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星记 » 第三十八章 往事越千年

第三十八章 往事越千年

    …

    “想来院长是气恼陛下下旨,不让书院弟子入殿论道。所以才进宫来的。”

    断鸿轻声劝慰着恼怒未消的皇帝。

    “菩提子,院长也是眼馋很久了,国师手中的菩提子,不也被院长给骗了去。”

    皇帝听到此处,更是大为恼火,说道:

    “一个儒家门人,堂堂三台书院院长,偏偏天天研究什么佛门典籍,还说什么定要找出佛祖的去向,你拿刀抹脖子就能找到了。就这样还自称什么古礼君子。”

    断鸿默然,心知皇帝也是嘴上这么说,天下谁不知道,三台书院院长学究天人,终其一生就一个愿景,那就是将三教学问合一。

    沉吟片刻,断鸿将话题引到了别处,说道:

    “明月夫人和呼延灼,此时都还在监察院押着,白家那个小老鼠还没有找到,陛下,该如何处置?”

    听到断鸿问了正事,皇帝也收回心神,沉声说道:“这个明月夫人,做生意是把好手,继续让她回去望月楼,就等书院大比之后吧。唔…呼延家的,就按照原计划吧。白家的老鼠都滑溜得很。怕是看情形不对,就出城了回家了。”

    断鸿眼中寒光一闪,说道:

    “陛下的意思是,有人助白休亭?”

    皇帝摇头:“除非是你亲自出手,不然白家人付出一点代价,就能骗过你的谍子们”,忽然笑了起来,又说道:“夏侯家的小崽子呢?醒过来了吗?”

    “已经醒过来了,刺客的箭矢有毒,他虽然杀了五六个,却不小心被箭矢伤了,此刻还在太医院。”

    皇帝点头说道:“那蛮王应该也要进京了。”

    断鸿躬身应是,说道:“就这么一根独苗,想来是会亲自来的。”

    南岭之地,乃是夏侯家的领地,而夏侯家子嗣单薄,老蛮王早年经历乱世,十五个儿子死得只剩一个,而现在的蛮王,妻妾成群,却是千亩良田一根苗。

    其实说到子嗣,皇帝又如何不是,历朝历代的皇家,哪个不是皇子皇孙成群结队,而大魏宫廷的皇子殿下也只有区区四个。

    断鸿看着皇帝神色不对,慌忙跪下,

    “老奴该死。”

    皇帝神色漠然,摇头轻声道:“老师从来不做诗,却在出宫之时,送了朕一首,朕还记得。”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二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皇帝长叹一声,也不知是何意味。

    …

    二皇子看了看李年一脸的热络劲儿,感觉这个人有些奇怪。

    “小兄弟族中人,就没告诉你修行的事?”

    李年恨恨的说道:“有一个大伯,说什么子不语怪力乱神,还有一个‘祖宗’,丢一本黄庭经就跑出去耍了,顽皮得紧啊。”

    他能接触到的修行中人,也就赵仲来一人,而偏偏这个人吧,说什么怪力乱神,搞得李年也没将修行太放在心上,要不是进宫一趟见了世面,他也还啥都不明白。

    真是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二皇子听李年这样说,也是深有感触,他家何尝不是有一个极为不靠谱且独断专行的家长,略微斟酌后他说道:“修行这种事,其实是极为考验一个人的天资的,这一点想必你是知道的。”

    李年点头,这话被人说过很多次了。

    “修行分为四个境界的事,想必你是知道的吧?”

    二皇子看着李年认真的点头,心中越发确定这个小孩子,就是家族中人,家族不大,知道一点,却知道不多,也不晓得老头子为何对他另眼看待。

    普通百姓家哪里知道什么修行,没有步入修行境界的人,哪里知道境界划分的事。

    至于这年纪的小娃娃,虽然不会修行,但家中长辈肯定是讲过这些事。

    二皇子面露迟疑,试探性的问道:“你,入实境了吗?”

    李年果断摇头。

    看着李年一脸的坚定,二皇子不疑有他,毕竟才十来岁的娃娃,之所以多问一句,也只是考虑到他被老头子重视。

    “要说修行其实要说到上古时期去了,据说那时候寻常修行者飞天遁地都是常事,而那些大修行者动辄就有毁城灭国的能力,终于有一天,几方势力打得天崩地裂,上古世纪也就埋葬在了岁月里。”

    某人说得幽幽神往,李年却是一脸的怀疑,讲神话故事呢?以为我没看过话本吗?

