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星记 » 第十四章 生而知之

第十四章 生而知之

    “记得回家吃饭,俺给你杀鸡…”

    “晓得啦…”

    马车随着胖三娘呼喊声,一路往南城而去。

    李年的小脑袋从马车窗口缩进来。

    对着似笑非笑看着自己的赵仲来窘迫一笑:

    “家母实在是太过于关心学生…”

    赵仲来闻言轻笑道:

    “我年少时往京都求学,家中老母虽嘴上不说,却默默送了我二十里路才回去,为人母,本就如此,倒也没什么可稀奇的。我只是好奇你双亲容貌怎的于你大不相同…”

    胖三娘夫妇骨架大,底子又厚,膀大腰圆的身躯在京都其实不怎么奇怪。

    毕竟似他们这般年纪,刚好是国朝初立的困难时期,幼年时饿得太狠,日子稍微好些的时候,总觉得肉才是自己的。

    所以长得胖些,也没甚奇怪。眉眼之间也都是典型的帝国北方人。

    而李年虽说也是圆滚滚但到底是衣服撑出来,这小子眉眼间反而没有北方人的粗犷,倒是随了南方人的细腻。

    赵仲来阅人无数,家中老母又是江南人士,自然是看得出来。

    李年苦笑不得,总不能告诉您我是垃圾桶捡的吧,只得回道:

    “赵大伯,这话可莫要在我娘面前讲,我娘最不爱听这话,她要是听着可不会管你是不是县令大人,一准撸袖子扰您一个大花脸,这些年为了学生,我娘亲倒是捞着一个‘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称号…我娘说了,她年轻时候也是出了名的水姑娘,我随她年轻时候…”

    赵仲来一愣哑然失笑,心中虽有猜测却也不再提及此事,反而正色问道:

    “关于论道之事,你可有准备?”

    “该看的书都看了,只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李年摊摊手,无所谓的说道:

    “讲实话,要不是我先生赶鸭子上架,学生不一定会想着要去什么望月楼,按照我的性子,哪怕是去了也就当见见世面就好,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赵仲来嘴脸抽搐,也不知这小儿小小年纪怎么脑袋里想的什么,明明是个孩子,却偏偏还口齿伶俐得让人无话可说。

    也是,也只有这般的孩子,才能让他另眼相待。

    沉吟片刻,随缓缓问道:

    “你可知,我这掌管半个京都百姓的父母官为何对你另眼相待?”

    李年点头,当然知道:

    “学生知道,大人是爱才,熙熙攘攘,利来利往,古今如是…”

    既然都叫大人了,自然是告诉赵仲来,我知道你给的情分不是长辈爱晚辈,而是大人爱学生。

    赵仲来点头,暗道聪慧,又说道:

    “不错,无利不起早,我虽是小小七品官职,但是却可直达天听。似我等位置的人,自然不是对谁都会施以好意的,我天水赵氏,自祖父逝世起,便一蹶不振,洛安八大世族又将我赵氏等小家族逼得进退不得,祖父死后,直到我这一代才出了一个赵仲来,其余人亦是不堪入目,而我膝下二子,长子早逝,其余几房也是满屋的绵羊,而立春性子太过于沉闷,我妻是小门小户,教出来的儿子,做学问尚可,做官却是…”

    说道此处,赵仲来似有些无可奈何的意味,上有皇权,下有豺狼,光是会做学问如何能将一个家族维持好。

    “我赵家自然不缺道学先生,绵羊如何能和豺狼相争,就像你为你长兄谋取后路一样,我也不得不寻找外力,我也不怕对你实话实话,我赵仲来幸得太子提拔,上任一年时间便在同僚间得了个‘及时雨’的花名,无他,皆因我爱提携后辈,你只是其中之一…”

    李年点头表示理解,真要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也就算球,一个家族动辄就是几百口人,牵连存活者更多,家族兴旺与否,关系几千口人的饭碗,自然是得是看长远些。

    请外援嘛,不丢人…

    赵仲来双眼盯着李年,又说道:“你是一个聪慧的,不过十岁年纪就如此精于人情世故…世间,当真有生而知之者乎?”

