    没有什么大事,史官也懒得记载,唯一算是一件大事的只有西夏王李元昊之子李谅祚出生了。

    天授礼法十一年(公元1048年),夏。

    雄霸一时,威震宋辽的一代开拓之主李元昊,被亲儿子李宁林格所杀,含悔而死。

    李元昊临终时留下遗言:“日后如国势弱衰,宜附中原,不可专从契丹。盖契丹残虐,大宋仁慈,顺中原则子孙安宁,又得岁赐、官爵;若为契丹所胁,则吾国危矣。尔等切记切记。”

    并遗嘱:立李谅祚为国主。(大臣后立)

    李宁林格后被皇太后等大臣处死。

    原来是:‘李宁令哥难以忍受夺爱之恨,加上野心家没藏讹庞挑唆,于是持戈进宫刺伤元昊。李元昊当场被削去了鼻子,受了惊吓,又急恼不过,鼻创发作。正月便死了。西夏的开国皇帝党项族的一代英主,就这样中道而殂了。最终宁令哥被大臣杀掉,李元昊小儿子李谅祚即帝位。’

    西夏没有先向辽朝告知这个消息,反而......

    没藏讹庞派遣杨守素为使,到汴京告哀。

    到了朝廷,杨守素将告哀表章呈上,遂回去复命。

    赵祯遣开封府判官、尚书员外郎曹颖叔为祭奠使,达州刺史邓保信为吊慰使,出使西夏吊唁。赐绢一千匹、布五百端、羊百口、米面各百石、酒百瓶。下葬时,又赐绢一千五百匹,其余物品与初赐相同。

    直到李元昊下葬,没藏讹庞才遣使到辽朝告哀。

    夏使到了辽境,未经鸿胪寺、太常寺接待直接面见了皇帝耶律宗真。

    然而并不是在开皇殿,是在城外的通天塔(半截塔),耶律宗真在这里召集大军准备开战。

    御帐大殿内的耶律宗真击掌而笑。

    “哈哈哈,元昊戝,这便是尔之下场!”

    众臣假模假样微躬劝慰道:

    “陛下,节哀。”

    夏使就在殿内,走也不是,留也不是,被这大辽的虚情假意吓到了,实在没想到辽国上下装都不装了,国主直接出言讥讽。

    耶律宗真遣永兴宫使耶律褭履、右护卫太保萧乌野、老将作少监王全到西夏祭奠抚慰。

    没藏讹庞再遣使以李元昊的遗物献与辽国。

    不过遗物到达之时,辽军也已经集结完备。

    李元昊卒,宋辽皆有瓜分之意。

    但赵祯不愧是仁宗,不但没有趁虚而入,还进一步的退让起来,以防殃及自己的新政。

    李元昊刚死,宋夏边境便有争端,若不是赵祯稳定住气,早打起来了。

    但大辽这边就不一样了。

    当西夏,国相没藏讹庞派使者前往大辽国都上京贺正,顺求封赏。(新王上位必须有宗主国承认)

    夏使到了上京,便懵了,四方兵马汇集而来,一眼望去足有二十余万,远方还有源源不断的将士赶来记名划册。

    “嘎达,好久不见了。”

    “是啊,七八年没见了,耶律褭履大人待你不错吧。”

    那人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说道:

    “说实话,老兄我已经有五年未立军功了。”

    “哈哈,没事,来画押,这番陛下召集天下斡鲁朵之军定有许多军功,放心吧。”

    ‘革甲一副,良弓一把,良驹一匹,短刀一柄’

    “下一个!”

    朝廷只管粮饷,不管军备,这是辽朝控弦百万而所费甚少的秘诀,也算不上独创,只是把唐朝的府兵制度改了改用。

    ......

