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英龙石 » 第三十四章 智慧如妖

第三十四章 智慧如妖

    叶仲奇非要唱他的反调,不屑道:“看你能吹出什么花来?”

    “再过两天,一支押送囚犯的队伍会从西边过来,其中一部分囚犯是对抗朝廷大军的反贼,是唐皇钦点的要犯,过韩关时,守卫肯定会提前封关,确保不会有人趁机劫囚。

    韩关是交通要道,过往行商数不胜数,连绵不绝,如果前一天有事封关,接下来一天半内,无论如何也不会封关,否则关口必定会行人拥堵。

    押送队伍的长官是神策军统军夏无虞,此人志大才疏,一路上小心戒备,估计身心疲惫已到极限,过关后难免会放松大意。相国府不会让他们入城,所以他们只能往南到双刀湖宿营,绝老夫所知,有人准备在双刀湖发动夜袭劫囚。

    等他们劫囚时,你们在相国府里放两把大火,制造混乱,逼韩关守军出兵。如此一来,第二天关守军兵力不足,通关检查必定松懈,你们可以顺利过关。”

    叶仲奇冷笑不已,讥讽道:“老蠢货,道听途说一堆江湖传闻,搁这编故事糊弄人,幸好我聪明绝顶,不然非上你的当不可。”

    老乞丐不以为然,反问道:“哦,那你有何赐教?”

    叶仲奇常常被人瞧不起、无视,所以虚荣心比一般人强,此时被人当面请赐教,显得他聪明过人,忍不住得意洋洋,炫耀道:

    “这事我也有所耳闻,官军绝不会少于三百,戒备森严,押送的囚犯约有二百,其中有个人外号叫泥菩萨,在宁乾道打出造反的大旗,起兵不成被抓,他的手下肯定会想方设法营救他。

    你说的不错,在双刀湖动手为最佳选择,可是你别忘了,平波道节度使史飞皇可不是吃素的,只要他一出手,来再多人也是白搭。”

    “众所周知,史飞皇与唐皇不合已久,双方巴不得对方倒霉,怎么可能在这件事上用心出力?”

    “所以我才骂你是老蠢货,换做一般事情,史飞皇敷衍一下,没人质疑他。可泥菩萨是造反的要犯,史飞皇若是从中放水,不是摆明告诉天下人,他有造反之心吗?只要他不犯蠢,一定会派出精锐部队,确保押送不会出任何意外。”

    老乞丐左思右想,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有道理,深深看一眼叶仲奇,请教道:“小友高见,老夫还有别的疏漏吗?”

    叶仲奇有一个聪明人常有的缺点——除了自己,看别人都像蠢货——羞辱道:

    “我的兄弟确实有本事,但即使能放一把大火,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到时能不能全身而退还是两说,逼迫韩关出动守军的可能只在五五之数。老东西出这种馊主意,恐怕是另怀鬼胎吧?”

    “小兄弟智虑高人一等,不错,老夫确实存了点私心,押解的囚犯中有一位故友,想救他一救。不过,你的同伴武功高强,脱身问题不大,老夫没有害他的意思,错就错在老夫愚蠢,一把年纪尽数活到狗身上,想的主意不行。小友智慧无双,思虑非常人所能及,为老夫生平仅见,不知道有什么妙计能救人?”

    老乞丐自贬夸他,一反一正,叶仲奇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押解队伍扎营时会有一阵混乱,正是动手的好机会,我若是营救队首领,一定会全力尽出,一招定输赢,营救不成则万事皆休。

    若是成了,夏无虞等人一定会退入相国府,第二天让泥菩萨带人缠住史飞皇的部队,让他们无法和押官军及时取得联系。

    史飞皇统领的镇海军一向军纪涣散,将士骄横嚣张,我再派出三五十名高手假扮成镇海军士兵,以询问押解事宜为由进城,一进城就杀人放火,制造混乱。听闻镇海军入城闹事,韩关守将恐防有变,一定会派军队入城。

