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曹彰大帝 » 一六八 公孙遗珠

一六八 公孙遗珠

    (开篇国际惯例)

    (求收藏,推荐,点击)

    (感谢中了埋伏烟斗A先生辉哥阅打赏^_^)

    (感谢骑鸟看猫的评价票)

    此时县府之中只有曹彰和无马人两个人,早在曹彰问他是否从过军之前,两人就很有默契的把各自的随从遣退了,两人现在已经是一种变向的密谈。

    无马人,顾名思义,就是没有马的人,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是名震北疆的骑兵,这个字号显然表现了眼前这位男子对公孙瓒和白马义从深切的缅怀。

    眼前这个军侯年龄并不算大,看起来只有三十出头,样貌也颇为英俊,身材高大,但是面部表情却单一得很,好像什么事情都激不起他的兴趣一样,那是一种对生活完全失去憧憬的态度,只有受过巨大的打击,才会有这样的表情。

    曹彰不太明白这位公孙瓒的故旧为什么会投靠到原属于司马家麾下的太行虎旗下,司马家和打败公孙瓒的袁绍是连成一气的,而公孙瓒和张燕之前是盟友,按说就算公孙瓒败亡,其手下投靠张燕麾下的可能才比较大,投靠太行虎等于是投靠到了仇人的盟友麾下,这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另外一个曹彰不明白的地方是,这的军侯好像对世事已经漠不关心,连自己的名字也不想提起,但是为什么还要在战场上恋战不去呢?要知道在北方的百姓比在中原的百姓幸运一些,因为如果他们想躲避战乱,可以远走辽东或者高句丽,而中原的百姓因为在战争的中心,离辽东和高句丽又远,所以根本没有办法远走他乡避难,走到哪里都可能是战场。

    既然已经连名字都可以抛弃,为什么不干脆离开?还留在北方,而且还在战场中厮杀,这实在是很难理解的。

    曹彰心中一动,突然问道:“军侯可认识常山赵子龙?”

    那军侯闻言神色一动,说道:“赵子龙乃是一员猛将,当年他率县中民兵投靠公孙瓒大人,就立下了不少战功,后来其兄病逝,他便回乡守孝了。”

    曹彰倒没想到他知道得这么清楚,嘴上说道:“现在赵子龙就在我军中任屯骑校尉,领两千骑兵。”

    那军侯闻言眼睛一呆,脸上现出将信将疑的表情喃喃道:“子龙居然又从军了。。当年我们怎么挽留都没留住他啊!”

    曹彰笑了笑说道:“原来军侯和子龙是故人,不如军侯把真名告之,我回去告诉子龙,让他知道还有个故人在此呢,现在太行虎将军也投靠了朝廷,以后军侯和子龙可是同僚了呢。”

    军侯闻言犹豫一下,说道:“听说大人这次是为了对付袁绍外甥高干而来,袁绍败于官渡,恐怕也是时日无多,我隐姓埋民的意义也不大了,无马人的本名乃是公孙续,字伯亢,乃前将军,蓟侯公孙瓒之子。”

    这下轮到曹彰惊讶了,因为天下都知道公孙瓒在易京城破之前把自己所有家人全部杀死了,怎么还会有个儿子活着?

    看到曹彰惊讶的神色,公孙续苦笑一声,说道:“大人不用奇怪,续本是奉父亲之命带五千白马义从杀出易京,前往黑山求张飞燕张大帅发兵援救,张大帅义薄云天,派出了自己的义子,也是黑山第二号人物杜长带了两万黑山弟兄和续前往易京,可是奈何我和杜长兄弟没到易京父亲已经中了袁绍的诱敌之计,被赚出城外,中了埋伏,损兵折将,之后便无力守卫易京,挨到我们前去救援了,所以父亲便在城破之时自行了断了。”

    曹彰心道原来如此,公孙瓒是派自己的儿子前去向张燕求援,只是孙轻没有提起公孙瓒是派自己的儿子前去求援而已,可是另一个问题又从曹彰脑子里冒了出来,于是曹彰问道:“既然伯亢和杜长两人没有及时赶到,为何杜长还会败在袁绍手上?”