    其实耶律宗真早就知道李谅祚要贺正夏国之王,耶律宗真忙着调兵遣将,没有理会,如今夏国遣使贺正,耶律宗真只得召见一番。

    刚一见面夏使还未说话,耶律宗真率先说道:

    “贺正之期早过,夏使回去吧。”

    “路途遥远,加之国丧,故而来迟。请大辽大皇帝陛下宽恕。”夏使伏于地,大气不敢喘。

    耶律宗真轻蔑一笑决定不再隐藏。

    “夏使可见我帐外兵甲!”耶律宗真此话说的着实把夏使吓得够呛。只等

    “我...这...见了,雄伟异常,不是我夏州所见。”夏使颤抖的说道。

    “回去吧,战书朕没写,上国伐下,不必所请,但我大辽阔达,不怕尔等知晓,衮吧!”耶律宗真大手一挥,帐内四力士,将其丢了出去,夏使汗流浃背,出帐后抢得一马便奔西而去。

    数天之后,辽夏边境又多了一具尸体,耶律宗真根本没有想着要放过夏使。

    七月,耶律宗真派使臣往宋,知会赵祯,以求配合伐夏,赵祯本就不满西夏袭扰宋境,自然没有异议,为表达诚意,将河间府边军暂时调往BJ(大名府),这样一来耶律宗真才能放心的将南京(析津府)的大军调往西夏征战。

    重熙十八年(公元1049年)

    耶律宗真下诏亲征伐夏。

    耶律宗真此番征调共计三十万铁骑,尚未动用全部家底,却也不少了,其中大半皆是皮室军。

    七月下旬,耶律宗真以皇太弟耶律重元北院大王耶律仁先为先锋。韩国王萧惠为河南道行军统帅,赵王萧孝友、汉王贴步为副统军,耶律敌鲁古(韩涤鲁)为河北道行军统帅(北路军),自己坐镇中军,兴三路大军讨伐西夏。

    黄河浪涛汹涌。辽军战船粮船连绵数百里,声势浩大。辽军渡过黄河,受到夏军的阻击。

    辽军大白日下便强军渡河。

    在萧惠的率领下几十万军队军纪极严,宛如一支长长的幽灵部队般飞驰在黄河沿岸。

    西岸夏军仅有数千,虽占据优势,却也挡不住数十万的辽军,而且黄河绵延数百里,随处可上岸,夏军根本来不及。

    因战线太长,夏军兵力不足,夏军挡了辽军不到三个时辰便全线败退。

    随后辽军向唐隆镇(ZGEQ东南)杀来。

    镇守唐隆镇的西夏边将见辽军来势凶猛,不敢接战,直接带着军兵逃走了,粮草器械都没来得及焚毁。

    唐隆镇完完整整的落入辽军之手。

    萧惠率本部兵马向夏境进发,大军连同运载粮草辎重的车队,连绵不绝,一眼望不到头,每个士卒皆喜气洋洋,盔甲都发出恐怖的暗光。

    萧惠骑在马上,放眼去无人敢挡,洋洋得意,传将令道:

    “全体将士脱掉铠甲,放到大车上,军士不得骑马。”

    萧孝友不解,对他道:

    “禀都统,自古行军作战,甲不离身,人不离马。我军当全副武装,可随时迎战。”

    萧惠哈哈大笑,“汝等虑矣,夏人遥望我军之旗,便吓得弃城遁矣,尚敢向我军迎战?谅祚此小子,必于其母怀里亲迎驾,何来之功使军顾我。故备,非以自扰也。”

    萧孝友不敢再劝谏。于是辽军数日不立营栅,守备松弛。

    西夏的探马不时潜回禀报。没藏讹庞得到这一探报,立即派没藏山塔和房当皆雄出兵。二人率军埋伏在山坡两侧,等候萧惠大军。

    一个时辰后,萧惠大军慢慢地进入包围圈。没藏山塔一声令下,夏军从山坡上冲下来。辽军猝不及防,不等披上铠甲,就被刀枪杀死。仅一个照面辽军大败,将士仓皇逃蹿。房当皆雄率军追杀,命弓箭手集中,射杀辽军。

    辽军中箭纷纷倒下,死伤万人。

    耶律宗真得报,怒责萧惠,命其待罪立功。又命北道行军统帅耶律敌鲁古率阻卜部、乌古敌烈部诸部六万大军,由北路直趋凉州,迂回贺兰山。

    夏州本来兵少将寡,辽军前后夹攻,夏军自然节节败退。

    没藏讹庞得到一支辽军杀向贺兰山的急报,不相信辽军会从北面大漠进军,命再探。探马不断地回报,辽军快到贺兰山了。他顿时谎了手脚,夏军大部分在东境迎敌,眼看西路辽军到了贺兰山,只得抽调驻守贺兰山的三千骑兵,命埋移香热领兵驰奔摊粮城南出隘口,抵御辽军,又急调房当皆雄率二千骑兵驰援埋移香热。

