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正茂风华 » 第六章(四)

第六章(四)

    小翔迷上了羽毛球,林丹成了他的偶像,家里的墙壁上贴了林丹的大幅彩照。他天天缠着我要买一只好的球拍。

    “铝合金的拍子太沉了,爸,你给我买一支碳素的拍子吧。”

    我不知道球拍之间有什么区别,只记得自己小时候玩羽毛球时,拿着是木柄的拍子,中间还加了根钢筋,确实重得很。但我知道这些运动器材对于一个爱好者来说是一件重要的武器。只是小翔年龄还小,买好拍子是不是有些不值得。

    “你哪天把老爸打败了,老爸给你买只好拍子。”

    儿子惊喜道:“说定啦?晚上就打败你。”

    吃过晚饭,儿子便要拉我去球馆,学校的球馆晚上关闭了,我们只能到外面的球馆里“切磋。”

    在边上洗碗的颖慧道:“饭刚刚吃完,打什么球啊。你们歇歇再去。”

    “对对,消化消化。”

    儿子在边上急不可耐,坐也坐不住,象只猴子般窜来窜去。

    我笑道:“你别跳来跳去的,去准备准备。把衣服换了,烧点开水再带块毛巾。”

    好容易熬到了七点半左右,我带了儿子出门了。球馆里打球的人真多,我第一次来到正规的羽毛球场,搞不清楚场上画的线代表什么,让儿子给我介绍介绍。

    儿子不屑地说:“你连场地上的线都搞不明白,看来你是输定了。”

    儿子很老练地叫我活动一下手脚,一本正经地告诉我:“羽毛球运动是剧烈运动,很容易受伤的,教练说要先活动开手脚。”我老老实实地学着他,把身体活动开来。

    一会儿我俩上场了,正规的场地打球远比平时瞎打累多了,看似小小的场地,突然之间变得宽大无比。我始终没办法把球打到后场,儿子的球压着我的底线,我只能勉强招架。

    “老爸,你跑跑吧。”

    这小子显然不把我放在眼里,一会儿,他突然前后左右地把球拉开了,我疲于救球,才几个回来,明显感觉跑不动了。虽然每天我坚持运动,但这样的跑动,还是让我气喘如牛。很快我的汗就湿透了衣服。

    “投降投降。”

    我明显不是儿子的对手,只好认输。儿子满脸兴奋地跑来,他连一滴的汗花都没有。在球馆的小卖部里,我给儿子选取了一只碳素拍子。

    “以后你好好地跟着教练学习,别把功课耽误了。记住啊,先做应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的事。”

    儿子点了点头。

    我们家住的是套房,儿子除了上学、打球,基本上天天都关在家里。现在的小孩与我们小时候的环境已完全不一样,当时我们住的是大杂院,一群小孩天天玩在一起。两代人之间的差异非常大,我们小时候玩泥巴,弹玻璃球、打香烟纸牌、跳房子等,在儿子这代人来看似乎是天方夜谭。我们小时候物质是贫乏的,但精神是丰富的。但到了儿子这一代人,则刚好相反。九0后的孩子很少有朋友,他们从小就与电脑、电视、游戏机为伴。儿子很快就学会了上网,天天埋在电脑里,颖慧看了十分着急。

    “人家小孩子天天都去学点什么,我们家小翔除了打球,就知道上网,你看怎么办?”

    “不知道儿子对什么感兴趣呢。”

    马丁的女儿姝郁天天学钢琴,学书法绘画,学英语,被雪清逼得团团转,我对此做法颇不以为然,不愿意让儿子也成为那样,但是天天一头扎进电脑里显然不是什么好事。于是我问儿子到底喜欢做些什么,哪知他一口回绝。颖慧偷偷跟我说:“还是让他去学一门乐器吧,把他时间打发了,不然天天上网,眼睛都坏了,以后有网瘾了可不是什么好事。”

    我想了想:“反正是弄着玩,我看咱们还是找件最便宜的乐器让他去学。”

    颖慧笑道:“你啊,真是小气,对自己的儿子都舍不得花钱。只要他喜欢,什么乐器我看都可以。”

    我说:“我试试让他去学笛子,如果有一天他吹得好,在台上表演也方便。拿个笛包轻轻松松的,不象其他乐器还得抬着。再说了笛子不是挺少人学吗,现在小孩子都学钢琴小提琴去了,我们就学个冷门的。”

    颖慧掩着嘴笑了:“哪有你这样的爸爸,就懂得偷工减料。”

    我买了一些笛子光碟,常常播放一些脍炙人口的笛子名曲。目的是让儿子听得喜欢,然后趁机鼓动他去学。听得多了,我自己便喜欢起笛曲来。那几首老曲子,如《牧民新歌》、《扬鞭催马运粮忙》、《春到湘江》等,听得我自己越发想学笛子了,特别是《牧民新歌》,音乐一放,那前面的引子就如同把人带到了草原中一样,仿佛在蓝天下草原上听牧民在唱蒙古长调,心里爽朗朗的舒服。我从小就渴望着有朝有一日能大西北看看,看看草原,骑骑骏马,感受“骏马西风”的草原风光,因此特别喜欢这曲子。终于有一天我对颖慧说:“我想去学笛子。”颖慧道:“你说什么?是你想学还是儿子想学?”