    这时泥菩萨再往北撤退,你说镇海军是追,还是不追?但凡镇海军主将有点脑子,绝不敢紧追不放,泥菩萨自然能脱身。如此一来,大家的损失才会降到最低,我们才能顺利走出韩关。其中还有个好处,经此一事,史飞皇和唐皇的矛盾肯定会越来越深,更方便我们以后浑水摸鱼。”

    说完,他忍不住哈哈大笑,颇有小人得志的嚣张。

    这计谋虽然阴险下作,但确实高明,老乞丐又问道:“江山代有才人出,老夫落伍太多,拍马也赶不上小友一半,只是还有些疑惑:义军需要与官军硬拼两次,最后泥菩萨想北撤,还得留手下殿后,恐怕伤亡会很大。再者,史飞皇百口莫辩,和唐皇的积怨更深,恐怕会兵戎相见,那时难免要生灵涂炭。小友有没有伤亡更小的办法?”

    “老东西妇人之仁,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畏首畏尾只会一事无成。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史飞皇和唐皇早晚会兵戎相见,我只不过让冲突提前发生,真正该被谴责的是他们,绝不是我。”

    能理直气壮地说出这么冷血无情的话,这样的人渣可不多见啊!

    谢斯听得张口结舌,对同伴刮目相看之余,暗暗心生警惕:“人才不可貌相,叶兄弟不但卑鄙无耻、贪生怕死,还有一肚子坏水,我以后得防他一手。”

    老乞丐的目的达成,不再惯着叶仲奇,也不耻于他的歹毒诡计,翻脸骂道:“小崽子丧尽天良,老夫要离阴险小人远点。”

    他挪动身体开始往前爬,速度非常缓慢,更像是在蠕动,望之不似人形,十分可怜。

    叶仲奇生出恻隐之心,转头不去看他,也没有再骂。

    谢斯看了心有不忍,连忙拉住他,劝道:“现在天色已经很晚,老人家明天再走吧。”

    老乞丐并不是执意要走,于是顺坡下驴,闷声闷气地睡下。

    第二天谢斯早早起来,走到远处伐树,削出一块平整的木板,在木板下装上四个轮子,直到日上三竿才做好。他的木工手艺不行,做出的东西粗糙,只能凑和着用。

    他让老人趴到木板上,把另外一件衣服盖到他的身上,不声不响往衣服里放十两银子,目送着老人离开。

    见老人爬得吃力,形单影只甚是凄惨,看来命不久矣,谢斯同情心泛滥,大喊道:“老人家多多保重,要好好地活下去。”

    老乞丐阅历丰富,自然知晓他放了十两银子,却一直无动于衷,此刻因陌生人的一句关怀,心生无限感动,老眼流出热泪,背影猛地一僵,然而终究不曾回头。

    身后已成过去,终归要相忘于江湖!

    叶仲奇庆幸道:“老蠢货也是大饭桶,白吃一只猪头,昨天那种烂酒喝的一点不剩,真是穷酸。谢兄弟真是越来越会过日子,省钱有一手啊。”

    “那是烂酒?昨天那些东西一共花我二两银子,不应该是烂酒啊?”

    “什么?你花了二两?肯定是碰到奸商,吃大亏啦。咦,怎么只剩下五两银子?”

    “我刚才给了老人家十两。”

    叶仲奇肉痛不已,不好对谢斯发脾气,跳起脚要追老乞丐,被谢斯拦住,骂骂咧咧半天才消停。

    接下来,谢斯出去多方打探消息,总算得到准确信息——明天下午押送队伍会通过韩关,准备后天上午去韩关碰碰运气。

    相国府东城的善鞍坊是有名的贫民区,穷到小偷不会来的地步,坊内垃圾遍地,污水四溢,坊民大晴天出门,也得踮着脚尖走路,雨天更是连门都不开,生怕污水和垃圾流进自家院子。

    善鞍坊一处不起眼的宅院中,夜色中不见一丝光亮,三个小贩模样的男人在屋里围着一张桌子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