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网游竞技 » 有山不周 » 十九章 大逃杀(三)

十九章 大逃杀(三)

    在二人顶上发生了一场玩家械斗。

    凭借躺尸这许多天听来的一鳞半爪,他们推测械斗的起因是这样的:

    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出现全身冒血症状,虽然矢口否认自己是“真感染”,但还是因此被踢出了队伍。当这样事情越来越多以后,这些落单玩家只好互相收留。最后有人破罐子破摔,开始自爆“真感染”,迅速集结起一支血人大队,所过之处人憎狗嫌,诸神退避。

    按说血人大队对姜若等的怨念应该是最深的,但随着对其他玩家的怨气也渐渐累积,他们开始不服从统一指挥,无视搜查区域划分跑去别人的辖区,在本该搜查的时间吃吃喝喝等等。但凡有看不过的玩家说上几句,他们就把眼一斜:“怎么?比划比划?”

    听到这句话大部分玩家都会秒怂——毕竟比划就可能受伤,受伤就可能感染——但也总有一时上头的真就冲上去了。

    就这样,两拨玩家从同仇敌忾到故作不识,从故作不识到恶语相向,从恶语相向到刀兵相见。

    顶上乒乒乓乓打得热闹,姜若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问周周:“跑吗?”

    周周听了听顶上的战况,评估了一下自己的战五渣实力:“不约。有缘江湖再见。”

    姜若于是决定独自行动,且很庆幸不用被拖累,且对自己抛弃队友的行为不以为耻——毕竟比翼鸟连理枝只是不可多见的童话,大难临头各自飞才是每天在眼前不断发生的现实。

    嗯这样比喻是不是哪里不对?

    不及细想,顶上的土被玩家间的激烈交锋掀掉了一小撮,姜若使出一招鲤鱼打挺,光荣出土,借着自己满脸质量过硬不褪色的红油漆,毫无痕迹地加入了血人大队。

    血人大队也并不每个都是血人——总有那么些症状轻微的或者爱干净擦得频繁的——但他们依然很好辨认。当敌方玩家几乎全都使用长武器,恨不得把血人们喝退在十丈之外不得近身时,血人们却是狂热的近战爱好者,一扑一咬一爪用得炉火纯青,以致于没有使用武器的姜若混迹其中并不显得突兀。

    姜若一套螳螂拳敲翻一个玩家,又一招黑虎掏心吓退一个玩家,但在对上第三人的时候适时地假装失误打了一个跌,以免自己表现过于出众引来不必要的关注。姜若游走在混战中,卖力表演适度放水,感觉时光倒回了小学时候大扫除,既要在老师面前挥汗如雨,又要想办法不倒垃圾。一时竟然有点儿怀念。

    姜若且战且退,慢慢退到了战场边缘,趁大家激战正酣无暇他顾,装作一着不慎倒地翻滚,只是这一滚便越滚越远,直到变成一个小黑点。

    进城路上果然安全了许多。玩家的搜捕联盟名存实亡,防备血人多于搜捕姜若他们,这使得他们的巡逻路线漏洞百出,姜若很容易钻到空子。实在狭路相逢绕不过的时候,姜若便露出一个狰狞的笑容,用扭曲的表情掩盖自己的面貌,居然也能够蒙混过关。

    时间仅仅过去了三天,城里却已经是一幅兵荒马乱景象。

    三天前成衣店油漆店还在营业,现在却已经家家关门闭户。姜若靠在门口听了一会儿,发现里面其实有人,只是行走坐卧都很小心,生怕发出一点儿声音,仿佛会引来什么怪物似的。

    倒也没错,玩家可不就是怪物?