    对于他的问题,李年表示很不想回答,总不能说我就是吧,只能一脸无辜样,一副你在说什么,我听不懂…

    赵仲来没管李年,反而像是自问自答:

    “我当初原本以为你进来时定会于那讼师辩驳一番,将事情往钱书身上推,告他一个欺压下属,毕竟那日他吃相的确难看,却实在没想到你反而兵行险招,给我几字状书和单据,先把砚台归属给定了,而后却告了刘夫子,你算准了读书人最好颜面,也算准了讼师定会维护,然后等讼师站出来,你就顺杆往上爬,三两句就给这事儿做了结论。最后,哪怕占据绝对优势,你还是没有说钱书一句不是,反而归咎于刘夫子教导无方。得理不饶人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得理还饶人…”

    不知道是逼厌的车厢让李年有些不自在,还是赵仲来火热的眼神让他有些发毛。

    赵仲来把情况分析得八九不离十,但是他并不打算于他深刻讨论这个事。

    不管什么年头,妖孽是不好当的,傻子才能活得稍微舒服些。

    “我还是个孩子…”

    “所以你才是个妖孽…”

    李年沉默,您这样说话会没有朋友的。

    半晌后

    “大人,您就直说,您能给我什么,我能给您什么…”

    既然避无可避,干脆实话实话,人活着,不就是你利用我,我利用你。

    赵仲来哈哈大笑,笑声传出车厢外,路上赶早的行人纷纷注目。

    车厢内氛原本奇怪氛围像是被这笑声给冲淡了些。

    伸手将车帘掀开,一股寒风吹了进来,赵仲来眯着眼睛笑吟吟的说道:

    “你别紧张,我只是从来见过如你这般的小娃娃,所以多说了些。对我来讲如今的你,起不到什么作用,现如今你的心思应该多放在做学问上,有任何困难可以来找我,至于能帮我什么,那是等你也进了官场的事…”

    “学生不喜欢做官…”

    “你会的…”

    “学生不会…”

    李年坚定的摇头…

    “我们没有这么大的运气,可以喜欢什么就做什么…”

    这话在哪里听过。

    李年再次败下阵来。

    见李年不在说话,赵仲来轻声安慰道:

    “你放心,你我算是半个君子之交,谈不上利益关系。剩余半个关系,也就是相当于叔侄,知道为何我要与你同行嘛,那是我这个做伯伯的总要提点一下你,毕竟十年前我可是学子论道的魁首…”

    李年心中暗骂老狐狸,左手大棒,右手甜枣,玩儿得倒是挺溜。

    虽然心里埋怨,但也不妨碍他进行课外补习。

    “望月楼论道说起来其实算是朝廷和三台书院的抡才大典,学子论道出彩的,自然是能入皇家和书院的法眼。而每年的论道,题目都大不相同,但是不在乎就是圣人之言。总共两轮,想必你也是知道…”

    无外乎就是认可和反对,自然知道。

    见李年点头,赵仲来继续说道:

    “认可圣人之言,只要是个读书人都能做到,只要熟读圣贤书就行了。所以前一轮大多数是那些学问尚可,却毫无建树之辈借着望月楼论道在天下露个脸,毕竟望月楼论道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懂,就跟海龟一样,特权阶级最爱干这事儿,古今相同。

    李年内心戏很多。

    赵仲来奇怪得看了一眼自顾自挤眉弄眼的李年,继续说到:

    “真正有学识之辈,都是等学子们论完之后,才出来。这时候才是重头戏,前朝儒家对于圣人之言极为推崇,容不得有半点违逆,结果却亡了国,而我大魏却最喜推陈出新,质疑圣人不要紧,讲出道理来,能讲通自然就是对的,太子爷要是高兴了,说不定还有赏…但是要讲不通可就麻烦咯,大理寺的天牢不要太干净哦…”

    赵仲来难得的说起了笑话。

    李年有些幽怨看着他,

    考试不过,就蹲监狱…这就很大魏了…大魏的小朋友真他妈的苦………

    “十年前,我那次论道题目,乃是‘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之知’,最后独我一人拔得头筹,而后几次论道,无外乎就是圣人言论中公认的一些颇具争议的言语,既然是公认自然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大家既然都知道,自然可以事先准备考题…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也不知道这次是如何…”

    李年像是看到了大学学长站在在自己面前老气秋横的指点说这一届比起以前如何如何…

    清了清嗓子,李年出声打断道:

    “那赵大伯,以您的经验,您说这次论题会是什么呢…”

    赵仲来略微思索,沉吟道:“唔,按照如今的朝廷格局,书院一派势大,每次论题虽说都是太子出题,但是官员们还是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而书院一派的,在学问上多是刻薄刁钻,此次怕是会出些难题呀…”

    “您就干脆您也不知道就好了…对了,书院一派是什么情况…”

    “哼,小孩子不需要知道…”

    “刚才您还说人家是妖孽…老渣男…”

    “砰…”

    “哎呀,说不过就打人…”

    正在两人还在吵闹的时候,马车停了下来。

    车内两人对视一眼

    望月楼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