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一个年轻人的故事 » 第三章,叭叭筒

第三章,叭叭筒

    我小时候也挺皮的,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蔫坏。由于没有什么玩具,我们就自己做玩具。例如叭叭筒,这个就是用竹子锯下来,其实也没有锯子,就是去小卖部买5毛钱的削笔刀。用刀子把竹子销下来,做成圆通,中间是空的,再削个竹节,中间插上更细的竹枝,这样就可以做成一个注射器的东西。两边塞上一种中间是空心的豆子,豆子是绿色的。把它挤进小竹筒的时候,绿色的皮就会剥落,从而封住竹管的两边,用竹枝和竹节做成的杆子一捅,由于空气挤压力量,就会啪的一声,把前面的豆子打出去。

    我们就用它来打仗,有声音,有子弹,还是很好玩的,至于打上去痛不痛,我也不知道。其实这个一直都是迷。所以为了弄清楚它的威力,我做了个实验,找来了同班的丽丽。我对她说,我打你一下,看看你痛不痛。好说歹说,终于同意了,然后叭的一声,豆子打在了丽丽的手背上,她痛的哇哇大叫,眼泪都蹦出来了。我急忙安慰,揉了半天,才好。不容易啊,好险没有找我麻烦,我就是个爱捅娄子的人,以后我会跟你慢慢讲,哈哈,明天见

    注:自己动手做玩具是我们那代人的特点,好处是动手能力特别强,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开阔,没有玩具,就自己造。我小时候就帮别人做叭叭桶,作风争,做扯线小人。

    扯线小人也可能只存在那个时代,课桌是有缝的,刚好把小人的扯线系下去,小人是有五个竹子组成,是南方特有的玩具,五个竹子练成一个小人,小人的手上再系一个小棍,就成了拿着棍的武士,下面线一扯,他就可以动了,活灵活现。后来有玩具店卖塑料的,原理一样,当时没有了自己动手的过程,采竹子,销竹子,穿绳子,都是很靠技术,对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好的。

    后来我们变成了自己组装电脑,一个配件一个配件换,虽然会出很多问题,但那个时代就是这样,什么都要自己动手,自己装windows,当然win95以前是更原始的DOS,这个系统更考验人,还要陪内存设置,内存也小只有4兆,很多游戏都要配配置文件,不然内存不够加载不了游戏,机器都是386,cpu只有40赫兹,现在都是多核心,甚至还有36核心的,每个cpu的速度都是3千赫兹,甚至还有4千赫兹,是以前的千倍。笔记本方便不容易坏,但缺点是不用动手,基本成了家电,一开机就可以用,不用动手,坏了只能去店里修,这是直接磨杀了创造能力,就会出现断层,不了解内核,没有编程思想。

    我们当时玩游戏还要改记录文件,基本就是找16进制码,用游戏里的钱换算成16进制,然后倒过来,就是记录文件的字节码,然后才能还钱,好复杂,不是现在的一点就改,所以文明抹杀了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