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平凡一辈人 » 十四

十四

    ”时隔几年之后,你姥爷他们再不提那笔钱的事儿。他们所以没再提起,一来,明白提也白提,还不如做的顺水人情,二来呢,我们当时又过得可以了,没了那笔钱也不至于影响生计。因此,他们只当是拿那笔钱孝顺了父母,何况你姥爷是长子,自认为为家里出一份力也是应该的。你太姥爷揣摩好了两个人的心思,便又像以前一般走动起来,就像根本没有过那宗事儿。

    你太姥爷是个闲不住的人,凡事爱参和。这不,在你姥爷没儿子这事儿上他又做起了文章。没儿子这事儿你姥爷是在乎,可也没到非要如何如何的地步,没有就没有,他最终也认了命。可这事儿在你太姥爷看来可是大事儿,是顶重要的一件事。他经常和你姥爷说:‘你没个儿子,难不成将来要在女婿身边养老?要我说,你还不如搬回老家,在那儿有两个亲兄弟不说,还有两个亲侄儿在那边,就是将来老了也有个照应,总比一个人孤零零在这边的好。’最开始,你姥爷并没怎么把他的话放在心上,那时你姥爷还年轻,有的是气力,身后的事他并不怎么在意。后来,你太姥爷说的多了,加上年纪一年比一年大,气力一年比一年小,他便上了心。

    搬家可不是小事情。你姥爷先是暗自合计,思来想去好长时间也想不出的头绪,一天晚上,他便和你姥儿说了他的想法。你姥儿当然是不同意的,对她来说,通辽才是老家,那儿的一切她都熟悉。相比之下,老家这边才是陌生的。再有,你姥儿总有种感觉,老家这边没有谁是能靠得住的,你太姥爷也好,两个兄弟也好,都一样,至于那两个侄子,又是隔了一层关系,现在还都没成年,将来什么样,谁能看得出去。你姥儿是憨厚,可并不代表她心里没数。你姥儿的态度让你姥爷好长一段时间没再提起这件事儿,因为他知道你姥儿的话在理。然而,禁不住你太姥爷隔三岔五的引逗,一段时间之后,你姥爷的心就又被说活了。你姥儿见自已说服不了他,就找到了你大姨夫,想让他帮忙一起打消他想搬回老家的念头。可搬回老家的想法就像在他心里扎了根儿,任他们磨破嘴皮也没用。最后,你姥儿只得妥协,不得不跟着他回了老家。

    我不知道那时候从通辽到老家通不通火车,即使有,你姥爷也没打算坐那个回家。他早就做好了打算,要赶马车回家,那一大群牛他舍不得卖,也要赶回去,若是坐火车,这群牛可就难办了。

    决定的时候是冬天,起程的时间定在了来年春天。因为春天不仅水草多天气也暧和,方便放牧,也方便赶路和露宿。既然下了决心,接下来的事儿就是处理家里带不走的东西。房子是要卖的,没多久就联系好了买家。其它带不走的东西多半留给了你大姨,最后只剩下圈里的两头肥猪没处理。这是两头年猪,养了近一年,原来是准备过年杀的,猪长的很大,没到年关,便已有三百多斤。你姥爷和你姥儿两人一商量,决定提前把这两养猪都杀了,先运一趟回老家,保证接下来的一年能有肉吃。毕竟老家那边还什么产业也没有,总不能事事都讨扰别人,备些吃的东西是必须的。就这样,你老姥爷准备了一只大木箱,在箱内衬了好几层油纸,把用盐腌制的猪肉码放在箱了里,之后又浇灌了好些猪油充填缝隙,这样处理过的猪肉即使放上个一年半载也不会坏。两头猪的肉除了头蹄下水之外全部放进了箱子,只把那口大木箱塞得满满登登,没一点空隙。

    料理完所有的事儿,就只等着来年春天。

    自通辽到老家,一家人足足走了一个多月。虽说当时我只七岁,却印像极深。那时路况极差,一遇下雨路便更难走,加上一路上还有一群牛要照管,只能是走走停停。小雨的天儿(气),常常是冒雨赶路;遭遇大雨,就只能停下来避雨,经常的做法:卸下辕马,支起马车,车上支起防雨篷布,人躲在车下避雨。遇到那么几次连雨天,我们就只有这样躲在车底过夜,那种阴冷难耐、期盼雨晴、期盼天亮的感觉我至今也还记得。那时的雨水可比现在多得多,别处我不知道,反正辽西和内蒙是这样子,与现在十年九旱的天气是大不同。你是没见过起暴天(大暴雨天气),那种天气可真是吓人。开始时,一点风也没有,就只见北边远处天上有那么一小块黑云,没一会儿,乌黑的云层便从那面铺天盖地压过来,你根本不知道那云是从那里冒出来的,转眼间便盖住整片天,云层极低,压得人透不过气。大风紧跟着就来了,那风大得很,让你睁不开眼睛,风往往不是向着一个方向刮,更像是旋风。再之后就是暴雨,瓢泼一般,地上的土都被打飞起来,开始那一两分种会闻到一股冲鼻的泥土味。没一会功夫,放在车边的水盆就会被雨水灌满。这种天气是农民最怕的,风雨过后,田地里的庄家大片大片的倒伏,减产是避免不了的事儿。

    你可能会问,不会住店吗?那会儿,可不像现在,不论在哪儿都能找到旅馆,旅馆要很大的镇子才有,更何况,那一路人家稀少,遇到个小村庄就算不错了,还谈什么住店。当然,我们偶尔也会借宿在老乡家,但也不是很经常,因为我们还有那么一大群牛,那样做实在是很不方便。

    小孩子都喜欢新奇事儿,我也一样,路上的一切能吸引我,所以对我来说,一路上我倒没觉着有多苦,也没觉着有多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