    两军在隘口前大战。

    辽军漫山遍野,将夏军包围,夏军临死反扑,杀退辽军一次又一次进攻。

    耶律敌鲁古命乌古敌烈亲自领军攻击夏军。乌古敌烈抽出战刀,大呼一声,率本部二千精骑冲向夏军。夏军将士已奋战两个时辰,伤亡惨重,渐渐抵挡不住,且战且退。

    辽军突破隘口防线,如一股洪水涌来。埋移香热仍然呼喊着激励将士拼死抵抗,无奈辽军太多,埋移香热等三千骑兵全部战亡。

    西路辽军没受到有力拦截,便攻到贺兰山,全歼守军,将没移氏等妃子及部分官员、家属捉住,拉着财宝退军。

    大将房当皆雄率军星夜驰奔,赶到贺兰山。只见往日辉煌的行宫已成断壁残垣,有的楼阁还在着火。

    房当皆雄一面命人救火,一面命军兵急寻人口。军兵们禀报只见死人,不见一个活口。房当皆雄落下了泪水。

    房当皆雄追赶数百里,找到耶律敌鲁古的数万部族骑兵,怒气上头的房当皆雄冲杀耶律敌鲁古的本阵,耶律敌鲁古下令放箭攒射,房当皆雄斩杀数人后,卒于乱箭之下。

    三十万辽军名为讨伐,实为劫掠,三十万人将西夏半境劫掠一空,牛羊三十余万头,驼马七十余万匹,其余财货女人不计,此战让西夏明白了,在辽朝面前他们根本无力还手。

    耶律宗真回去之后,对自己此次雪耻颇为满意,此番战绩斩杀夏人不下二十万(多为平民),劫获牲畜不下百万头,一报当年之耻。

    此次伐夏,耶律敌鲁古功劳最大,封为漆水郡王,其手下诸将进封爵位不等,萧惠虽然兵败,但因为儿子萧慈氏奴战死沙场,特赦免其丧师之罪,并追封其子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此战过后辽朝,实力大涨,若是再休养生息,数年便可一举拿下西夏,其后便是鲸吞南朝,可惜上天没有给耶律宗真这个机会。

    ...

    辽军撤走后,西夏王后,幼主想来大辽朝贡,但国相没藏讹庞不准,没藏讹庞自信可以复制当年李元昊反败为胜的经典,所以乘耶律宗真的大军刚走私自下令偷袭金肃城。

    但他高看了此时西夏的战意,六万余散兵晃晃悠悠冲向金肃城。

    辽国南面林牙耶律高家奴、西南面招讨使耶律仆里笃二人,闻报夏军来攻,领军五千精骑迎击。

    战阵前。

    “哈哈,陛下伐夏没带咱兄弟,没想到这夏人自己送上门来了!”高家奴拔出腰刀嗜血的舔了一下刀刃,一旁的仆里也是看着这群夏人发出了咯咯的笑声。

    自从前西南招讨使萧普达死与西夏李元昊之手,耶律宗真就将辽朝中能打的将领派往夏辽边境,此二人更是其中翘楚,二人皆出自禁军,做过皇帝亲卫,若论打仗,不一定会,若论杀人,这二人可不客气,经常主动出击劫掠宋夏边民,以为练兵。

