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星记 » 第十章国师

第十章国师

    “陛下,监察院上奏,国师出城,往北方去了,这是国师给您留的一封信…”

    月光照在灰暗的皇城上,显出淡淡银色波纹。

    此时的天和殿灯火通明

    那日朱雀桥上的宦官跪在帷幕后,轻声向皇帝禀报,

    “同行者只有郭暨一人,但是…”

    宦官似乎是在斟酌。

    “难不成还要朕请你开口?”

    帷幕后传出皇帝清冽的质问。

    “陛下赎罪…”

    中年宦官跪下磕头,急急说道:

    “陛下,国师临行前去了一户百姓家中,而那人正是昨日在朱雀桥上小娃娃家…”

    半晌后

    帷幕中缓缓传出皇帝平静的声音:

    “断鸿,替朕传旨,明日朕要上朝…”

    趴在地上的断鸿微不可见的抖动了一下,

    “是…”

    时隔十年,大魏皇帝又要亲临朝政了。

    天和殿内空无一人之后,皇帝微微的叹息声响起

    “老师……”

    …

    龙之变化.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中,隐则藏于波涛之内…

    此时已是月上中天

    京都内各王公大臣府中却喧哗不已,无他。

    皆因打盹的老龙,今日又龙吟九宵了。

    人人都在猜测,太子监国十年,陛下怎么毫无征兆的又要临朝?

    东城一家略显败落的老宅里,苍老的声音像是在自问:

    “陛下,心意已决?”

    东宫太子寝宫亦是传出微不可闻的叹息。

    …

    大同十年,腊月二十八

    顶着黑眼圈的李年,对着早已冒出头来的太阳大大的来了一个拥抱。

    对着同样刚刚醒来眼神惺忪的大哥来了一个拥抱,对着正和鸭子打架的幼妹来了一个拥抱。

    今天的太阳公公真好。

    今天妹妹真可爱。

    今天的大哥真帅气。

    今天的爹威武霸气。

    今天的娘做饭真的很好吃。

    胖三娘看着正在发癔症的小儿子,迎头就是一筷子,打得李年抱头哎哟一声,

    “俺平时做的饭就不好吃啦?”

    李年忙不迭的说好吃好吃,然后便继续傻笑起来。

    “二锅吃…”

    随着小肉团将鸡骨头放在了李年嘴里,他瞬间恢复了正常,抓起小肉团对着屁股就是两巴掌,还嚷嚷着大清早吃什么鸡腿,以后不许吃。

    胖三娘夫妇对视一眼满是疑惑,从来没见小儿子这般高兴过。

    李年何止是高兴,他现在快活得就要死掉了。

    谁能知道他来这个世界时惶恐,谁又能知道他手上,他嘴里满是鲜血时的惊慌,他以为他是孤独的,就像是个幽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幽魂。

    今日无事

    李年先是拉着爹和大哥去了一趟郭暨家,满满的一板车书籍回了家中,又吩咐胖三娘正月十五前他要在家温习书籍,饭让大哥端到他房间里。

    一直到望月楼论道前,他是不会出屋了,他要做好十足的准备。

    他可以承认,自己原先所在的世界比这个世界更加让人喜欢,也可以承认原有世界的发达程度和这个世界远远是一个天一个地的区别。

    但是他更清楚的知道,人的智慧并不会因为科技的发达,而增长,更不会因为他来自另一个世界,就比这个世界的人更加聪明。

    就像前世某个片段里主角讲的,

    ‘活了几十年,就学会了小心二字’

    更如某个‘痞子’说的,

    ‘两千年前的人和现在的人没区别,一样都在为多吃的一碗饭,会长二两肉干着急…’

    所以李年清楚的知道,小看古人的智慧,那就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他的优势在于受过系统化的教育。

    他的优势更在于,有五千年历史底蕴作为背景,哪怕那是碎片化的。

    想到此处,李年不由暗骂一句自己废物,连火药都造不出来。

    又对着某个不知名的‘老头子’啐了一口口水。

    你也是个废物,光是抄些书出来,怎么不搞搞发明创造,能记这么多微言大义,咋连物理化都没学好…

    他已经从胖三娘口中得知,先生曾推着一个九十六岁的老头子来过,借了一物,留了一信,一个包裹,

    包裹里的书他也翻了一夜,字都认识,意思也懂,可是毛用没有。

    唯一的收获就是黑眼圈和发麻的腿。

    …

    实在无法理解和暂时做不到的事情,就先放一边。

    这是‘中年人’的豁达…

    坐于书桌前,李年闭目想着论道的事情。

    大魏所谓的论道,自然不是大家坐在一起商量怎么修炼怎么成仙,更没有什么地涌金莲,漫香满屋。

    而是由论道的发起者…当然李年比较习惯于称之为‘主办方’,由主办方在圣贤书中择取一句话出来,再将来访学子划分两个不同的阵营。

    比如

    圣人说:“这是一条狗…”

    当然,这只是比喻…

    甲阵营众学子首先‘论’,怎么证明这真的是一条狗。

    乙阵营众学子而后论,怎么证明这不是一条狗。

    其实就是类似于前世的辩论赛,区别就在于辩论赛提前知道论题,而大魏论道都是由主办方临时摘选圣贤之言,相当考验学子对于圣人微言大义的熟悉程度和理解程度。

    当然,似前朝这般略带质疑圣贤的论道是没有的,毕竟圣人无错。

    而大魏立国之初,魏皇帝却颇为喜欢破旧立新。由此,在大魏,只要你能说出道理来,哪怕是抨击圣贤,学子议论朝政,也都是可以的。

    唯有一点

    那就是,敢公然论皇室者

    夷三族。

    杀你头,没商量。

    稀稀疏疏翻书声响起。

    ‘论语’,‘庄子’,‘大学’…

    其中之人,之言,之国,之山川河岳,皆为上古之事矣…

    …

    奉天殿

    原本空旷的大殿此时神色肃穆的站满了决定整个帝国走向的王公大臣。

    此时大殿外,多数没有资格进入内殿的七八品官员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也有一些胆子大的趁着礼部官员巡视别处,眼神偷偷往奉天殿暼去。

