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大醉江湖 » 第三十七章 江湖中必有一对侠侣传说流传(求推荐!求收藏!啥都求!)

第三十七章 江湖中必有一对侠侣传说流传(求推荐!求收藏!啥都求!)

    “你下山去吧!”

    一早,刘不凡让人把于闲叫来,冷着脸开口便是这么一句话。

    语气坚决不容置,根本不给于闲辩解的时间!

    这句话直接把于闲吓得三魂七魄飞了一半。

    前一刻还甜甜蜜蜜,现在一盆冷水泼下。

    “师父,弟子知错,弟子可以改!”

    于闲跪在师父面前,十多年的养育之恩,已经深深篆刻在记忆深处。

    在场的还有肖云英和邱不平。

    肖云英一脸不忍,前一刻丈夫已经警告过她不要心软。

    此刻,她心如刀绞,嘴巴张了几下但是没有发出声音。

    于闲就像她的孩子一样,养育这么多年,她早已把于闲当成自己的孩子。

    人心都是肉长的,她到底不能做到丈夫一样坚决,因为刘不凡并没有给出一个说服她的理由。

    “师兄,要不你再考虑考虑?”

    她还是开口了,声音一如以往一样温柔,如同清水冲洗着于闲心房。

    师母的话让他眼前一亮,黑暗中于闲感觉到一丝光明。

    旁边邱不平也挠了挠头,感觉之前自己不该死皮赖脸的留在这里,不过,他也比较喜欢于闲,虽然不知道师兄为什么又赶于闲下山,昨日于闲还立下大功。

    “对啊!师兄,肖师妹说得对,闲儿昨天立下大功,现在他惹了赵家,如果下山必然会有危险!”

    听见邱师兄也支持自己,肖云英也希望丈夫可以改变主意。

    只是,刘不凡能够晋升宗师,早已心似顽铁,他的决定无人可以转移。

    他目光深沉,静静平视远方,视线穿过墙壁,越过群山,到达未知的远处。

    语气一如既往坚决:“你改不了,我意已决!”

    “唉!”

    肖云英和邱不平不再开口说话。

    因为已经没有必要。

    于闲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房间的,正如师父所说,他不可能改的,酒和美人,一样都不可辜负。

    穿过广场,师弟门正在晨练。

    陷入在自我世界中,面对师弟们热情的招呼,他视若不见,如同行尸走肉,走过华山一座座建筑,顺着小道,直到停到他的房间门前。

    房间里面有一个女子,是他心中牵挂的人,在这俊冷的清晨,也许只有她还能给他温暖。

    昨日,两人从浓情蜜意中回过神,天色已晚。

    根本不及给苏庆玲寻找房间,师母肖云英考虑周到,本来想让苏庆玲去自己那边休息。

    只是,苏庆玲并不愿意,她想天一亮就能看到于闲。

    分别多日,现在她一刻都不想离开于闲。

    因为偷下灵鹫宫,师父肯定气坏了,如果不能再回灵鹫宫,她只就剩下于闲了。

    于闲是位正人君子,房间已经让给了苏庆玲,隔壁的房间是其他师兄弟的。

    他在隔壁借宿一宿。

    ……

    门无风自开,苏庆玲从屋内走出,看得出她休息的很好,睡眼蓬松,因为奔波肿胀的眼袋也消减了几分。

    “闲哥哥,你回来了!”

    少女打着哈欠,一脸欣喜,天还未亮,她便听到隔壁召唤于闲的声音。

    “嗯,回来了。”

    声音很轻,言语中是说不尽的惆怅。

    苏庆玲沉默了,灵鹫宫的经历浮现在脑海,她知道于闲的遭遇应该和她差不多。

    感受到手心的冰凉,于闲笑了笑,握紧了苏庆玲的手。

    他说:“我还有你。”

    东西并没有多少,身上唯一的宝贝就只有一个黄皮葫芦,和一把断剑。

    唯一不同的,这次下山身边多了一个人陪伴。

    两次下山,心情是不同的。

    上一次少年懵懂,对江湖侠义充满向往新鲜。

    这一次老马识途,已经是江湖中的老油条。

    剑客不应该拿着断剑闯荡江湖,会不帅的。

    这是苏庆玲的原话,也让于闲想到了一个人。

    老冯!