    感受到气氛不对,二皇子干咳一声,说道:“当然,这些都是上古时候的事情,连文字都没传下来,平日里我都是当故事听。可真正有记载的,也就是这一千年来事情。”

    大魏往前推一千年,那时候儒家还没有这样影响力,当时真正掌控天下的人,其实是佛门和道门。

    佛门在如今的漠北自立佛国,道门掌控如今中原,信仰不一样自然就会有冲突,所以两教中人文斗武斗都是常事。

    当时也不是没有世俗王国,只是当时的世俗中人,也都是供奉的两教中人,所谓皇权、百姓,其实都是一个笑话。

    真正有地位的是佛道两家的人。

    “我觉得不对,如果如今是皇权的天下,那当时其实可以理解为神权的天下,世俗国度既然有帝王,那为何不会有人反抗?我家长辈说过,修行中人,哪怕是百人敌。终究是有力竭的时候,真要杀修行中人,拿人命去堆也能堆死。”

    要说有人能挥手间就把百万大军灰飞烟灭,打死李年都不信。

    二皇子也没有反驳李年的话,而是点头说道:“的确是如此,不过你说的是如今的情况。修行四境,哪怕是像大总管一样到了彼岸,也怕军队,像我大魏兵甲只要军阵一起,彼岸境的修行者,也不过就是一个笑话。可这跟千年之前是不一样的。”

    “哪里不一样?”李年疑惑问道。

    “如今修行只有四境,可千年之前修行,是有五境的,到五境的人。或许不能以一己之力对抗军阵,可军阵留不住他们,这类人真要狠下心杀谁,其实很简单。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三岁孩童都知道,更不要说他们这些人了,你有五十万大军又如何,我把你主将杀了,皇帝杀了,你能如何?”

    但是…李年暗暗想着。

    “但是,如今五境的路早就断了,因为天道怜悯世人,不许人间再出五境。”

    所谓的不许人间再出五境,其实讲的是天地的变化,天地元气达不到让人走上五境的量,自然就是天道不许了。

    千年前两教中,五境的大修行者说多不多,说少其实也不少。

    佛道两家的老祖,据说都是生于同一时代,千年之前两教能分庭抗礼,都是因为佛祖和道祖都还活着。

    佛祖自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而后明悟大道,被佛门中人尊为万佛之祖。而道祖犹如横空出世,编撰道家修行法门,而后又布道天下,道家才能与佛门同时崛起。

    可千年之前某日,佛祖与道祖先后消失,此事在两教内引起了极大的风浪,人人都心生惶恐不安,教中大修行者也都赶回教中,想要查清楚老祖消失的原因。

    也正是佛道两家自暇不顾的时候,才给了世俗国家崛起的机会。

    当时的世俗国家,也都是看两教的脸色过日子。

    而儒家,在当时干的活,也是辅佐君王治理天下。

    儒家中人虽说也有修行者,可是奈何动手能力比不上动嘴能力,指望读书人打架,实在是太为难他们了。

    既然打不过,当然没有是没有话语权的。

    可两教中人都各自回家找老祖宗了,儒家当然是乘势崛起,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有人发现,五境修行者开始没有在人间出现,就是四境中人也是凤毛麟角。

    既然能打架的人,都找不着了,各国之间当然是信心满满,毕竟谁手里还没兵马。

    当时实力最强的,除了一些小国,也就是八个国家实力最强,互相之间攻伐不断,这一打就是五百年。

    而这段时间,两教中人都是隐世不出。

    直到五百年前,有一个落魄学子来了一个叫庆国的地方,然后被当时国主封为宰相。

    又过了四十年,庆国一统天下,再后面的事也就是世人广为熟知的事情,庆国皇帝昏庸无道,然后被大魏取而代之。

    “当时八个国家,可就是如今的八士族?”

    二皇子点头,讥笑说道:“不错,当时的皇族想要治理天下,就得依靠士族,其实那些皇帝,无非就是给自己换了一个爹。”

    “那佛道两家呢?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就甘心看着儒家独大?”李年疑惑问道。

    二皇子冷笑一声:“呵,当然出来兴风作浪过,就在庆国要打最后一个灭国之战的关口,两家联袂而至。还拿着什么佛祖的佛贴,道祖的拂尘。最后,来的那一波人,全部当时的庆国丞相给杀了,而后庆国丞相放着灭国战不打,调集兵马只奔两教的老巢,然后就把两教圣地给灭了,如今你能看到的佛家道家之人,都是些只会鬼画符,念往生经的两教的假道士,假和尚。真正有本事的,或许有那么几个,但都不会轻易入世。都是被皇权给杀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