    这里的将士常常是睡不退甲,马不卸鞍可见精锐,真是‘挽弓当满弦,将士带甲眠’。

    两军在金肃城外展开大战,高家奴仆里一人正面牵制,一人绕后断尾,六万夏人早已经吓破了胆,任凭洼普怎么呼喊,都无法指挥作战,六万人被数千里逐步分割乱作一团。

    夏军大败,猥货、乙灵纪等战死。洼普受伤,不敢恋战,率先逃跑,夏军兵败如山倒。

    没藏讹庞不甘心战败,又了派观察使讹都移进攻大辽。

    讹都移知道敌我实力不敢轻举妄动,领兵屯驻三角川,窥视大辽威塞堡,伺机攻城。他先派出数名探马,打探辽军军情。

    都检点萧迭里得接到夏军进犯的情报,领军迎敌,抓住八名西夏探马,得知夏军在三角川屯驻,杀了探马,命大军进攻三角川。

    夏军诸将领没想到辽军能主动进攻,猝不及防,仓促迎战。

    萧迭里得乃大辽数一数二之战将,少有人敌,只打了三五个回合,讹都移被生擒。吓得其余夏将不敢迎战,全线溃败,损失辎重器械无数。

    耶律宗真见西夏还是这般不服,又下诏伐夏。

    此战规模不如上次,人数不过十万,领兵者乃西南面招讨使萧蒲奴,北院大王耶律宜新、林牙萧撒抹为辅,其余边军都要策应。

    至于为何不派耶律重元、耶律仁先等善战之人,经上次贺兰山大战,耶律仁先升为东京留守、耶律重元为南京留守,大多都守备一方。

    重熙十九年(公元1050年),春。

    三路大军向夏境进军,一路势如破竹,夏军接战即溃。

    四月初九,仅仅过了二十八日。

    萧蒲奴的几路大军就在西夏的兴庆府会师,将兴庆府包围。

    没藏皇太后和没藏讹庞不敢再战,传令诸城坚壁据守。

    萧蒲奴等纵军抢掠。

    “传话给夏人,尔等已经无力回天,若不降,将屠尽这兴庆府!”

    辽军可不管你降不降,各个乘机在四周烧杀抢掠。

    夏将洼普趁夜奔进辽营,降于辽军。当初战败逃回,没藏讹庞要将他诛杀,没藏皇太后说情,命其在贺兰山练兵,以责后效。洼普见辽军深入,夏军无力抵挡,怕自己又败被诛,遂率所部投降。并告诉辽军主帅萧普奴西夏屯粮之地。

    是年六月,萧普奴命洼普为向导,遣耶律宜新领军,进攻摊粮城。西夏守军不足三千人,虽誓死坚守,还是被攻破城池。辽军屠城两日,杀尽活人,将粮仓所有粮食运走,一把火烧了摊粮城。

    最终萧蒲奴也没有攻下西夏国都兴庆府,劫掠一番后败兴而还。

    没藏讹庞对萧蒲奴恨之入骨,等萧蒲奴撤军后,于当年九月,又派西夏大军侵扰大辽边界。可是萧普奴早已经调回上京,留在夏辽边境的只有北道行军统帅耶律敌鲁古,耶律敌鲁古遣六院军将海里领军迎击,结果夏军又大败而退。

    没藏讹庞和没藏太后再没有胆量与大辽呲牙了,四战惨败,国母被俘,国粮被截,战将死的死伤的伤,没死没伤的投降了。

    至此西夏月月遣使,乞求称臣纳贡。

    耶律宗真来了脾气,均不纳。

    年末,耶律宗真遣使往宋,带上西夏王冠等战利品送给赵祯,以示其赫赫武功。

    重熙二十年(公元1051年),春。

    遣北院都监萧友括出使西夏,索取投奔西夏的党项部族,西夏无不所应。

    之后几年西夏屡次求饶请求纳贡,耶律宗真皆是吊着。

    只要西夏一刻不是大辽臣属,那些大辽边将就可以随意出入夏境,每次收获皆不少,夏军见到了也不敢阻拦。

    最后大宋皇帝赵祯亲自出手调和(西夏送上不少好处),耶律宗真同意将侄女下嫁李谅祚,辽夏俩国结为叔侄之国,耶律宗真为叔父,李谅祚为侄姑爷。

    同样都是草原国家,骑在马上欺负欺负路上的宋朝也就算了,想欺负同在马上建国的辽朝,根本不够看的,至此,西夏再未在政治上军事上逆过辽朝一次,哪怕辽朝不知道的情况下。

    耶律宗真晚年(胜夏之后)喜好游猎,饮酒,寻欢作乐,对于政事全权交予自己的儿子耶律洪基与诸大臣。

    重熙二十二年(公元1053年)

    耶律宗真自胜夏后,逐渐放飞自我,文治武功自诩天下第一,朝臣也默认其能力超凡,不敢约束其作为。

    耶律宗真这些年常与赵祯书信往来,多是一些书画经文,耶律宗真欣赏赵祯的文采,赵祯欣赏其丹青之作,俩国即是兄弟之国却没有见过面甚是可惜,耶律宗真多次索要赵祯画像,想要一睹其风采,却被宋臣多次阻挠。

