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回到古代,我只想苟且偷生! » 第6章 进城,寻找商机!

第6章 进城,寻找商机!

    李钰满脸笑容望着薛泉儿。

    成亲以来这么长时间,他第一次见到薛泉儿害羞,觉得很有意思。

    自己这个妻子的确很漂亮,不像普通的农家女子那样俗气,性格温柔贤惠,举止典雅大方,又有着女子该有的矜持,作为一个现代人,李钰对薛泉儿是欣赏的。

    这样的女孩在他那个时代,很难见到了。

    厨房里的气氛突然变得有些暧昧。

    薛泉儿被李钰看得有点不知所措,低下头,眼神闪躲,急忙转移话题。

    “相公明天去城里做什么?”薛泉儿低声问道。

    “也没啥事,就是去城里看一看,有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能不能挣点银子回来!”李钰回答。

    “奥!”薛泉儿点点头。

    经过了刚才这番小小插曲,她的神色终于恢复了正常,望着李钰,问道:“相公是想去城里找活干吗?”眉头微微蹙起。

    李钰如果要去城里找活干的话,那他们夫妻两人就要长时间的分开了,薛泉儿的心里是不怎么赞同的。

    但如果李钰铁了心想去城里找活干,对于自己男人的决定,她也不会反对,只是想着到时候自己也要跟着去才行。

    这个时代的女人,终究讲一个夫唱妇随。

    “不是去城里找活干,是看看有没有什么商机!”李钰继续煎鱼。

    “相公想经商做买卖?”薛泉儿有些诧异。

    她本是商人家的女儿,对于经商一道,虽未怎么涉猎,但从小见得多了,自然也就知道一些其中的门道。

    在薛泉儿看来,自己这个相公的性格,虽然和村里那些老实巴交的男人不一样,但对于经商一途,想必是不怎么擅长的,多半是把经商这种事情想得有些简单了。

    “目前是这样打算的,不过也要先考察一番才行!生意不好做,泉儿你是商贾之家出身,应当明白这些!”李钰说道。

    意思就是他也说不准,先出去看一看再说,碰一碰运气。

    宋朝商业发达,国家鼓励经商,商人受到尊重,宋朝商人的地位比其他任何朝代都高,这一点从宋朝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入学读书,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考中可以做官就能体现出来。

    这也为宋朝买官卖官的猖獗提供了土壤

    宋朝的商人很多,出现了不少富商巨贾,而且还可以做官,所以说宋朝的商人很幸福,而宋朝的国家税收,商业税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多,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

    当然,宋朝商人的社会地位虽然有所提高,始终还是无法和读书人相比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太祖皇帝定下的基调,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基本国策。

    不管在什么地方,读书人都最受人尊重,也最受女子青睐,特别是考取了功名和冠有才子头衔的读书人,比如某某进士某某第一才子等,对女子的杀伤力最强,不过这样的人终归是少之又少的。

    “若相公有上进之心,泉儿自然支持相公,相公想做什么就去做!有泉儿在,家里的事情无须相公担心!”薛泉儿一边熬着粥,一边说道。

    ……

    第二天天不亮,李钰就起了床,洗漱整理了一番后,喝了一碗粥垫了垫肚子,就准备去找李泰了。

    “相公等一等!”

    薛泉儿这时从房间里走了出来,然后在怀里拿出一个金钗,递给李钰。

    “泉儿,你这是干嘛?”李钰满脸疑狐。

    薛泉儿说道:“相公去城里没有银钱傍身怎么行?这个金钗是我娘留下的,相公拿去,到了城里应该能换几钱银子!”

    李钰没有接薛泉儿手中的钗子,淡淡的笑道:“其实用不着这样,你相公还没到这一步!这次去城里是和泰叔一起,就是四处看看,花不了什么银子!”

    “相公……”

    薛泉儿还想说什么。

    李钰却没有给她说话的机会,“我走了!天就快亮了,去晚了泰叔可不会等我!”

    说完,就匆匆出了家门。

    此时天刚黎明,天边泛着一丝鱼肚白,四周灰蒙蒙的一片,李钰在熟悉的小路上快步前行,向李泰家里赶去。

    快到李泰的家门口时,李钰便远远看见一个人影赶着一辆驴车,在路口边等他。

    “泰叔!”