    虽然大部分“真感染”玩家还不屑于去为难NPC,但总有那么些菜得抠脚的以欺侮NPC为乐。过去这种行为会引起公愤受到制裁,但在人人自顾不暇的现今,山海经已然变成一块法外之地。

    姜若一家一家地听过去,很快发现有户人家的院子里一片死寂,连呼吸声都没有。他翻墙而入,所见触目惊心:院子里横七竖八躺着几具破碎的尸体,从最后的姿态判断,是互相撕咬致死。他搜了一遍房间,又在里面发现了更多尸体。这些尸体没有单独的,至少两两成双,呈现互相攻击的姿态。

    院子里面放着一把椅子。

    姜若坐在椅子上想了一会儿,大致还原了这里发生过的事情:有一个玩家来到这里,故意感染了所有人,然后他就坐在这里,看着一家人渐渐失去神志,表演丧尸大战,以此取乐。

    即使见多识广如姜若,此刻也感到了寒冷。

    街道上传来玩家桀桀怪笑的声音。

    玩家永远不会失去神志,但这里依然变成了一座丧尸之城。

    在城中行走的,是更加可怕的,清醒的丧尸。

    在论坛加密帖“青阳悟道酒窖参禅”里,散落天涯的难兄难弟们更新着各自的近况,分享时事交换看法。

    医死人不偿命:前天我被一伙玩家抓住以后就赶紧下线了,估计他们在鞭我的尸吧......后来论坛有人私信我,让我上线。

    扁思邈:然后你就上线了?不是陷阱吧?

    医死人不偿命:是一伙“真感染”的玩家把我劫走了。他们说自己是“血色兵团”,要我组建研究机构,研究传染性更强的腐败血液病毒,比如能空气传播的。

    扁思邈:哈?他们脑子是不是瓦特了?

    扁思邈:等等,我有点明白了。你怎么样@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我也被一群“真感染”的玩家围住了,他们要我利用“零号感染者”的威信,把丧尸玩家都组织起来,领导他们攻占山海经,把所有人都变成丧尸。

    盲肠太长:......想想还有点刺激。

    沈攸:刺激个鬼啊,这么做明显是恶意扰乱游戏生态,会被金叶告得赔光底裤吧?

    木轩:我觉得不会。“山海经”数据量过大,无法监控和录像,那就是说无论我们做了什么,金叶都没有证据。

    沈攸:......那也会被GM摁在地上摩擦吧?

    帖子里安静了一会。讲真,山海经玩家好像还真没有怕GM的。

    沈攸:等等,你们不会动心了吧?你们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啊怎么能做这种事情,你们是魔鬼吗?

    因着众所周知的十分有意思的事件,沈攸在这一魔幻时刻再次回忆起先哲的教诲:

    “作为不变资产,土地虽然不像普通的劳动资料那样,将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上保存下来,却因为它是天然存在的资产,只有使用价值,不会把价值转给产品,没有价值可以丧失。比如喜马拉雅山下的梯田。

    20世纪初,拖拉机的发明,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依靠畜力和人力进行耕种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美国农业生产率,对社会影响深远。1900年,美国农民占全美总劳动力的38%,而到了21世纪初,农民在美国劳动力总数中还不足3%。比如苏联的农场工人用坦克改装成的拖拉机正在犁田。

    在生产过程中,已用的劳动资料同原料的价值一样,也可以发生变化,但是它们转移到产品上去的那部分价值却不会发生变化。假设出现一种可以由较少劳动操作某种机器的新发明,旧机器就要或多或少地发生贬值,而转移到产品上的价值也要相应地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价值变动会在生产过程以外发生。虽然生产资料的价值变动可以使已经进入生产过程的生产资料受到影响,但不会改变生产资料作为不变资产的性质。同理,不变资产和可变资产之间比例的变化也不会影响它们在职能上的区别。随着劳动过程技术条件的革新,过去需要10个工人用10件工具加工的原料,现在则需要1个工人用1台机器就能加工一百倍的原料。此时,不变资产的增加和可变部分的减少,只能改变不变资产和可变资产的量的关系,不能影响不变资产和可变资产的区别。

