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重生之叫我张无忌 » 凌虚子

凌虚子

    张无忌凝神静气,认真阅读通篇文字,文字写道:

    吾乃大唐贞观年间道士凌子虚,太宗皇帝召袁天罡、李淳风推演大唐国运,二人窥破天机,推演出大唐之后数千年国运,吾虽同为道士,所学却不相同,吾既得知后,实不愿见百姓因朝代更替遭殃,遂立志救百姓于水火,潜心钻研于道法典籍,试图寻找解决之法。然事与愿违,吾读遍天下道藏亦无良策,袁天罡、李淳风劝吾遵循天道,吾与二人争论不休,二人见论不及吾,留下推演术,云游去了,及至武周篡唐,崇佛抑道,三教秩序大乱,三教之争愈演愈烈,大唐国运由盛而衰,吾遂远离纷争游历四方,及至昆仑据此仙境潜心悟道,一日祥云霭霭、仙乐声响,吾竟悟得无上修真妙法,遂自号凌虚子。待吾下山,大唐早已亡了数百年,吾心灰意冷再度上山,苦心钻研袁天罡李淳风所留推演术,这一番推演下来,千年万年国运大小事尽知,始知天道渺渺,非人力可违,吾大笑三声,须发由黑转白,吾自知在人间大限将至,遂将毕生感悟汇于一篇《太元经》书于石壁,传吾弟子。《太元经》曰人之生也,先天真炁驻于丹田,真炁足则健康长寿,真炁弱则百病缠身。先天真炁,谓之太元,阴阳一体,亦阴亦阳,太元之所以为先天,是故其存于天地间少矣。天地之气又分阴阳,修阳气者性刚,修阴气者怀柔,能阴阳皆修者,世之奇才也。虽能刚柔并济,却仍未入修真之殿堂,唯有太元,修真之根本也。集意念于丹田,可见太元存于气海之中,运气行至诸穴,过奇经八脉,通任督二脉,终回归气海,如此往复,太元越加精纯,运气之法,参太元行气十二图。徒儿张非无忌者,先修九阳,后习九阴,乾坤挪移,真炁无穷,太元之始,仙道乃成。另有袁李推演术书于石壁,可酌情修习。

    张无忌读罢文字,内心汹涌澎湃,久久不能平静,照文字所说,凌子虚是袁天罡李淳风一般人物,甚至比他们还要厉害,悟道后活了几百岁,当真是神仙一般人物,凌虚子凭袁天罡李淳风推演术便知晓自己的前世今生,又要传自己修真仙法,自己何德何能竟能遇上如此莫大机缘。

    张无忌平复心情,看向石壁太元行气十二图,待十二图看完,无忌闭目凝神,十二幅图画像是活了一般,在无忌脑海中演示着运气要领,形成一套完整流畅的运气法门,牢牢刻入张无忌脑海。

    张无忌盘膝而坐,按照《太元经》所载,运气行经大小周天后,顿觉神清气爽,张无忌心想凌虚子所说也不尽然,自己未练九阳,未习九阴,参照《太元经》运功法门修习,也未尝不可。转念又想,《太元经》由凌虚子所创,既然提示自己先练九阳,后习九阴,乾坤大挪移大成后再修《太元经》,必然有其道理,本来按照自己计划就是先来昆仑取得《九阳真经》,后去峨眉换取《九阴真经》,再去光明顶获取《乾坤大挪移》,既然与自己计划一致,那便按部就班即可,不必贪进。张无忌想罢起身向凌虚子像跪了下去,郑重地磕了三个响头,拜入了凌虚子门下。

    张无忌起身拍了拍白猿,白猿似懂得张无忌心思,随张无忌出了洞穴,白猿将张无忌扔向后背,纵身一跃,出了瀑布,沿着山体滑跃下来。

    张翠山和殷素素正焦急的等待,突然见白猿驮着无忌下山而来,不多时白猿已将无忌带至两人跟前,见无忌平安无事,张翠山夫妇二人放下心来,殷素素见白猿颇通人性甚是喜爱,见白猿腹部有血流出,染红了皮毛,让张翠山去采草药,和无忌领着白猿回到了住处。

    白猿体型巨大,挤进了张无忌房屋,张无忌示意它躺下,张翠山采了些止血生肌的草药捣碎,敷在白猿伤口。如此过了几日,白猿伤势好了大半,三只小猴子采了鲜果过来,一来二去,它们也和谢逊、张翠山、殷素素成了朋友。

    谢逊终于已将仅能趴着前行的洞穴扩成了进出门庭,回到木屋,白猿从屋后窜了出来,谢逊被这毛茸茸的猿猴吓了一跳,与白猿接触数日后,谢逊愈发喜爱白猿,烤肉、烤鱼、鲜果尽数给白猿吃了,白猿也越加和谢逊亲密。

    张无忌取出油包,放到桌上,打开油布,是四部薄薄的册子,翻开来看,在梵文中间以中文书写的赫然就是梦寐以求的《九阳真经》。

    “这便是《九阳真经》?!”张翠山难以置信,他拿起最上面一册经书翻阅,读完之后惊叹不已,笑着说道:“不错不错,这是《九阳真经》无疑,这册经书详细说了《九阳真经》来历。”

    殷素素好奇问道:“五哥,你快来说说,是哪位前辈高人创造了《九阳真经》。”

    张翠山说道:“莫急莫急,听我细细说来,这位前辈他没说自己姓名,他说自己所学极其渊博,儒释道三教皆通,一日他在嵩山与全真派创派祖师王重阳斗酒,获胜之后,从王重阳处借来《九阴真经》,阅后他对《九阴真经》中一味强调以柔克刚,以阴胜阳观点大不赞同,遂以自身所学,创出一部《九阳真经》来,自觉比之《九阴真经》更胜一筹,遂在梵文字间以中文记录下来。”

    殷素素说道:“这位前辈果然自负的很,人家写了一部《九阴真经》,他便自创一部《九阳真经》,他说自己儒释道三教皆通,想必他既是道士又是和尚了,那就奇怪了,既然选择做了道士,又怎么去做了和尚,世上真有如此奇怪的人儿。他能在嵩山少林寺与王重阳斗酒,说明他在少林寺地位不低,少林寺寺规极严,他能在少林寺饮酒,可见一般。”

    张翠山说道:“素素,你怎能断定是在少林寺饮得酒。嵩山如此之大,山下有村镇集市,他二人或许是在酒馆中饮酒也不无可能,你又如何断定他在少林寺地位尊崇,或许他只是一名无名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