    李钰大叫一声,飞快的向那辆驴车跑去。

    “你小子再不来,老子就走了!出个们磨磨唧唧的!”

    李泰不耐烦的喝道,待李钰上了车后,便‘驴’的一声,架着车向万家镇驶去。

    车上有一个大麻袋,鼓鼓的,李钰看了一看,是一袋子荠菜,笑道:“啧啧,好嫩的荠菜,泰叔,给你闺女送这么多,她吃得完吗?”

    “呵呵!”李泰笑道:“蓉儿打小就喜欢吃这个,我就挖了一些,这一袋子够她吃好几天了!”

    李泰的背上,背着一把大刀,李钰已经见怪不怪了,这个时代的治安不怎么好,带着武器防身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进出城门时,官兵和守卫也不会管。

    不到两个时辰,李钰和李泰就赶着驴车进了万家镇。

    此时天色早就已经大亮了,镇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赶集的村民,街边的商贩,书生文人,纨绔公子,三教九流都能在小镇的街道上见到。

    万家镇是个大镇,约有十万流动人口,方圆百里数十上百个村子的村民,都会到万家镇购买平时的一些生活所需,对于一个镇子来说,这样人流量已经非常恐怖了。

    “臭小子!你想去哪逛就去哪逛,老子还有事,没空陪你,看见前面那个如家客栈没有?下午太阳偏西的时候,我在那家客栈门口等你,听见没有?别来晚了,来晚了老子就先走了!”

    李泰伸手指了指前方不远处的如家客栈,向李钰说道。

    “好嘞!泰叔,我一定准时到!”李钰笑道,然后跳下车,和李泰分道扬镳,在镇上闲逛了起来。

    虽然这次只是出来考察一番,但李钰心里其实已经有一个初步的规划。

    他打算做食品方面的生意,衣食住行,吃穿是刚需,永远是排在最前面的。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李钰考虑到了这个时代的税收问题,这个时代的商业税特别高,几乎是已经到了苛刻的地步。

    都说宋朝繁华,其实是在老百姓的身上压榨出来的。

    官方垄断的盐,酒,茶等等这些老百姓的生活必须品,就相当于是收了老百姓的人头税了,宋朝的老百姓吃盐,比其他朝代要贵上五六倍。

    至于其他的商业税,凡是携带的货物达到1500文钱,就要交税,1500文以下则免税,另外还有关税,宋朝的关卡遍布全国,有2000多个关卡,只要进出就得交税。

    不过宋朝的商税虽然高,却也不是没有优惠政策,对于食物、粮食,肉,等吃方面的生意则是一律免税,这是早期太祖定下来的税收政策,一直沿用。

    了解了税收上的一些政策之后,李钰才把目标定在了食品生意上面,因为可以免税,他现在是属于起步阶段,初期的投入成本当然是越少越好。

    李钰在镇上漫无目的的闲逛,看着街道两边的小商贩生意火爆,观察了一会,基本就是有手艺的,比如做糖人,或者卖一些手工编织的女人的小饰品,这些都是手工活,李钰做不来。

    另外镇上还有几家书店,里面的书特别贵,排版差一点的,要几钱银子,好一点的书籍就是数量银子,普通百姓家的孩子,根本就买不起。

    逛了一会,很快就到了正午,李钰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家酒楼的门口,肚子有点饿了,他身上没银子,只能忍着,但目光还是忍不住往酒楼里面望了望。

    “小二,来一盘清蒸小河蟹!”

    “这位客官,不好意思,本店的小河蟹早上就卖完了,客官要点别的吧!”

    “什么?这才刚到吃饭的时候,就已经卖完了?这也太快了吧!老子已经好几天没吃河蟹了!”

    “客官,您不知道,本店一些爱喝早酒的客人,就喜欢吃小河蟹,老早就买光了,不止我们店,随便一家酒楼,这道菜都很俏!”

    ……

    什么?现在才三月,放在李钰那个时代也才四月份,古代人现在就开始吃河蟹了?李钰有点懵,不过随后脑子里便灵光一闪,走进了酒楼。

    “这位客官请坐,想吃点什么?”

    马上有小二过来询问。

    李钰摆了摆手,说道:“我不吃饭,你们掌柜的在吗?我找你们掌柜有事要谈!”

    小二伸手向酒楼的柜台一指,说道:“我们掌柜就在那边,我还要招待其他客人,您自己过去找吧!”

