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献帝春秋 » 第三章、君子予以义,小人予以利

第三章、君子予以义,小人予以利

    殿内众人见董承韩暹二人争论不休,皆是面面相觑。

    一旁的杨彪见刘协似乎有些不高兴,急忙出声阻止,“你们二人适可而止,这里可是朝堂!”

    这时董承韩暹才反应过来,互相瞪了一眼才停下。

    刘协看向众人,目光深邃悠远。

    他清楚在场很多人之所以会跟着来洛阳不过是想混个功名富贵,至于所谓的忠心汉室的借口在乱世之中实在有些牵强。

    刘协一直相信真小人比伪君子容易对付,因为小人可以许之以利,而伪君子潜藏起来不知什么时候就把你给卖了。

    不过这并非说不能把伪君子怎么样,只不过所需策略不同罢了。

    其实说到底人都有自己的私心,所做之事也都为了各自的利益,普通人想要功名富贵;心怀大义之人想要名垂青史;乱世枭雄想要成就天下霸业。

    如今的他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同时也可以说是拥有整个天下,既然如此还有什么是不能许诺给世人的?

    现在自己眼前的这些人中无疑有奸有忠、有好有坏、有真小人也有伪君子。但无论是什么人,只要知道对方想要的是什么就能采取相应的对策,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君子予以义,小人予以利。

    大家只要上了一条船,那就是同一利益集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刘协作为这个利益集团的核心,自然会让相关人发自内心的想要去维护。

    其实严格说来现在洛阳城的百官已经是在同一条船上,因为一旦刘协这个天子出现意外,他们所追求的功名利禄也会同样烟消云散。

    可惜这群人明显还没意识到这一点,历史上也是直到等曹操来了把献帝劫走,杨奉等人才反应过来,不过已经为时已晚。

    后来事实也确实如此,没了天子这个筹码,无论是董承韩暹,还是张扬杨奉皆是没能善终。

    想到这里刘协笑了,既然制定好这一战略计划,那自己接下来只需让这群大臣知道天子的重要性、明白跟着自己能封侯拜相、名垂青史、前途无限光明,随后这个利益集团便能上下同心、再次稳固了。

    若洛阳城内势力真能够拧成一股绳,刘协也自信能够无惧曹操等天下诸侯。

    这么做难度当然不小,不过刘协自信自己有二十年从教经验、无数次忽悠学生们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挑灯夜战学习的成功经历。

    现在换成给这些忠心汉室的大臣们描绘一下跟随自己的好处以及未来美好生活画面,让他们撸起袖子跟着自己加油干应该也不是什么难题。

    正思索时,董承的声音响起。

    “陛下为何突然发笑,难道想到了什么好的办法?”

    刘协这才发觉不知何时,自己脸上已挂着自信从容的微笑。

    从这一刻起,他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汉献帝刘协,要引领汉室走向一条康庄大道!

    刘协并未急着回答,只是看向众人,目光扫过每张或迷茫、或坚定的脸。

    “如今天下大乱、诸侯割据,朝廷流离失所,诸位觉得我汉庭为何会落到如此地步?”

    众人微微一愣,不知陛下此话何意。

    不过他们早已经想好了背锅侠,几乎异口同声就怒骂道:

    “自然是董贼乱政导致天下大乱,随后又胁迫陛下迁都长安致使朝廷流离!”

    “董卓奸贼应当遗臭万年!”

    听着众人此起彼伏的骂声,刘协满意点头,又问,“那诸位觉得如今汉庭还有救吗?”

    殿内众臣沉默下来,说实话这个问题他们还真没认真考虑过,只是想着一心跟随朝廷,朝廷在哪他们就跟到哪。

    “这、这自然是有救的。”

    说话之人是太尉杨彪,不过听这口气恐怕连他自己都不信。

    毕竟如今朝廷流离失所,无兵无粮,怎么可能收复天下?

    刘协点头,自信一笑。

    “朕可以明确回答你们这个问题,汉庭有救、大汉有救!”

    众人面面相觑。

    天子都这么说了,那就是有救了。

    关键是现在谁敢这个时候站出来说没救?

    那不是让陛下猜忌、祖宗背负骂名嘛!这事打死也不能干。

    “对、陛下说的对,大汉有救。”

    群臣纷纷附和。

    “你们不用言不由衷,且让我为你们分析分析大汉为何还有救。”

    刘协看向远处天边,声音沉重了几分。

    “在你们看来,汉庭历经四百余年已是积重难返,此刻已经犹如一株腐朽的枯木,似乎一阵狂风刮过就会摧枯拉朽般摧毁,对否?”

    众人沉默,可不就是这样吗?

    这话估计也就陛下敢说,要是出自臣子之口,定会被骂个狗血喷头,指责不忠不孝,说不定还有杀身之祸。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如今汉室衰微与其说是劫难,倒不如说是破而后立。

    汉庭存在积弊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人心却并未离散,自古有言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今民心尽在我汉室,又何谈大汉气数已尽?

    此时若是诸位与朕同心,共树汉庭威望,待时机一到出军平定诸侯,天下自然大定”

    众人仍是沉默。

    谁不知道民心所向在汉室?

    可关键是桓灵二帝太过昏庸、任由宦官专权、外戚把持朝政,致使汉庭崩坏,天下百姓深受其害,现在哪这么容易重新树立威信?

    刘协复又道,“诸位觉得朕如何,能否担当光复汉室的重任?”

    众人闻言又是一阵心惊肉跳,今天陛下这是怎么了,平日里整日愁眉苦脸,话也不多,可今天怎么尽问些犀利敏感的话题。

    这要是一个回答不好便是死路一条啊!

    “陛下自然是贤明之君,只是如今如今年岁尚小,恐怕不能使那些心怀异志的诸侯臣服。”韩暹捋了捋自己的短须喃喃道。

    “诸位也是这么觉得?”

    众人又不语。

    刘协一声冷笑,目光锐利扫在众臣身上,顿时让其如芒在背。

    “当初董卓乱政,朕年仅九岁便敢质问其是何居心;三辅大旱,又命御史开仓救济长安百姓,后来识破御史从中作梗,严厉惩戒后灾情得到缓解,众卿且说说朕虽年少,这大汉天子做的如何?”

    众臣互视一眼,皆是暗自点头。

    刘协的这些事迹他们当然知道,而且若非刘协从小就展现了聪慧睿哲的品质、且因救济长安百姓一事尽得天下士大夫之心,让他们看到了光复大汉的希望,否则一帮老臣怎么可能一路颠簸跟着这位小皇帝辗转。

    如此看来刘协虽年幼,却也是位称职的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