    比武获胜,正是因为老冯的剑楼凌霄酒,于闲不是愚笨之人,相反他很聪明。

    老冯肯定不止是为宗师那么简单。

    集市一如既往的冷清,也许要更冷清一些,华山内部的分裂也让生意差了一些。

    街道上,一些店面已经撤了,一些也只剩下寥寥几人。

    大势力都已经知道赵家和华山的事。

    江湖中追名逐利,小人物混迹江湖的资本并不是修为高深,而是审时度势。

    看到仅有的几家大势力离场,除了身家性命寄托在华山上的几家店,剩下的没有几个人。

    幸好,兵器店是开门的。

    说是兵器店,其实店里只有剑,于闲并没挑,随意选了一把铁剑。

    也只能选择铁剑,小店面毕竟不会有什么神兵利器。

    不幸,杂货店门面并没有什么变化,门是虚掩的,店里所有的摆设与上一次完全一样。

    不过,老冯回来过,桌子上有一封信。

    “有事,杂货店不会再回,江湖路,坎坷途,人生路远,江湖再见”

    语句言简意赅,结尾有两个字“老冯”,于闲认识老冯的字迹,却是是本人所留。

    “走吧!再回江湖。”

    断去最后的牵挂,于闲终于会心的笑了。

    “好”苏庆玲也很开心,她说:“我们做对侠侣。”

    说完,整个人都有些羞涩。

    ……

    华山千古第一险,下山的路只有一条。

    于闲没想到他会意外的遇到一个人。

    瘦马,白衣,一把长剑。

    正是莲花峰马霄华。

    两人比剑之时惺惺相惜,虽然交往甚少,经过以剑会友,两人像好友一样。

    莲花峰广场上发生的事,马霄华是亲身经历的。

    此刻看到于闲身边的苏庆玲,他也不吃惊,知道这个女子和于闲关系不浅?

    他从马上下来,抬手抱拳,含着歉意道:“于师兄,抱歉了,没想到家师居然和赵家有牵连。”

    原来,马霄华人如其剑,是一位正人君子,罗佑天的过错,作为徒弟,他同样认为自己错了。

    于闲摇了摇头,郑重的说:“马师弟,你是你,你师父是你师父,你没有错便不需要为别人承担什么。”

    看到马霄华仍然一脸愧疚,于闲朗声喊道:“江湖路远,路遥知人心,你又知道你师父错了吗?”

    这也是因为一日之间变故太多,于闲也在怀疑自己师父刘不凡的用意,这句话既是对马霄华所说,也是用来告诫自己。

    听到此言,马霄华浑身一震,吃惊的看着于闲。

    于闲看到效果达到,话锋一转,开口问道:“马师弟这是去哪?”

    盖因为马霄华的装扮和他们近似。

    马霄华有些无奈的说:“下山!师父把我赶下山了!”

    他实在想不明白,师父为什么赶他下山。

    “啊!你也被赶下山!”

    于闲有些吃惊,感觉事情真的有些巧合。

    马霄华也明白了,感情这个于师兄也是被师父赶下山,两人真是同病相怜。

    少许叙旧,两人便无话可说。

    举手抱拳,马霄华双腿一夹马腹,马虽瘦,速度并不慢,人伏马背如一把利剑消失在视野中。

    “江湖中必然会有一位绝世剑客崛起!”

    于闲看着马霄华的背影,喃喃自语,直到腰间传来一阵疼痛。

    他有些愕然的看着苏庆玲,看着她嗔怪的眼神,不由嘿嘿一笑,说了一句。

    “也必然有一对侠侣的传说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