    没办法耶律宗真派萧德和耶律褭履前往南朝,主要就是为了交换两国帝王之像,俩国通好已有五十年,二龙却没有一次相见。

    赵祯见其真诚,便答应了,当即便收下了辽圣宗与耶律宗真的画像,而自己与先帝宋真宗画像还得重新绘制,这一绘制便是两年,等画像送到时,耶律宗真已然薨逝数月,时年不过四十。兴宗致死没有见到这个南朝好友宋仁宗的画像,恐怕是耶律宗真最大的遗憾吧。

    重熙二十四年(公元1055年),春。

    耶律宗真身体每况愈下,仍坚持旧俗四季捺钵。

    “父亲,你当静养,何必再行捺钵春蒐之事呢?”耶律洪基生性严肃,对于耶律宗真也是毫不客气,耶律宗真是知晓的,并未介意。

    “捺钵,乃祖制,并非咱们一家可言,然大丈夫当死于辕马之上,死与床榻乃懦也。”耶律宗真略带困意的说道。

    “父亲,你的身体?”耶律洪基还是有些疑虑,毕竟耶律宗真才不到四十岁,便已不行。

    “朕的身体,朕自己知道,朕夜里时长听到你阿祖沙里(祖父)呼朕,朕只是不甘,未替你扫平前方大道也。”耶律洪基听了十分感动,当即跪下说道:“不,父皇已经做的很好了,父皇治世二十余年,崇禅尚礼(儒),南征北讨,四海臣服,丹青诗书天下无人可及,可谓古今难得。”

    耶律宗真如果到了七八十岁,可能会安然的接下这番赞颂,可现在的耶律宗真,还是有脸有皮的,在位不过二十年,除两番贺兰山之战,一胜一败外再无其他功绩,倒是丹青书画倒是一绝,倒是还被宋主赵祯藏于皇城内苑视为珍品。

    “朕治国日短,绝非治国之雄主也,比之你阿祖相差甚远。”耶律宗真接着说道:“朕实在未想到,上天给朕的时间这般短,朝中你要当心。”耶律宗真有些疲累。

    耶律洪基赶紧扶着耶律宗真到撵床之上。

    “天下兵马大元帅,你知为何给与你?”耶律宗真问道。

    “父皇想孩儿手握军伍大权,不受制于重元、后族人之下。”耶律洪基严肃的回道。

    “不错,自太祖治世以来,多借助他族之势,奚、汉、渤......终到本朝唯皇室一族耳,朕唯一担心的便是后族啊,切记莫让后族复起。”耶律宗真说道。

    “是,孩儿明白。”耶律洪基回道。

    事实是他耶律洪基就是这般做的,日后的他不管皇族如何放肆,但凡只要涉及萧氏后族,必然打压到底。

    宗室叛复,太子叛复均无事,但只要涉及后族,必然给予雷霆。

    皇帝与太子终日在一起,晓谕其治国之纲要。

    重熙二十四年(公元1055年)八月初四

    耶律宗真将御玺交给耶律洪基后,看着耶律隆绪交给他的御玺发起了呆,最后无奈的嘱咐耶律洪基莫忘收复南朝之愿,便撒手人寰。

    重元被调往南京不在近旁,所以并没有什么变故。

    遗诏由耶律洪基继承帝位。

    耶律洪基在兴宗灵柩前继位,皇后萧挞里召为宗天皇太后,耶律洪基为天祐皇帝,萧观音为懿德皇后。

    耶律宗真在位期间中兴大辽之威,谥为辽兴宗!尊为神圣章圣皇帝,葬于庆陵。

    耶律洪基因兴宗去世,极为悲痛,不听朝政。

    八月初六日,在百官们的上表恳请下,耶律洪基这才临朝听政。

    ......

    懿州(辽宁阜新)。

    也就是辽河以西数百里,显州附近新设一州,原安置述律平族弟阿古只后代,辽圣宗耶律隆绪赐名懿州。

    也是当今皇太后萧挞里,和皇后萧观音的族地,每个皇后都要各自的族地,只是这二位碰巧了而已,萧氏分四氏,分别为,拔里得氏、乙室己氏、回鹘氏、奚族氏,开始都不允许汉人女子入萧氏,是因为汉人氏在辽国实在太多了,比起其他几氏,势力实在太大,那样后族就更难压制了,其他氏族也争夺不过汉氏。

