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天昶世序 » 第二十三章 正式修行

第二十三章 正式修行

    清晨的寒风依旧喧嚣,落雪将群山拉入到了白色帷幕下。

    黑蛇带来的变故已经过去了五六天,几日安稳休养下来,余易也重启了自己的习武计划。

    天穹间才透出一丝微光,余易便早早醒来,推开房门,父亲余渐鸿早已等候在院落中,今天是父子两人商定好的日子,从今天开始,余易将正式开始随父亲习武。

    短衫及身的余渐鸿显得分外硬朗,虽年过四十,但英气十足,犹如一把藏于鞘中的剑,虽不知道有多锋利,但透出的寒意却比这寒冬更加慑人。

    “咯吱,咯吱……”

    院中石阶上已经铺上了厚厚的积雪,余易快步走到余渐鸿身前,恭声喊道:“爹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余渐鸿轻微点了点头,“你想要习武,最主要的便是内心不可有丝毫懈怠,习武不仅能够强身,更重要的是能锻造我们坚毅不拔的意志,任何时候都不能被艰难困苦所击倒。”

    “今天,便是你正式习武的第一天,我会为你讲授有关于武道的最基础的学识,希望你能够谨记,并能举一反三,将我传授给你的武道学识,在自己身上能够活学活用,”余渐鸿的目光扫过余易,语气严肃。

    余易笔直站立,仍寒风呼啸,仍岿然不动,认真听着父亲余渐鸿的话语。

    “习武的初衷,即是简单的强身健体,让身体更具强度,就像我这样,”说着,余渐鸿显露出臂膀,一捏拳头,顿时整个臂膀上肌肉突显,如虬龙一般盘根错节地缠绕在两只臂膀上。

    余渐鸿两只臂膀上的肌肉与伤痕相互交错,突显出的凌厉气息让余易为之一窒。

    “而习武让我们的身体有了足够的强度时,我们的身体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变化。”

    “这种变化便在于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自身的力气在逐渐变大,精力也更旺盛,气血源源不断。”

    “最初的强身健体就跟锻造器皿有着同样的道理,器皿越大,自然而然能盛下的水就越多。”

    “而器皿所盛的水,你可以理解为我们体内蕴藏的力气,以及精力,两者自有相通之处。”

    “肉身终有桎梏,而器皿再大它也有极限,到了一定的限度,我们体内的力气便会停止增长,这并不代表着我们的气力不能再增长了,而是预示着我们的肉身只能承载下这么多的气力,就像水坝一样,它只能承载那么多的水,而多的水,便会溢出水坝。”

    “而如果水坝中的水超出了一定的界限,那么这些水将会摧毁水坝,形成难以预估的危险。”

    “这是一个重达三十钧的石锁,当能拿起这三十钧的石锁时,这证明我们已经到达了身的桎梏,再粗暴蛮练下去,气力虽然会有所增长,但也增长不大,”余渐鸿走到院落中一个石锁前,这石锁足有半个牛犊大小,乃是平时余渐鸿习武常用之物。

    “哼……”余渐鸿双手紧紧握着石锁锁把,一声沉喝,重达三十钧的石锁被余渐鸿缓缓提起。

    “砰,”余渐鸿放下石锁,石锁与石板接触,发出沉闷的响声,站在远处的余易能明显感觉到地面的颤动。

    “易儿,你来试试这个只有十钧的石锁,”余渐鸿指着旁边一个略小的石锁说道。

    余易从父亲提起三十钧石锁的震惊中缓转过来,走到只有十钧重石锁前,学着父亲的模样紧紧抓着石锁锁把。

    “啊……”

    余易使出浑身力气想提起石锁,可这只有十钧重的石锁仍旧纹丝不动。

    “呼……”

    不肯服输的劲头让余易没有放弃,沉吸一口气,准备再次尝试。

    此时余易额头上已是青筋暴起,整个脸庞也是通红,可手上的石锁依旧如万年老松岿然不动。

    余易发现自己使尽全身力气也挪动不了石锁丝毫,只好用双手撑在石锁上,想借用全身的力气推动石锁。

    双脚在雪地上蹬出了一片空地,可余易依旧未能推动石锁在地面上挪动一分一厘。

    石锁孤零零地矗立在地,上面布满了从余易额头上滴下的汗珠,仿佛在嘲笑着余易的无能。

    “呼,呼……”

