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1998开始崛起 » 304第一次犹豫

304第一次犹豫

    但有少部分人听到了,他们忍俊不禁。

    其他人后来才知道,陈别江嘀咕的是“还有些家伙我就不提了,他们不配被我在这种场合提及”,感情袁圭姿等人不配他骂之外,他损摩尔还是种抬举?

    可此时此刻的陈别江,站在他信誓旦旦也确确实实成功的时代技术成果面前,谁又能说什么呢?

    那些人更没脸和他说什么。

    当天晚上袁圭姿做出个决定,他觉得在这里生活太压抑了。

    于是他决定移民。

    和他相比,陈别江这边却是举杯欢庆,通宵达旦。

    时间飞快。

    转眼已到了08年的5月。

    距离奥运还有三个月时间。

    陈别江拒绝了组委会的邀请。

    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事。

    光刻机在M的帮助下,已经进入28纳米工艺时代。

    这个时间要比陈别江前世早了8年。

    然后陈别江就止步于此,因为技术封锁的缘故,他只能在极其苛刻的条件下,努力开发白羽相关的产品。

    虽说成果迥然,但是再没有技术层次的突破。

    但现在不同。

    陈别江现在完全有把握,在5年内将工艺提升到顶级界限。

    可是这个时候陈别江再度看到了前世他所知的壁垒。

    太微小的尺寸导致的量子效应,将使得芯片制造无法完成。

    就在这时。

    陈别江脑海里抓住了个什么关键。

    但他就是记不得。

    也就在他疑惑之际,M系统发布任务:研发量子计算机,成功奖励X

    X是个什么鬼?

    陈别江懵逼之际,系统已经给出任务分部图。

    系统详细列举了世界上目前出现的量子计算理论以及成果,并要求找出最切实可行的一种。

    陈别江无奈只能按图索骥。

    还好量子计算机的研发不是秘密,因为还都处于起步。

    他发现最早也就是1982年,Feynman发展的的设想,他提出量子计算机可以模拟其他量子系统。

    为了仿真模拟量子力学系统,Feynman提出了按照量子力学规律工作计算机的概念,这被认为是最早量子计算机的思想。

    1985年,牛津大学的DavidDeutsch在发表的论文中,证明了任何物理过程原则上都能很好地被量子计算机模拟,并提出基于量子干涉的计算机模拟即“量子逻辑门”这一新概念,并指出量子计算机可以通用化、量子计算错误的产生和纠正等问题。

    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研究领域由于若干原因被冷落了。首先,因为当时所有的量子计算机模型都是把量子计算机看成是一个不与外界环境发生作用的孤立系统,而不是实际模型。

    其次,存在许多不利于实现量子计算机的制约因素,如Landauer指出的去相干、热噪声等等。另外,量子计算机可能易出错,而且不易纠错。最后,还不清楚量子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是否比经典计算快。

    1994年,ATT公司的PererShor博士发现了因子分解的有效量子算法。

    1996年,yd证明了Feynman的猜想,他指出模拟量子系统的演化将成为量子计算机的一个重要用途,量子计算机可以建立在量子图灵机的基础上。

    然后就是东洋于2000年10月开始为期5年的量子计算与信息计划,重点研究量子计算和量子通讯的复杂性、设计新的量子算法、开发健壮的量子电路、找出量子自控的有用特性以及开发量子计算模拟器。

    而去年。

    加拿大DWave公司号称成功研制出一台具有16昆比特的“猎户星座”量子计算机,并于2008年2月13日和2月15日分别在加州和温哥华展示他们的量子计算机。

    陈别江将这些信息整理后,立即成立量子计算机部门。

    这次是苟建生带队。

    期间系统提示了一次。

    那就是和加拿大公司联合,获取猎户星座计算机的。

    陈别江立刻指示苟建生往这个方向努力。

    白羽如今大名鼎鼎,对方很快答应。

    双方随即在西虹市和温哥华两处建立起研发中心。

    08年末。

    苟建生团队研究有所突破。

    他们吸取对方知识后,独立完成了10个超导量子比特的操纵,成功打破了目前世界上最大位数的超导量子比特的纠缠和完整的测量的记录。

    加拿大团队受刺激,也在09年初,在超冷原子量子计算和模拟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在理论上提出并实验实现原子深度冷却新机制的基础上,在光晶格中首次实现了100对原子高保真度纠缠态的同步制备。

    但苟建生团队反手一耳光。

    他们在09年中,就直接实现了1250对原子的高保真度纠缠态的同步制备。

    基于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规模化量子计算与模拟基础,就此被奠定。

    陈别江时刻关注和接受他们的信息。

    也陷进去了。

    这也是因为系统在疯狂更新该研发的进度,并时刻记录。

    在这期间。

    朱子清团队也有进展。

    他们研发出了石墨烯芯片技术。

    该技术比硅片的效果要好许多。

    白羽新一代手机,黑7。

    在装备这种芯片后,性能翻倍提升。

    不过更好的消息,还是从苟建生这边传来的。

    在和加拿大方面闹出些别扭,断绝了合作后。

    苟建生带人独立实现了20光子输入60模式干涉线路的玻色取样,输出复杂度相当于48个量子比特的希尔伯特态空间,逼近了量子计算优越性。

    紧接着他们又完成了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

    其输出量子态空间规模达到了1030。

    该计算机在求解5000万个样本的高斯玻色取样时,“九章”需200秒,而截至本年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也需12亿年;当求解100亿个样本时,九章需10小时,而其他计算器需1200亿年。

    消息一出,全球轰动。

    也就在这时,系统提示任务完成进度为百分之99。

    最后一步,是让九章和如今遍布国内的云计算网络联合,形成量子算力和传统算力叠加的更强的云计算能力。

    可不知怎么的,过去一直对系统言听计从的陈别江却本能犹豫了。

    304第一次犹豫)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