    但汉族女子为后的也不是没有,辽世宗耶律阮的皇后甄氏,但在辽国这是不允许的,所有耶律阮又立一后,为萧氏,二后的罕见朝代,当朝的萧挞里,其实也有汉人血统的,不过后被过继给后族,血缘里也是沾亲带故,所以后族并不排斥。

    萧观音的父亲乃是重熙十二年去世的萧孝忠,萧孝忠曾给兴宗上谏,意欲合并北南二院,恢复旧唐制行三省六部上设宰相,未等兴宗西征返回,萧孝忠便在上京卒,死后追谥南院枢密使,封楚国王,帝素服哭临,赦死囚数人,为孝忠荐福。葬日,亲临,无子,过继萧阿速。

    北南院合并之事,兴宗也抛掷脑后,不再提起。

    “驾!”

    “聿聿~”

    东京辽阳府往中京的官道之上,一汉子正策马狂奔,髡着头,后面挽着发髻,两条大辫子用银箍锁起,一看便是贵族,骑着马匹也不是一般人所有,纯棕色的骏马奔驰在广阔的草原上,四蹄翻腾,长鬃飞扬,壮美的姿势宛若历尽艰辛穿洋过海的信鸽。

    马儿都带着金鳷,赤裘。

    不到半时辰,便回到懿州。

    刚一回来,其耨斡麽便走了出来。

    穿着是一批衣,内有数层,最外一层为生丝混合驼毛,华丽十分,却不耐穿,主因生丝不易和其他丝织品混合。

    “阿速我儿,你终于回来了,朝廷调令,传你两遍了,换别人家哪有这般隆遇。”耶律簌古(槊古)对着萧阿速说道。

    “耨斡麽,陛下要用我了?”萧阿速颇有些震惊的说道。

    “陛下怎知你,是忒里蹇(皇后),幸亏忒里蹇是知道你的,特地召你去宫里当值。”耶律簌古回道。

    耶律簌古顺手将金牌和一件络缝红袍,配着一金腰带的官服,放在萧阿速手中,顿时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这是他梦寐以求的机会,可以一展胸中抱负的机会,如今就在眼前。

    不然说投胎好,才是真的好。

    “耨斡麽,孩儿,留一天再走,我走了,您老就没人照顾了,常在帝旁,稍有不测,孩儿...便回不来了,儿子还想多看看你。”说着,萧阿速走到耶律簌古身后,为其锤着背,耶律簌古慈爱的抓住儿子的手说道:“忒里蹇在宫中举步维艰,定然是迫不得已,才叫你前去的,赶早不赶晚,你连夜前往上都前去,忒里蹇连召你两次,还敢逗留么?”

    萧阿速有些不舍的说道:“耨斡麽,你...好吧,孩儿连夜启程,不日则飞驰上都。”萧阿速是个孝子,但更是一个忠心报国的热血儿郎。

    “驾!”

    萧阿速什么都没有收拾,还未歇脚,便朝着南方而去,并不是萧阿速不知路,而是安习俗要去祭拜圣山,也就是祭拜祖先。

    耶律簌古看着儿子远去的身影,并未有过多的感触,长大的雄鹰,理所应当的要展翅高飞,圈养在家中才是罪恶,她所希望的是,雄鹰永不回来,回来时只能是尸灰陶罐。

    这是一位母亲的伟大,契丹民族强盛的秘密之一。

    萧阿速本是族中遗子,后被耶律簌古收养,不过在草原,收养子,和亲生子其实也没有什么区别,契丹民风豪放,随意改嫁,过继,任何理儒规矩,在这里皆不适用。

    尤其对于女子,自由度是非常高的,这样的结果便是,思想自由,不拘于礼法,辽朝涌现出不少女战略大家、诗人、画家、思想学者等等。

    懿州往南去便是辽国第一山,医巫闾山了,那里葬着数不清的契丹贵族和朝廷大臣,萧阿速的养父萧孝忠也在那里,现如今的皇陵乃是庆陵,庆州,不是医巫闾山,非有大功着是不允许随圣宗兴宗长眠的。

    祖陵木叶山更是无人敢葬于此,辽国的贵族,王公只能退其次葬于医巫闾山,再说这里风景甚好,人杰地灵,百年福地的最佳选择,不过自从兴宗下令不可葬医巫闾山,想要葬在医巫闾山非皇帝点头才可。

