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年轻最好之处 » 005 奔三青年的迷茫

005 奔三青年的迷茫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依次亮起。陈恒一个人坐在公车亭继续打游戏,心里却想着赵筱筱的话。令他感到愉快的是,几分钟过去后,赵筱筱乘坐的公车依旧在眼前缓缓移动——

    N市已经从某个地方在修地铁变成了到处都在修地铁,一到晚高峰车流就缓缓移动,阴郁的表情写满人们的脸上。

    地铁,一个代表速度与便捷的名词,装满了许多人对新生活的向往。遗憾的是,随着地铁线大热起来的不是薪水,而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住宅楼盘,吸引买家的强势围观。

    陈恒总是会想:有钱的人怎么那么多呢,他们的钱都是从哪里来的?

    愈想愈失落,“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这样对比起来,赵筱筱担忧的事情就像是一种无谓的烦恼,而如何在这座城市安家明显更令人焦灼。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日,陈恒坐上朋友的车到正在建设的新城区去逛了一圈,目睹了那里的规划有序,未来的城市中心让人充满期待,他脑子里甚至蹦出了“浦东新区”这个名词。

    朋友一直怂恿他过来买房,说现在不下手,以后就越来越贵了,特别是地铁修好后,房价肯定翻倍地涨。而他只是笑笑,表示再考虑考虑,毕竟按现在的工资水平,月供之后就要吃土了。

    陈恒心里一阵怅然,在这个城市生活真是艰难,他就像一个生活在最底层的人,连最基本的房子都解决不了,还需要跟高中同学合租一套两居室的房子。

    他想,到北上广深混买不起房叫勇气可嘉,在N市买不起房应该叫作没有能力吧。

    在25岁的年纪,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开始显现出来。按照高中时的想象,此刻他应该在巴黎喂鸽子,但没想到却是在寻求一个鸽子笼。

    其实,陈恒的家境尚可,从小到大吃穿用度并不比别人差,只是买房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几乎要掏掉家里的一大半积蓄。

    一想到这,他就特别焦虑。那是父母省吃俭用存下来的钱,足够父母过上丰足的晚年生活。而现在他每月领着几千块的工资,如果把钱花在买房上,那未来的生活将变得不可预计。

    单就最基本的生活来说,房贷、聘礼、小孩的教育……哪一项都是大头。毋庸置疑,买了房以后生活质量肯定是不能保证了。

    陈恒曾跟赵筱筱说过自己的困扰,他觉得如果老老实实回家,肯定会过得更有尊严。

    而赵筱筱总是说他想得太多,房子可以慢慢来,恋爱该谈就谈,不是富二代就别想着像别人那样一步到位,一件一件解决即可。

    虽然话很有道理,但看似独立的事情,哪一件不是牵扯在一起?

    就拿房子来说好了,不在N市安家,结婚还是难了一点。毕竟已经步入职场,大家都越来越现实了,不像大学谈恋爱那样以共同兴趣、彼此喜欢为主,要考虑的都是生活的现实问题。

    想到这,陈恒意识到自己成长得太慢,有些同学早早进入成家立业的阶段,混得风生水起,而他还在继续摸索。

    以前总是会在影视作品里看到男主角为房子忧心的桥段,如今真实地在自己身上上演,陈恒想以前还是太高估了自己,白费了那些预警。

    相同的怅惘,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轮回,一个人一个人地历经,陈恒仿佛看见人生的列车从自己身旁呼啸而过,闲庭信步的他奋力拔脚追赶,却怎么也追不上。

    赵筱筱说得很对,这个小公司的确没有什么前途,连总监都在为房贷车贷叫苦不迭,他们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继续待在这里,好的话过几年再升个职啥的,坏的话还是原位不动,拿几千块的工资,房不敢买,女朋友不敢谈,最年轻的时光就要在焦虑中过去。

    换工作吧,大公司难进,像他这样有点小聪明但不善于交际应酬的人,实在是没有多少胜算。那如果不能去大公司,换了就跟没换一样,还是那么一点薪水……

    所以路只有两条:一是收拾铺盖回家,二是继续耗着,积累经验,希望有一天能达到大公司的标准。

    工作了两年,陈恒深知是吃了没有明确职业规划的亏。

    大学四年,他思维较为凌乱,看似积极参加了一些活动,也主动到校外单位去实习,拿过几个奖,其实没什么含金量,纯粹是跟着别人的脚步走。

    那时他最明确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有钱人,总想着未来有无限可能:他可以是一个穿梭在高档写字楼的白领,也可以是一个平步青云的公务员,更有可能是一个登上财经新闻的青年企业家……

    他自认为只要有才华,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就等机遇降临或是别人慧眼识珠了。

    而到了毕业那会,面对众多的“可能”,他又开始作妖,放着专业对口的工作不做,选择了从没有过实习经验的策划岗位。

    为了提高被录取率,他把目光投向小公司,打算从最基本的职位做起,慢慢积累经验。仍记得面试时,领导问为什么一个理科生要来做策划工作,他说觉得自己的身体里住着一个文科生,想遵循内心的声音云云。

    是的,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文艺的理工男,不经历一次“男怕入错行”的体验,青春就是不完整的。这不,走着走着就到了今天。

    总结一下,陈恒觉得都是自己的“等来主义”在作祟,而这可追溯到从小到大深入骨髓的“良好”学习心理。

    在他的潜意识里,认真学习就是最好的成长方式,只要成绩好表现优秀,老师的夸赞同学的羡慕家长的奖励都会主动到来,不同学习阶段自动衔接,该上重点初中就上重点初中,能上重点大学就上重点大学,完全不需要进行过多的考虑。

    在大学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陈恒甚至抱着“虽然没有工作分配一说了,但只要自己表现得好,好单位就会求贤若渴找上门来”的念头,不愿拉下脸闯一闯,只想过优雅从容、淡定自若的生活。

    毫无疑问,天真可爱的他低估了社会的残酷,连手握科研成果的学霸都要为生活奔波,更何况是他这样只会写写空间日志的伪理科生?

    找了家店闷闷不乐地吃着饭,陈恒突然收到了两条信息,一条是赵君发来的,他说:“谢了,兄弟,以后别跟她一般见识。”第二条是云苏发出的邀请:“有空出去走走?”

    陈恒立马给两个人回了信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