    我说道:“是我想学,这笛子声音太优美了,笛曲也好听,我想把这曲子学会了。”颖慧笑道:“没把儿子兴趣培养起来,倒是把你培养起来了。琴行里有你这么大年龄的人学音乐吗?”我说道:“我不管,学东西不分先后,有兴趣就行。”

    第二天,我便带了儿子到琴行里报名,交了钱后,老师对我说:“以后每周六上午你让孩子来这里上课,平时晚上有时间也可以到琴行练习。”我说:“老师你搞错了,是我学,不是孩子学。”那老师盯着我道:“你学啊?你有没有音乐基础?”我道:“我对音乐一窍不通,重新开始。”老师说:“那有点难办,简谱你会吗?”我摇了摇头,老师笑了,说道:“你把你儿子带来,我还以为他学呢,没想到是你学。我还没教过这么老的学生。”我道:“我很老了吗?我觉得我还年轻着呢。”老师在边上直笑,他的年龄比我还小了几岁。老师问:“你考不考级?”我道:“我考级有什么用,不考,我只想学会《牧民新歌》与《扬鞭催马运粮忙》这两首曲子。”老师道:“那得花几年时间呢,这两首会了,你许多曲子自然也就掌握了。”

    学笛的那天,我来到琴行,琴行里都是小孩子,他们从没有见到这么大的人还与他们在一起学习,好奇地望着我,偷偷地笑。那一天我真正体会到鹤立鸡群的感觉。我与所有学笛的小朋友一起练长音,学呼气与吸气,掌握指法。回到家后,我每天晚饭后花上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练习,练些长音与简单的曲子。天天在家里吹得天响,颖慧听了,也有些不奈烦了,叫道:“你这笛声怎么与街上卖老鼠药的音乐差不多啊,天天就这个调,我都听崩溃了。“邻居们终于忍无可忍,便来敲门。

    “你们家小孩子练笛子啊?”

    我有些尴尬地笑笑:“怎么啦?”

    “没什么,就是声音太大了,能不能小点?”

    我知道自己的笛声完全成了噪音,考虑着不能再打扰别人了,便想到了每天晚上到琴行里练行。

    琴行老师专门给了我一间屋子,每天晚上我就到琴行里苦练。大概吹了一个月,老师见我天天坚持,叹道:“没想到我所有的学生中你最积极。”我说:“积极没用,我进步特别慢。”老师笑道:“不要紧,你反正是学着玩的,能坚持练习,肯定都能进步。”

    回到家里,儿子让我吹上一段,听完后,儿子道:“老爸你实在笨,学了这么长时间,还是这么难听。”

    我不服气道:“臭小子,你胡扯什么,你要是也学习,估计还不如我。”

    儿子一脸鄙夷:“我不如你,几天就可以超过你了。”

    我道:“吹牛,要不你试试?”

    儿子道:“试试就试试,你天天吹这么难听,人家还以为是我吹的,连我都没面子。”

    颖慧看着儿子笑:“你别吹牛啊,你们两个可以比划比划。”

    儿子被激了将,拉着我要到琴行里报名。

    每周六周日,儿子便到琴行里学习了。为了不打扰邻居,我每天晚上便把他带到办公室练上一段时间。

    暑假到了,每天早上五点,我便骑了车子带着儿子到高速公路下面的桥洞里练习。儿子显然有兴趣,他学得很快,过不了多久,水平明显比他老爸高出了一截。

    孩子教育成了年轻父母最大的事情。我带着儿子到了马丁家里,雪清向我发牢骚,说是姝郁这段时间学习退步了。

    “她半期考语文才考了95分,比上学期退步了。”

    我笑道:“你这要求也太高了吧?”

    雪清说:“现在社会竞争多剧烈啊,你一放松,人家就赶上来了。我天天陪着姝郁学习呢,没想到这学期语文成绩还是退步了。”

    马丁气呼呼地说:“有这必要吗?我们从小都在玩,不是现在也有工作,一样活得好好的?”

    雪清白了马丁一眼:“现在能与我们那时相比吗?”

    我笑着对雪清说:“你小时候天天考一百分吗?”

    雪清摇了摇头:“哪能呢?”

    我说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都做不到,还要求姝郁做到,这不是折磨她吗?”

    马丁在一旁连忙说道:“就是就是,你看咱们女儿天天让你逼着学这学那,都不象个小姑娘了,连笑脸都没了。”

    雪清生气道:“我每天辛辛苦苦得管着女儿,你只知道说风凉话,以后让你管着,我不管了。”

    “行,我让她爱玩什么就玩什么。我只是希望她长大后能够自食其力,做个快乐健康的人。”

    旁边小翔正与姝郁打得火热,他们两个是同班同学。

    “远翔哥哥,明天我去看你打球,后天你来听我弹琴,好不好?”学校里组织体育艺术节,儿子是学校的羽毛球队队员。姝郁早早过了钢琴业余十级,他们俩都报名参加了艺术节。

    虎头虎脑的儿子瓮声瓮气地回答:“不许你来看,万一我输了多没面子。”

    姝郁生气地撅起嘴巴。

    我们看了一眼这么一对小儿女,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