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一个年轻人的故事 » 第九十五章 人的本性的思考

第九十五章 人的本性的思考

    我40多岁,经验告诉我,人没有善恶,只有生存,你要活下去,就要适应环境。这就是我们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你生存在一个恶略的环境,出于本能,你必须邪恶,只有这样你才可以生存。同样的,你生活中一个好的环境里,你也会善良,和环境有很大因素。

    在一个满地都是诺贝尔奖的得主的地方,就很容易产生诺贝尔奖得主。在一个饥荒遍地的地方,人人都是强盗,像索马里,不这样,人就无法生存。

    为什么古代有孟母三迁,就是环境很重要,在一个环境恶略的地方,我们很难看到善良。文明只能产生在不愁温饱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居住的地方,上的学校。

    有些偏远地区的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即使你给他寄了很多钱,他依然很能成长。没了大人的庇护,儿童就会受欺负,为了不被欺负,就会学会自保,就会成为问题儿童。

    环境是这样,人也只能这样,很多东西是不能靠严刑峻法解决的。即使你规定偷一个面包也是死刑,但为了生存,依然有人铤而走险,不去偷就会死。当生命都无法保障的时候,就没有文明可言。

    我最近玩了帝国时代4,里面讲到欧洲中世纪战争,人们没有吃的,就会吃自己的孩子,但是又下不了手,就交换孩子吃。

    中国三国时期动不动就是灾荒,人相食。我觉得很多时候人不是因为教育而文明,不是教育而聪明,而是因为环境。没有环境,再好的教育也是枉然。

    以前就有孔孟之道,几千年前的战国,孔子就开始讲仁义,但直到今天才可以实现。是教育不够吗?应该是环境。

    人是群居动物,是会互相影响的,在一个穷山恶水的地方,人就会改变,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原本善良的人去到一个恶略的环境,他就成了恶人。同样,一个恶人来到一个富裕善良的环境,他也会变得善良聪慧。

    不要说什么人太邪恶,而是环境造就了他。教育很多时候改变不了社会,有时恰恰就是金钱,富裕产生文明。

    文艺复兴产生在人类开始富裕的时候,一个文明没落于它穷困的时候。战争使文明崩溃,饥荒使人性泯灭。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在饥荒面前,最大的善就是有人给你一碗粥,在富足面前,最大的恶,就是有人背后说你坏话,哈哈

    以前在一个不好的学校,学生以恶为美,以粗言秽语为时尚,觉得很酷。但后来去到一个好学校,人人都不讲脏话,有一种无影的约束。讲脏话会有压力,别人会侧目。大家觉得学习好就是光荣,有礼貌就是荣耀。所以开始不适应,但习惯以后,觉得很自然。人就自然的改变了。

    融入一个集体,不是发扬个性,而是泯灭你的创造力,你就会抗争,但却无法改变环境。人人都觉得碌碌无为才是人生,你的努力也会变成另类。但坚持自我,有时候也是一种人生,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