    余易斜卧在地,靠在石锁上,气喘如牛,两只手臂因为使用劲过于剧烈,颤抖不已。

    “这便是常人与习武之人的差别,从身体中所蕴含的力气便能窥知一二,”余渐鸿看着儿子狼狈的模样,轻笑着摇了摇头。

    “这便是你身体的桎梏,其中蕴含的气力想要提起这十钧重的石锁都很为难,而我们的桎梏便是这三十钧的石锁,再之后的对于武学的修炼,则是让我们打破这种桎梏,让身体蕴含着更多的气力。”

    “当然,到了这一步时,已然超脱了武学只是为了强身的范畴,我们将跨入一个新的武学阶段,学会怎么运用器皿中的水,也就是怎么运用我们体内的气力,这时,就开始有了武道境界的划分。”

    “武道的第一个境界叫做“化力蕴劲”,顾名思义,就是将我们体内的力气进行萃取升华,进而转化为劲气,”余渐鸿向一旁的余易慢慢叙诉着。

    “我们体内的力气只有大小的区别,力气大,你就算抗头牛跑个十里地都会觉得精力旺盛,这重达三十钧的石锁在你手中也只会轻若无物,力气小,别说提起这重三十钧的石锁,提只鸡都嫌费力,”余渐鸿尽量让自己的言辞说地通俗易懂,让从未接触过武道学识的儿子也能体会了解。

    “而劲气虽然也有大小的区别,但不同的地方在于,劲气相较于力气,在更深的层次内有了更多复杂的变化,”说着,余渐鸿示意余易起身。

    院落中有着一口硕大的石缸,大缸内蓄满了雨水,石缸的作用便是为了囤积雨水,用作牛羊饮用之水。

    余易走到石缸前,而余渐鸿也开始为余易演示口中所言的劲气。

    “水有形,亦有常势,劲无形,却无常势,”石缸中的水面已经结了薄薄的冰层,余渐鸿用手敲碎冰层。

    “易儿,这个石缸你可以理解为我们的肉身,而这里面盛满的水,易儿你可以理解为我们体内的气力,”余渐鸿看着余易认真说道,而余易也在虚心听教。

    “这大石缸中只能装下这么多的水,再多便会溢出石缸,就像我们身体中的桎梏,最多能蕴藏三十钧左右的气力,多则无益,反受其害。”

    余渐鸿将手慢慢伸入了大石缸中,没入水面,水面没有泛起波澜,仿佛与余渐鸿伸入的手臂融为了一体,“这便是水的柔劲,能纳万物,而不变其形,我的手伸入其中,水面依旧平静,而水面也没泛起波澜。”

    “你再看看水的绵劲,”余渐鸿的手开始在水缸中慢慢搅动起来。

    原本平静的水面开始波动,似乎随着搅动的手旋转起来,水缸中,一个漩涡出现在余易眼前,这旋涡如同一口深渊,能吞噬一切落入旋涡中的万物。

    “你看,我就算不再搅动这水,但水势依旧呈旋涡一般,其中的残留的力道仍在带动水面翻滚,虽然会逐渐平静,但只要其中蕴含的力道不减,这水面将会一直翻腾,连绵不绝。”

    “这便是水的绵劲,绵延不绝,你也可以理解为劲气中绵劲的体现,”余渐鸿详细阐述着关于武学的知识。

    “下面我便为你展示水的刚劲,”说着,余渐鸿猛地一掌拍在已经平静无澜的水面上。

    顿时,大石缸内水花四溅,四处飞散,大缸也在余渐鸿这一掌下摇摇欲坠。

    “这就是水的刚劲,你传递的力道有多大,它反扑的力道就有多大,别看只是溅起了一些水花,要是滔天洪水,所过之处,就算巨石,高山,也不能抵挡其势。”

    “我刚才提到过,将力气进行萃取升华后,方能转化为劲气,而在体内蕴练出劲气的过程,则需要我们将身体内的力气进行不断地压缩,不断地凝练,就好比一块铁矿,刚挖出之时其中杂质居多,只有经过不断地锤炼之后才能祛除杂质,成为一块精铁。”

    “产生劲气的过程便是修炼途中的第一个境界,我们称之为“化力蕴劲”,“化力蕴劲”,又分为三个小境界阶段,”说完,余渐鸿在院角处找来了头颅般大小的石头。

    这石头异常圆润,一看便知晓是在河水冲刷下形成的,不知多少年的河水冲刷也没将这块石头变成一颗砂砾,可想其有多坚硬。

    “易儿,看着,”旋即,余渐鸿轻喝一声,一掌劈向了石头。

    “咔嚓……”

