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贾兰:今晚省亲,要不要逃? » 第一九五回 说分嫁岭 邀请出门

第一九五回 说分嫁岭 邀请出门

    听见贾兰要将自己的书稿出版,林黛玉心里没来由的一阵慌乱。

    可当她看见贾兰拍着心口朝自己作保证时,她又忍不住有些心动,心里开开心心的。

    矜持的她轻抿着嘴,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可手里搓成一团的帕子显然已经泄露了她真实的心情。

    “既然你如此说了,那便依你的吧!”黛玉傲娇地扬起头。

    “放心吧,包在我身上。”

    贾兰并非毫无缘由的自信,而是黛玉的故事确实好。

    黛玉的话本取材自《分嫁岭》,说的是一贫一富两个新娘子的轿子因为躲避大雨,被轿夫临时停在山中亭子内。

    送亲的人都去躲雨了,两位新娘子无聊,便在亭子里聊了起来,富裕的那位怜惜另一位的处境,于是将陪嫁的一袋装在靴子中的金子赠给对方。

    后来剧情有些俗套,富裕的那位娘子家变,流落街头要饭;那贫穷的新娘子用那袋金子当本钱,靠着勤劳开起了小酒馆,日子红红火火。

    一日要饭的娘子要到了小酒馆,好心的酒馆娘子收留住下,偶尔在祠堂里认出了供在香案上装金子靴子,两位曾经的新娘子相认,相拥而泣,重新开始生活。

    从此之后,人们就把他们出嫁时歇轿的那个山岭叫“分嫁岭。”

    贾兰曾在地摊上淘来的老故事书上读到这则故事,尤其记得末尾附注着这么一段小字:本故事采自某某地方的某某老人口述。

    后来在南下游历的时候,贾兰也曾从几个地方的乡亲那里听过这个故事的几个版本,这才勾起从前作为贾南时的回忆。

    为了留住乡愁,贾兰顺手将这个故事附在信件之中,作为路上的趣闻告诉黛玉。

    他只写了上面的内容,并没有将真相的全部写出来。

    因为真实从来都不是那样的美好。

    富娘子嫁的也是一个好夫婿,两人举案齐眉,日子好得很。

    可问题,好端端的家中为何发生变故,以致流落街头了呢?

    是遭了倭乱。

    东南许多地方,至今还有不少习俗,其中都还有留有那个血一样年代的残迹。

    比如贾兰穿越前就有一位工作伙伴曾经说过,他家里大年初一是不过年的。

    其中原因,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还好,最后分嫁岭这个故事是个大团圆结局。。

    富娘子丈夫也没死,投了戚家军报了国仇家恨,海疆安靖之后衣锦还乡,找回自己的娘子一家团圆,自此与酒馆娘子两家结为秦晋之好。

    黛玉在书信里隐约提过,自己尝试着在写一个话本,没想到黛玉真的写了出来,还给了自己一个意外之喜,她借用了“分嫁岭”这个构思,写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

    以这个故事为底本,在贾兰的后世可是诞生了一部万人空巷的爆款剧,连带着几个主演都因此红透了半边天。

    贾兰赞不绝口,黛玉虽然开心,嘴上还是谦虚着:“哪有你说的这么好”

    她抿着嘴轻轻说道。

    半晌,复又摆摆手,掩住稿子:“不行,让我再修改修改。”

    “随你,你喜欢怎么改都可以,我一个字也不会改。”

    “不行!”

    不料黛玉皱着眉,“你要好好替我把关!”

    她误会了贾兰是想偷懒,勃然变色:“你若是这样,以后便再不能指望我写稿子了!”

    黛玉突然变脸让贾兰不解:“一个人自有一个人的风格,这写得好好的故事,姑姑又为何强要我改呢?”

    黛玉听了更觉得贾兰是想偷懒,一时间有些气苦:“从前你让我替你写,我废寝忘食的替你写,如今我不过是让你帮我批批看,你竟如此推脱!明儿你想要我再写,那是再也不能了!”

    此时贾兰才发现黛玉似乎是误会了什么,连忙开口:“姑姑误会我了,你这故事写得真的好,你看这开头……之后又如此如此……”

    足足说了小半个时辰,贾兰滔滔不绝地将故事复述点评,甚至某些章节直接背诵了出来,听得黛玉一愣一愣的。

    “林姑姑?”

    黛玉好不容易才回过神来,水一样的眼睛盯着贾兰,声音却难掩惊讶:“你竟然将它都背下来了?”

    贾兰坦然点头,以他如今灵觉的强度,离过目不忘也差不多了,更何况这故事他原本就有些印象,两两交汇之下,印象自然更是深刻。

    黛玉抿着嘴,双颊若有似无地显出两个小酒窝,眼眸中的不满彻底柔和了下来。

    虽有些不好意思,但她还是强忍羞意看着贾兰柔声道:“原是我错怪了你,是我的不是了。”

    “什么你不是我不是的,你我之间,还需要如此?我视姑姑为知己,但求姑姑也能如此视我。”

    乍听下来略略有些责备的语气令黛玉整个人愣在了当场,语气里的真诚又让她浑身舒坦。

    到此时,她才彻底放下了自两人再见之后的局促,展颜一笑。

    “嗯!”

    “啊,对了,我到街上去买些东西,姑姑你要一起吗?”

    “去街上?买什么?”黛玉眉头一蹙,明显有些不太乐意。

    “快过年了,我要置办些送给老师长辈的礼物。”

    这些事原本也不用贾兰亲自去,恰好秦士家人来神京探亲,贾兰便让秦士好生陪陪亲人,顺便把板儿也放了假,让他回家看看刘姥姥,等年后再回来。

    “算了,我还是不去了。”黛玉想想还是拒绝了,她对街上密密麻麻的人流有些恐惧。

    贾兰听了也没有强迫,其实不止黛玉,三春和宝钗都是不喜欢出门的主儿。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夏朝高皇帝不喜欢程朱,更不喜欢口口声声把程朱挂在嘴上的文人们。

    立国之初,那些个口口声声说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文人一个个被高皇帝给挤兑得羞愧难当,连带着民间对理学的信仰也动摇了不少。

    特别是神京文庙正中,高皇帝亲笔手书文天祥丞相的《沁园春》,更是把当时的文人打击得体无原肤。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歘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

    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

    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卫道士深受打击,由是对民间女子的各种教条钳制也松弛起来,女子出门在外,也不被视为有伤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