    萧阿速渐近医巫闾山,风景秀丽,人烟渐多,多是守山一族,各族各部都要轮番守卫,人数一般在三千至五千,并非军队。

    不过医巫闾山大小山峰有五十余座(有名有姓的山峰),山势自东北向西南走向,纵长四十五公里,横宽十四公里,面积六百三十平方公里,传说自景宗始山中藏有一支劲旅,但无人见得。

    入得山,一片绿意盎然,苍松翠柳,百灵鸣叫,此处便是望海峰南面,此处名为观音阁,近旁便是乾陵与显陵,余旁有不少土包。

    有平王耶律隆先,乃景宗皇帝第二子,圣宗皇帝之弟。“生而歧嶷,幼与群儿戏,为战阵法,指挥无敢违者。景宗奇之,曰:”此吾家生马驹也“。

    晋王耶律隆运,也就是辽圣宗耶律隆绪的便宜后父,韩德让,萧绰的情人(正是成亲),死后被追谥孝真皇太叔。

    他的儿子广陵郡王耶律宗教也在这。

    这也是耶律隆绪为什么死活都不想葬在这里的原因了,他的母亲,和情人和他们的儿子们都葬在这里。

    说起韩德让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这段故事与宋太宗赵光义有关,想当初赵光义举兵伐辽,原因之一便是辽国太后不遵理法,不顾伦理,卖国之类的话语,妄图挑起辽国矛盾,没成想,赵光义的举动,辽国上下笑得合不拢嘴,就这点屁事,也好意思拿来说,丈夫死了,夫人改嫁这是常有的事情,就算这个夫人是皇太后,只要他不当皇帝,屁事都算不上,这也反应了宋辽的风俗礼法极为不同。

    宋朝的理法繁固死板,不允许女子改嫁,任何事情都可以和礼法伦理挂钩。

    读了多年圣贤书的宋人,在北国便成了笑话,此后宋儒便成了贬义词,在宋儒的观念里,三从四德,已经成为金科玉律,所有女子应该爱惜名节,坚守贞操,守身如玉,对丈夫忠心不二,做到,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别说跟丈夫以外的男子有暧昧关系,就是关系稍微亲密一点点,那也是罪无可恕!

    然而萧绰,年纪轻轻的寡妇,那么明目张胆地宠幸一个臣子,那必然是十二分地不妥了。

    当时,心思细腻的雄州知州贺令图,一饱读圣贤书的儒学大师,听说后,顿时心花怒放,觉得辽国肯定会因为这一件事情闹得满城风雨,乌烟瘴气,定然是大宋收复燕云的好时机。

    赵光义听说后觉得,耶律隆绪年纪太小,万事都得其母萧绰做主,但其母与韩德让暧昧不清,肯定会让其国人屈辱不满她,辽国内部定然波涛汹涌,内乱爆发,辽国上下肯定不会听一个伤风败俗的女人指挥。

    所以宋国上下皆认为,大宋万事俱备,收复燕云只是时间问题。

    而且赵光义特意调查过一番,辽国太后萧绰,自幼是和韩德让有有过婚约,本是青梅竹马,被其父萧思温生生拆散,萧绰还杀掉一些不满于此的人。

    所以赵光义决议出兵!大宋三路北上伐辽。

    但结果很遗憾,虽然萧绰的做法是有些人不满,但没有人觉得她做错了,韩德让有才华,萧绰有能力,辽国上下十分庆幸有此二人,只要大辽强盛不换皇帝,不触犯贵族的利益,管你怎么胡搞瞎搞。

    北伐,赵光义亲征,所带大将皆是名将,曹彬、杨业等,可他们面对的是已经封建化完成的契丹王朝,所派出的大将乃是辽朝第一于越大将耶律休哥。

    结果可想而知,最终结果,曹彬大败,杨业被俘,赵光义屁股中箭骑驴而走。

    战后辽朝礼遇杨业,杨业却绝食而髌。

    之后这场由宋挑起的战端,一直战火不断持续到大名鼎鼎的澶渊之盟,虽然辽国屡战屡胜,但架不住辽国底子薄,人口少,最后只得服软签订了澶渊之盟,宋王朝也正式承认燕云是辽国的非宋国。

    且结成兄弟之国,但宋真宗要叫萧绰叔母。

    宋辽迎来了百余年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