    价值增殖过程是生产商品一定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上去;作为价值增殖过程,雇佣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形成新的价值,其中包括剩余价值。特定商品生产过程,必然不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而必须是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是生产商品一定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上去;作为价值增殖过程,雇佣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形成新的价值,其中包括剩余价值。特定商品生产过程,必然不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而必须是价值增殖过程。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是劳动力受资本剥削的程度或人民受某些人剥削的程度的准确表现,是剩余价值同可变资产之间的比例,又相当于剩余劳动同必要劳动之间的比例。

    在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就是预付资产C的价值增殖额,就是产品价值超过各种生产要素价值总和的余额。由此可知,资产C可以分为购买生产资料的资产c和购买劳动力的资产v两个部分,并且c代表不变资产的价值部分,v代表可变资产的价值部分。因此,生产过程可以表述为C=c+v,而商品的价值可以用c+v+m(m是剩余价值)。比如500镑的预付资本包括410镑c和90镑v,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等于预付资产的价值,而预付资产的价值增殖额使得原来的资产C变为C’,就是由500镑变为590镑,产品的价值远远超过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形成的总额。

    实际上,剩余价值只是资产发生价值变动的结果,而现实的价值变化和价值变化的比率却是被这样的事实掩盖,认为资产可变部分的增加会导致全部预付资产的增加。从v+m=v+△v(△v是v的增长额)这个公式来看,全部预付资产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由此可知,我们需要对这个过程进行纯粹的分析,必须把产品价值中不变资产的价值完全抽去,就是假定不变资产c=0。此时,预付资产就从c+v简化为v,而产品价值c+v+m就可以简化为价值产品v+m。如果假定产品价值180镑,那么我们可以用90镑可变资产代表整个生产过程期间流动的劳动,还可以用90镑表示所生产剩余价值的绝对量。至于剩余价值的相对量,即可变资产价值增殖的比率,我们可以用剩余价值同可变资产的比率来决定,就是用m/v来表示,而且剩余价值率就是可变资产的价值增殖或剩余价值的相对量。

    在劳动过程的一段时间内,人们不仅能够生产自己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生产必需生活资料的价值,而且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生产。当然,人们不需要直接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只需要通过生产某种特殊的商品来获取同他生活资料价值相等的价值,就是获得他用来购买生活资料的货币。至于需用工作日的多少,完全可以取决于他每天平均生活资料的价值,也就是取决于每天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平均劳动时间。如果人们每天生活资料的价值代表6个物化劳动小时的话,那么平均每天劳动6小时就不是为资本家劳动,而是独立地为自己劳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他需要劳动这么多小时才能生产出维持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不断再生产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然而,只是某些人已经支付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物,就是用新创造的价值来补偿预付可变资本的话,人们在生产劳动的工作日部分就只能表现为再生产,而且可以把这种再生产的工作日部分称为必要劳动时间,把在这部分时间内耗费的劳动称为必要劳动。当然,这种劳动对人们来说是很必要的,是要以劳动的社会形式为转移的,而且是人们存在的基础。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可变资产增加,某些人预付资产也随之增加,好像剩余价值不是由可变资产生产的,而是由预付资产生产出来的,这种假象,掩盖了资产对人们的剥削。

    特定社会,是通过剩余价值的形式在人们身上榨取剩余劳动,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价值率是某些人的剥削率,是人们受某些人剥削程度的准确表现。1929年-1933年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列强各国选择了不同的道路。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方式来摆脱危机。

    当可变资产的价值等于它所购买劳动力价值的时候,工作日的必要部分就决定着这个劳动力的价值,而由工作日剩余部分决定的剩余价值,同可变资产之间的比例就等同于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之间的比例。换而言之,剩余价值率m/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当然,这两个比率就是把同一种关系表示在不同的形式上,而且一种是物化劳动的形式,另一种是流动劳动的形式。因此,剩余价值率才为劳动力受资产剥削的程度或人们受某些人剥削程度的准确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