    公孙续长叹一口气,眼眶顿时湿润起来:“都怪我听到父亲身死的消息后乱了方寸,要找袁绍拼命,杜长兄弟劝阻无果,是以便发兵呼应我,后来我们就败在了颜良文丑和周昂的三方联军之下,两万五千兄弟逃出者不过数百,杜长兄弟和他的亲随拼死护我杀出重围,自己却死在了那一战中,经过这一战。续也无脸再见张大帅,更愧对死去的父亲,所以隐姓埋名混入了太行虎麾下,太行虎本是司马家的走狗,专门剥削百姓以及和张大帅为敌,我在这里便于暗中帮助张大帅在和司马家之间斗争中占据先机,这也算我公孙续做的小小补偿,当然我通风报信之时从来不会写自己的姓名,并且是经过几次易手才把消息传到黑山,一来是为了防止被人发现,二来也是不想泄露我的身份。”

    曹彰闻言恍然大悟,原来那一战杜长死了,但是公孙续却没死,不过他觉得愧对张燕,所以也没脸再回黑山投靠张燕了,于是他便来到了司马家支持的太行虎麾下,做了卧底,暗中给张燕通风报性,扯司马家后腿,只是从来不泄露自己的身份,各中原因自然是因为他觉得是他公孙续害死了张燕的义子杜长,所以没脸见人,只能暗中帮忙。

    听到这里曹彰暗暗感叹,乱世之中每一个人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眼前这个看似平凡的军侯却和袁绍,张燕牵扯了这么多恩恩怨怨,如果他没遇到曹彰,按照历史的轨道发展,张燕,司马家都会投靠曹军,而公孙续也会跟着进入曹军,但是他可能一辈子都是一个小小的军侯,而且名字是叫做无马人,而不是叫做公孙续。

    时势造英雄,这话就是汉末的真实写造,公孙续本来是公孙瓒的儿子,公孙瓒在黄巾之乱前就曾经大破三郡乌丸元帅张纯,威震边陲,后来又打败宗正刘虞,占据幽州,俨然是一方诸侯。

    公孙续是公孙瓒的儿子,又是白马义从的营督,本应有更精彩的人生际遇,但是却因为父亲的败亡,自己的失败,选择成为一个见不得光的盗匪,但这并不代表他平庸,能在袁军重围之下杀出易京去找张燕求援,岂是已与之辈?

    能够在太行虎麾下通风报信这么多年,无人发觉,足以说明他有足够的忍耐力和城府,而且在曹彰追问他身份之前他就坦然承认,这说明太行虎也知道此人来自公孙瓒军,但是却依然收留了他,可见太行虎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这说明公孙续颇有惑人之能。

    无论在任何时代,都不缺乏有本事的人,只是有本事的人未必能够成功,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更需要一点运气,公孙续显然是属于有本事没运气的人。

    今天曹彰能够轻易问出来,一来是因为司马家已经不在河内,而且太行虎也投靠了朝廷,已经没有隐瞒身份的必要,加上曹彰火烧乌巢一事名闻天下,在公孙续看来,这事帮他出了一口恶气,更主要的是,曹彰知道公孙续自曝身份是因为还有一份奢望,那就是报仇,亲手报仇。

    换做以前,这绝对不可能,但是此时此刻,火烧乌巢的曹彰坐在他的面前,统领两万五千人的曹彰坐在他面前,节制张燕和太行虎六万人的曹彰坐在他面前,这一切已经不是不可能了,这才是公孙续自曝身份的原因。

    曹彰揣测出了公孙续的心思,自然不会放过笼络他的机会,既然是沧海遗珠,怎么能弃之不用?公孙瓒威震边陲,自然是武略过人,公孙续家学渊源,而且常年在公孙瓒身边耳濡目染,眼光可比从底层提拔的军官强得多,曹彰现在缺的是将,左右京辅都尉虚位以待,胡骑校尉也空置着,所以他如何能放过公孙续呢?

    于是曹彰淡然道:“伯亢只要答应我一件事,我就可以告之伯亢袁绍的死期。”

    这话说得有点诡异,如果说‘我帮你报仇’,那还比较易懂,但是曹彰直接说我告诉你袁绍的死期,这就很难懂了,所以公孙续很惊讶,现在他脸上写满了惊讶,似乎想问:“难道大人能未卜先知?”

    推荐一本历史小说:[=ame=《御前驸马》]

    9­9­9­W­X.C­O­M,sj.9­9­9­w­x.c­o­m,。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