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白蛇道祖 » 第31章 枯燥无味的修行日子

第31章 枯燥无味的修行日子

    无意间的猜测是正确的,余温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秉着不闻不问的心态,并没有多言,在师父元贞询问的眼神下。

    说了句场面话,余温便行礼告退。

    “徒弟谨受教诲,今日豁然开朗,如同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接下来的旬日,余温并未深究神通之事,暂且搁置在心底,一门心思苦修,偶尔得闲,跑去藏经阁借阅几本秘籍,若有疑惑就去问师父,或者对照储物袋里的笔记自己琢磨。

    储物袋这东西好用是好用,用起来也简单,就是作用较为有限。

    先是滴血认主,然后附一缕灵识在上边,建立感应,防止遗落或丢弃无法找回。

    使用时只需心念一动,便能将物品取出放入。

    可惜容纳物品的空间太小,只有卧室差不多的规模,不能放置活物。

    至于符钱,虽然余温算是潦草走过半座九州天下,但因为师父和二师叔是穷那啥的缘故,直到极渊要坐渡舟时才知道,世上竟然还有这玩意儿,用处还挺大。

    如今身家也不多,粗略数过一遍。

    符钱,刚好五十枚。

    不多,但也不少,对于余温来说,算是一笔颇为可观的存款。

    于此之外,储物袋里还有几本师父元贞的修行笔记,几十本三教经义,一本符箓真解,还是入门级别的。

    从此可以看得出来,无论是元贞自己,还是对于余温这个弟子,都是走修心为上的道路。

    特别是余温想到自己妖族的出身,顿时觉得师父废了许多心思。

    于是,这些经义和笔记,有空便看,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记在心里,每日晚饭过后,会去正院的佛殿做晚课,下课时就拿出来找师父答疑解惑。

    这时候往往师祖和几位师叔都在旁边,让元贞在讲解时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否则被其他人找到空子,就会‘人前显圣’一番。

    经过将近半个月的相处,余温也弄明白了寺内的情形,自家师父当初不知为何走出佛寺,蓄发还俗,让包括住持在内的许多人,特别是那几个同为亲传的师兄弟,怨念颇深。

    但对于手底下的亲传弟子,无论是谁的弟子,待遇都特别不错,毕竟这年头愿意出家当和尚的修士,还是不太多。

    那些有志之士(天之骄子)都去了道门仙宗,人家待遇多好,江湖地位多高,还能光明正大骑着威武霸气的异种灵兽泡仙子小姐姐。

    做和尚有啥意思?

    每天伴着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听着就觉得惨!

    对于这点,余温深有体会,早上去膳堂吃素斋,缺油少盐,嘴巴里能淡出个鸟来,而且作为一条长度十米左右的大蛇,他一个人的饭量能顶寺里十几个人,每次吃饭都会吓到各位师兄弟。

    原本作为蛇,吃饱一次,可以十天半个月不吃,由于基本上都是素食,而且练武走剑桩,能量消耗太大,差不多隔三差五的就去吃顿素斋。

    蛇妖弟子本就神奇,是寺内众弟子私下议论较多的风云人物,他这隔三差五的去食堂亮个相,更是激起了大家伙的好奇心,有些胆大的弟子,甚至开起了盘口,赌蛇妖下次能吃多少。

    得知这个消息后,余温也跑去下了个注,两枚铜板,还是上次在食堂捡的,他赌自己能吃二十个人的饭量。

    赔率是一赔二十,为了赢得赌注,硬塞了二十盘菜,六大桶米饭,害怕不够又吃了半桶。

    最后实在是吃不下了,才在诸位师兄弟惊掉下巴的眼神中,头脑晕乎乎一摇一晃的走出个S形,跑去找那位开设盘口的师兄领了赢来的二十枚铜板,加上之前捡来的两枚,一共有了二十二枚铜板的身家。

    其实也没有非要赢或者争口气的意思,主要还是好玩,想看别人惊讶的样子。

    不过,经此过后彼此间的距离也被拉近了不少,有些弟子也不再以异样的眼神看待自己。

    早课,吃饭,晨练(练气修行),看书,走桩,晚课。

    一般下了晚课,就是长辈们解答疑惑的时间。

    晚上睡觉时,盘腿在铺盖上边坐着,一边练气一边吐纳修行,房间里有蒲团,但是不如铺盖舒服。

    关于那本符箓真解,余温也研究了小半个月,可惜几位长辈都对此不太了解,就连师父元贞和师祖本悟,都只是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没人可以问,只能自己摸索。

    符箓是符和箓的合称。

    属于道门中的法术,亦称‘符字’、‘墨箓’和‘丹书’,有召神劾鬼,镇魔降妖之功效,不仅如此,经历数万年发展,如今符箓的用途较为广泛。

    符箓可为人治病,或丹书符箓于纸,烧化后溶于水中,让病人饮下,或将符箓缄封,令病人佩带,也可驱鬼镇邪,或佩带身上,或贴于寝门上。

    甚至还能救灾止害,或将符箓投河堤溃决处以止水患,或书符召将以解除旱灾等。

    至于那些道门仙宗的修士作斋醮法事,更离不开符箓,整个坛场内外,张贴、悬挂各式符箓,或书符于章表,上奏天神,或用符召将请神,令其杀鬼,或用符关照冥府,炼度亡魂。

    画符时先有仪式,再有符胆符脚,不是随意找支笔就能画,哪怕道门仙宗里边,能把符箓修至小有所成者,亦是稀少。

    所谓画符仪式,不仅要掐诀存想神灵随笔而来,还要步罡踏斗,念动咒语,甚至在铺纸研墨运笔等方面都十分考究,其程序之复杂,方法之繁琐,足令门外汉头晕目眩。

    一张符箓的诞生,主要在于书写铭文,也就是所谓的符文,属于上古时期的‘鬼神文书’,有点像修士的本命法宝,各类符文最早便是巫族之人天生携带的本命字,可呼风唤雨移山填海,后巫族日薄西山,被道门发扬光大。

    万年以降,符箓之道早已发展成了一门道统。

    譬如说符文,其实细究起来,如今在道门里边就有许多派别,不同的派别,画符时的手段与内容都不一样,功效也天差地别。

    其中就有‘云篆’、‘灵符’‘宝符’以及‘箓书’和‘符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