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星尘仙旅 » 第三十九章 剑往岐山

第三十九章 剑往岐山

    众人笑闹半晌,宋方明忽起身言道。

    径往岐山城!

    木然闻言,亦站起身来,拱手问道:

    “宋师兄,敢问我们明日,便直接往岐山城去吗?”

    “不错,师父说那些妖兽怕了咱们,都不敢出来,如今也只好早去岐山城——”

    “我听说岐山城里,现下正筹办上元大会,可热闹着呢!”

    听说有热闹可看,白家小妹又是阵阵欢呼,心中立时冲散了因离去而不舍之意。

    众人便各自散去,回屋歇息不提。

    夜色如水,月明星稀,只不知,朗朗月光下,照见多少怀揣心事、不得入睡之人..........

    ...............

    -------------------------------------

    崇山峻岭,水帘密布,重重云雾遮罩的洞府入口,石门厚重,紧锁山崖。

    “唧唧——”

    一只大山雀扑腾双翅,落在枯败孤零的枝丫上,睁大一双黄褐色眼睛,歪着脑袋,眼睛死死盯住厚重石门——

    呜——

    一声凄厉狐鸣,鸟兽惊走,大山雀扑腾双翅,眨眼飞的无影无踪。

    轰——

    石门从中缓缓分开,露出黑漆漆的入口,一阵黑烟如迅光般,穿入洞中——

    又是轰然一声,石门自两侧缓缓关闭,雾气聚散,四下重又悄无声息..........

    粗重咆哮声,急促长鸣声,凄厉低啸声——

    各色声调、长短不一的声音交杂黑暗之中,恍如鬼魅低语,颤惧人心。

    ..............

    “他们一早便投身东南去了——”

    “不敢过来?”

    “去了哪里?”

    “东南方向——是岐山城?”

    “要不然,再来一次兽潮,将他们半路截住——”

    “吼——”

    黑暗中,蓦地咆哮如雷,将纷杂之声尽数掩盖。

    “那两个老道厉害,三五老和易川大人,都死在他们手上!”

    “对,不能妄动,等进一步指令!”

    黑暗中,一双幽绿瞳孔,放出点点寒光,忽然转身离席,没入更漆邃的黑暗中............

    “小七,我一定会为你报仇!”

    ..............

    -------------------------------------

    晴空万里,一行雁阵飞远天际,渐渐不见踪迹。

    长空鹤唳,一双白翅,排云而上,远望碧落如洗,顿生诗情壮志。

    剑阵行行,数百人众,整齐列队而飞。

    赵如岸回头看去,见青阳弟子个个风尘仆仆、面色疲顿——

    一连飞了数个时辰,中间只稍事歇息,此刻,便是他自己,也有些精神不济。

    “都打起精神来,飞到前方官道上,我们再行修整。”

    青阳弟子闻言,皆是精神一振,勉力维持住阵型,落低高度,朝下方笔直大道飞将去。

    “喂,木头,你还撑得住吗?不行换我来——”

    感受到足下所踏之剑越发摇晃起来,曾书云赶紧蹲身抓牢,生怕一个不慎、失足跌落。

    “还行,坚持一会没问题。”

    木然手掐剑诀,艰难御剑而飞,头上汗落如雨——

    过于疲惫之下,那张一向僵硬的脸此刻竟然有了些许变化,呈现难看的愁苦之状。

    他不禁举目望向前方那把雪螭长剑,一人两剑,依旧稳稳当当,相对于他们,似乎分毫无动。

    这,便是筑就道基之后的强大吗?

    可以储存充沛灵力,随时调用,御剑飞行,几乎不用多费力气,作战之时,轻而易举就可以使出强横力量!

    他心中顿生无穷艳羡之意,暗暗发誓,自己也要早日突破那层门槛,踏上真正的修真大道——

    “喂诶诶——”

    “注意看路——不是,看空啊!哇啊啊——”

    长风吹过,玄铁剑一阵猛烈摇晃,翻腾倾侧,几乎将剑上所立两人,都摇将下来。

    “我快撑不住了,等会我数一二三,咱们一齐跳!”

    “不是吧,你早说,让我来啊!!!”

    ...............

    -------------------------------------

    竹林古道,村舍茶驿。

    “听说这岐山城周边,上月凭空出现无数恐怖妖兽——”

    “怎么现下走得干干净净,连一只也看不到?”

    “哈,这你都不知道?”

    “哦,愿闻其详——”

    “岐山城之主——也就是岐山剑门,月前发了宗门令,广邀各路来赴岐山的仙门道宗,合力灭杀妖兽——”

    “这还不算,岐山派随后又发动门下弟子,凡炼气六重境以上的弟子,尽数出动,参与剿除妖兽。”

    对坐谈话那人闻言一惊,叹道:

    “这,这得死多少人啊!”

    另一人面色如常,显然已见惯他人作这般反应,道:

    “可不是,前月我听人说,光是明白下葬的,每日,就有不下数十具——”

    突然,谈话两人打住话头,目光一齐望向驿外古道——

    那边,突然迎面走来大队白衣修士,个个冠束齐整、负剑而行。

    队伍绵绵不绝,粗略一估,竟有不下两百之数——

    后方还跟着车马辎重,大小行装,各式服样人等,似是另一队人。

    比之安静走过的白衣修士,后面这队人明显嘈杂得多,队形也更散乱。

    待两队人全部经过茶驿,身形也渐渐远去,方才谈话两人才回过神来,原来问话之人道:

    “那先前过去的,是哪个门派的弟子?”

    另一人砸吧着嘴,连道数声“不知”,忽然“嘿”的一声道:

    “看来这岐山城中,又有热闹看喽!”

    “不是吧?那些白衣弟子,看起来,也没甚出奇嘛。”

    “只是看起来罢了,他们手里的剑,可都利着呢——”

    ................

    -------------------------------------

    “前面就是岐山城了!”

    开旷平原路上,十数白衣修士负剑而行,正自赶路间,领头那貌相威严、髭须浓密之人忽然以手前指,高声道。

    木然抬头看去,见前方有一城郭隐隐在望,远远地看,竟然不见边际。

    走更前些,那城郭在眼中遽然高大起来,雄视睥睨,巍然而立,城郭环绕,吞括山野。

    一条浩浩荡荡的宽阔运河,若白玉金带般,萦绕城外,与城相辉。

    低头暗作估计,那城池竟有数十里宽,近百丈高!

    古人云: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这城池这般雄峻,粗陋估计,也有不下三十里宽,当真是力夺天工、造化之城也。

    “这便是岐山城?貌似除了看起来大些,毫无称奇之处嘛!”

    曾书云驻足遥望后,大失所望,撇撇嘴,不屑说道。

    他转头望向另一边自顾而立的李若雪,一般这时她都会第一个跳出来与他反驳,现下却默不作声。

    自从昨日些许口角,这丫头,就莫名沉寂起来...........

    宋方明大手一挥,豪情言道:

    “哈哈,曾师弟,窥一斑而不可知全貌也,待我们走近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