    清脆声响起,头颅大小的石头在余渐鸿一掌之下被一分为二,而整齐的裂口让余易都睁大了眼睛,发出了惊呼,完全不敢置信。

    余渐鸿抬起手掌,走到余易身前,余易能清晰瞧见,父亲粗茧密布的手掌上除了石头碎屑外,别说伤口,就是连白印都没有。

    余渐鸿抹掉手掌上的石头碎屑,继续说道:“这便是内劲的威力,哪怕只是一丝劲力,运用得当,劈石斩木自不在话下,甚至是练到高深处,擒狼伏虎也是轻而易举。”

    一丝劲力便有如此强绝的威力,余易也是瞠目结舌。

    平整裂开的石头对余易来说产生了莫大的冲击,在心中掀起了无尽的波澜,原本余易以为习武至多只是为了增强力气,何曾想父亲却为自己演示出了更高深的武学运用之法。

    力气经过不断凝练与压缩之后,便会在体内形成劲气,而劲气的概念与威力让余易耳目一新,仿佛引领自己踏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下面我再细说“化力蕴劲”中的三个小境界,”余渐鸿继续说着,打断了余易的思绪,“第一个小境界叫做“守御临身”,这时,我们的体内已经衍生出了劲气。”

    “劲气源于力,却衍于力,习武者,以身为门,聚体内之蛮力化作劲力,从而掌握内劲之气。”

    “武者视劲气为自身的延伸,如臂,如拳,如掌,以劲气为衍,进可御敌,退可守身,更可疏通血肉脉络中的阻络,调养紊乱的气血,如果修炼在我们体内形成了暗伤,更可使用劲气调养,以达到治愈暗伤的目的。”

    “只要体内蕴炼出了劲气,也就标志着武者自身达到以精蕴劲,以劲养身的良好循环中,这个境界,便可以随意调动自身的劲气到达身体中的任何一处。”

    “临身,顾名思义,劲走全身,无处不在,也无所不在。”

    “当然,劲气也有最为简单的运转之法,历来先贤武者也归纳出了初学者对于劲气的使用之法,总结为了三点要素,其一为“举重若轻”,其二为“化轻于重”,其三为“自贯轻重”,这三点要素并不在武学境界的划分中,但也是我们不得不掌握地武学技巧。”

    “下面,我就为你展示这三点要素所体现出的运劲之法,”余渐鸿迈步走到水缸前,单手抓着大石缸的缸沿,抬手间,大缸离地足有三寸。

    大缸顽石铸就,再加上蓄满了雨水,少说重量也有千余斤,可在余易眼中硕大的石缸就像瓷碗一般,在余渐鸿手中轻轻提起,恍若无物。

    余易倒吸凉气,父亲所展示的武学造诣给自己带来了莫大的冲击。

    这一刻,余易对学武之人有了新的认知。

    “御使劲气,可以让我轻松地将这个大缸抓起,沉重之物都会变得轻若无物,这就是三点要素之一的“举重若轻”,”余渐鸿放下水缸,缸面漾起点点水花。

    “对于劲气的另一种御使,便是“化轻于重”。”

    余渐鸿走到一个院落外一颗树木旁,抬起手掌向树木攻去,余渐鸿动作缓慢,甚至有些无力,看似软绵绵的一掌在贴近树木的一瞬间却是发出了破裂之声。

    “嘣…”

    一声脆裂之声响起,足有一人合围粗细大小的树木在余渐鸿的掌下,从中间炸开了一个穿透树木枝干的孔洞。

    无数的细小木屑四散溅射,甚至有些木屑击打在了余易的脸上。

    但余易却是无动于衷,仿佛感受不到木屑打在脸上的刺痛一般,目不转睛地凝视着父亲的手掌,大张的嘴巴足以吞下半个拳头,面露惊骇之色。

    树木枝干的炸裂毫无征兆,看似软绵绵的一掌居然蕴藏着莫大的威力,这一掌直接令树木枝干穿透,可见令其炸裂的力量到底有多巨大。

    “将极为轻微的劲气化作万钧之势,瞬间爆发而出,这就是“化轻于重”的妙用,我这一掌看似无力,但其中蕴含的劲力易儿你是感受不到的,看似无力绵软的一掌,其中蕴含的劲气却厚重无匹。”

    “第三个小境界就是“自贯轻重”,这也是最难得劲气运用,如果到了这一步,劲气就将如同我们的手臂一样,浑然一体,运用自如。”

    “达到“自贯轻重”之后,看似软绵无力的一招中,其中蕴含的气力如雷霆万钧,看似刚猛直进的一式中,其中的气力犹如浪涛一般,连绵不绝,一浪高过一浪,这一阶段,讲究的便是随心所欲,表里随意转换,可令敌人防不胜防。”

    “这三点要素便是考验武者对于自身劲气多种变化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