    “多谢!”李钰向小二拱了拱手,便朝酒楼的柜台走去。

    这也是在古代,人都比较单纯,李钰要找酒楼掌柜人家就直接告诉他了,放在后世,你不消费,要找酒店经理,服务员都懒得理你,再不济也要问你是干什么的。

    李钰来到酒楼的柜台前方,柜台里面坐着一个五十岁左右的老者,穿戴非常整齐,正在柜台上打着算盘算账。

    “老人家,你好!”李钰和老掌柜打了声招呼。

    老人抬起头,看了李钰一眼,见李钰穿着一件破旧短衫,一看就是不知道从哪个山村里来的泥腿子,便没有起身,继续低着头打算盘,漫不经心的问道:“找我有何事?”

    “老人家!我想问问您,现在这个时节,镇上吃螃蟹的客人很多吗?”李钰问道。

    掌柜抬头撇了李钰一眼,目光有些奇怪:“我看你也不像北方人,你不知道三四月的螃蟹最嫩滑爽口吗?南方人的城里人就好这一口!不管是清蒸,还是熬汤,入口即化,是特别鲜美!你问这干什么?”

    李钰闻言心中一喜,急忙说道:“老人家!您店里的螃蟹是不是供不应求?很多人想吃吃不到?”

    掌柜点点头,说道:“没错!这个季节的螃蟹不好捞!”

    “那您店里的螃蟹都是从哪里弄来的?”李钰又问。

    “我们酒楼的螃蟹是专门请人在镇子周围的湖里河里捞的!不止我们,所有酒店都是如此!”掌柜说道。

    这也不是什么秘密,镇上的各大酒楼都是如此,除了自己请人去捞,另外每天还会到镇子的集市上收购各种野味。

    卖野味的人都是下面村子里的一些猎户,打到猎物之后,拿到镇上来卖。

    但是卖螃蟹的人却一个也没有,这些酒楼只能花钱雇人到镇子周围湖里河里去捞,但每天还是供不应求。

    而且,镇子周围的湖里每天能捞到的螃蟹也越来越少。

    商机,李钰看到了商机。

    “老人家!您酒楼如果要螃蟹的话,我可以给您供应!”李钰笑道。

    “哦?”掌柜停下了手里的算盘,抬头望着李钰,说道:“小伙子,你给我们酒楼供应螃蟹?你不是在开玩笑?”

    现在的螃蟹正是卖得贵的时候,各大酒楼都供不应求,老掌柜一听李钰可以给他们供应螃蟹,心里自然认真了起来。

    “我没开玩笑!”李钰说道:“只要价格合适,什么都好说!”

    “你每天能给我们供应多少?”掌柜问道。

    李钰反问道:“您的酒楼每天需要多少?”

    掌柜呵呵一笑,说道:“有多少要多少!只要你有,我们就收!但有个前提条件,我们只要活的!死的不要!”

    他们酒店的清蒸河蟹,价格是80文一盘,一盘十只,利润非常高,而且供不应求,每天捞上来的螃蟹,第二天早上就卖完了。

    这么好卖,利润又这么高,自然是越多越好,只要螃蟹是活的,今天卖不完,可以养着第二天继续卖。

    见掌柜这样爽快,有多少要多少,而且对螃蟹如此渴求,李钰知道主动权在自己手里了,于是淡淡笑道:“我给你们供应自然是活的,不会是死的,只是这价格……掌柜打算怎么收?”

    老掌柜想了想,说道:“按只算,两文钱一只怎么样?这个价格绝对公道!”

    “两文钱一只?”李钰摇了摇头,说道:“老人家!这个价格太低了些,您每天雇人捞螃蟹的费用,算下来也应该不止两文钱一只吧?这样我们就没得谈了!告辞!我再去别家问问!”

    说完,转身装作要走的样子。

    现在酒楼的螃蟹这么紧俏,早上就卖完了,那么镇子周围湖里河里的螃蟹应该不好捞了,每天就算他雇人去捞螃蟹,一人一天40文钱的人工费,一个人一天也不一定能给他捞到二十只螃蟹。

    换算下来,成本绝对超过了两文钱,但想来也超过不了多少,应该是比较接近的。

    果然,见李钰要走,老掌柜马上将李钰叫住,“小伙子,等一等!你想要个什么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