    这类官员大多是太子监国期间‘爬’上来的,只从前辈口中和书籍之上听过看过,这位大魏开国皇帝曾经的惊天壮举,自然是想一睹龙颜的。

    大殿上,文武左右而立,丹壁下几张许久未有人坐的椅子,依旧如新,只是却物是人非。

    左丞相陈年庆病逝于大同八年

    吏部尚书柳北死于大同五年京都之乱

    右丞相林浊清卧病不朝,据说也已经是快油尽灯枯。

    开国至今四十载

    大多勋贵老的老死的死,而今立于朝堂上的,老面孔不多,新面孔不少。

    倒是军方秦国公左光弦等人,虽人显老态,却也精神烁砾的立于朝堂之上,其后大多都是军方的新鲜血液。

    众臣虽然都缄默不言,但也都神色各异。

    也有一些人心中暗暗嘀咕,陛下命储君监国十年了,朝政皆在储君手中,而今陛下又出,储君处境怕是不妙…

    君耶?臣耶?

    魏太子清瘦的身形立于龙椅右侧,俯视着众臣各异的神色,脸上一脸平静之色,倒是看不有何不妥。

    自出生时便被立为储君,至今已有四十年的时间,国朝上下莫不赞颂太子仁德之名,而监国十年海晏河清,大魏群臣也乐于在太子手下做事。

    毕竟魏皇帝武功太甚,任何人在其手下,总是不自觉战战兢兢,就怕行错一步就是万劫不复,还附送全家地府一日游。

    …

    一袭青衣的皇帝今日倒是未从奉天殿后出来,而是从殿外御道缓步而行,身边还跟着宦官断鸿。

    眼尖的早已是连忙躬身拜见,口称万岁,而后便是响彻云霄的万岁声。

    行至龙椅坐下,皇帝看了一眼未起的群臣,淡淡说道:

    “起来吧,倒是许久未曾与诸位相见了…”

    说着,眼神暼到下方空空荡荡的几张椅子,低沉道:

    “故人陆续凋零,而今的天下是年轻人的人了…”

    听闻此言,群臣心中暗暗吃了一惊,气吞万里如虎的陛下,怎的说出这等英雄迟暮之言。

    是说朝廷老人该退了?

    还是说陛下自己…

    又听皇帝继续道:“今日朝会按照常例,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皇帝说完便靠在龙椅上闭目养神起来。

    无事?如何会无事,您老人家都出马了,谁敢没事。

    亦是许久未曾上朝的秦国公率先出列,先对着皇帝一拜又向太子拱手施礼,这才缓缓说道:

    “陛下,红岩关城墙自大同元年拨款修建之后,早已是破败不堪,臣奏请陛下命户部拨款,修缮城关,以御外敌,臣大同六年,大同十年,大同十二年接连上奏,可…”

    “呵呵…”

    不待秦国公说完,文官一方缓缓走一人,胖胖的身躯倒是略显喜态,嘴上的两撇胡子倒像是贴上去,颇为滑稽。

    户部尚书郭舒达笑道:

    “陛下,倒不是我户部不肯定拨款,实在是近年来户部入不敷出,臣左右腾挪不堪其重,哪有半纹钱拿得出来,而今国库都快能把耗子饿死了…”

    “你…”

    秦国公怒目而视,指着眼前之人破口大骂:

    “郭胖子,我大魏二十余年未起刀兵,境内不说风调雨顺,但也未有大灾,户部没钱,户部怎么会没钱,莫不是户部的钱都进了你的肚子,”

    左光弦冷笑道,

    “倒也是,你倒是吃得肥头大耳,跟你爹一个德性…各地赋税,怕没有进了国库,倒进了你府上花园子了吧…”

    郭叔达倒也不恼,反而哈哈大笑,“左伯伯,您要是瞧得上晚辈这身肉,尽管拿去,是蒸是煮都行…”话锋一转,又冷冷说道:

    “若是要钱,晚辈还是那句话,没钱!至于银子是不是进了晚辈的花园子,自有陛下明鉴…”

    左光弦哼了一声,却也懒得与他打口水仗,只是说请陛下圣裁。

    皇帝高坐于上也不说话,只是挥手让其退下。

    殿上的老臣子们,自然都知道皇帝的习惯,任何诏令都是要等朝会尾声,皇帝才会下令。

    “臣文渊阁费清,拜见陛下,正月十五乃是望月楼论道,此次文渊阁当派何人与书院夫子一同出席…”

    既然有人起了头,朝堂上便开了花,工部问宫中大殿修建之事,礼部言外臣进京之事,御史台是最为激进的,好不容皇帝朝会,新进的御史官员们自然想好好表现一番。

    一时间朝堂上群魔乱舞。

    太子立于一旁也是平静的后撤一步,站到了皇帝旁边,这时候只有这里最安全。

    今日群臣或许是皇帝在,也是已经有所收敛了,平日里他单独主持朝会时,群臣可没这般“斯文”。

    半个时辰后

    待到吵闹的群臣安静下来。

    皇帝一脚将龙椅旁边的一只靴子踢回大殿中,呵呵笑道:

    “既然大家都说完了,朕有一事,还请诸位议一议…”

    “国师日前,往漠北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