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秘术之主 » 第九十五章:来自大人物们的注视(上)

第九十五章:来自大人物们的注视(上)

    如意饭庄现在热闹非凡,遍布其中的大红灯笼刻意调低了亮度,酝酿着某种古今融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奇特观感。

    此刻,大堂内宾客满座,全然不复中午时分的萧瑟,搭配紫檀木桌(伪,人造木料制成)的四张象头纹饰雕花木椅,现在全部都换了一种摆法。

    不再是围拢在东西南北四边,而是两张椅子并排,隔着桌子摆在正对戏台的位置,另外两张则一左一右也对着同样的方向,位于桌子的两侧。

    桌上摆放着天生就没有皮的人造瓜子,预制成了容易入口的形状,由某种合成果糖加上可食用纤维“种植”出来的廉价仿真水果,以及灌满开水的古典铜壶和装有各色香茗的茶杯。

    戏台之上,衣着朴素的两名青年京剧家在投影的装饰之下,展露出了也许只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华丽唐宋风采。

    举手投足之间,纹蟒绣凤,色彩鲜艳的服装和造型夸张的头饰上,随着角度的变换而闪烁着七彩炫光,外加一点点带有美颜性质的模糊光晕,使得两人的扮相充满了繁花似锦的浪漫色彩,以及古韵绵绵的独特腔调。

    经由特别的声音处理软件加工过的嗓音,结合布置在大堂内,能够准确定位,并追踪每个在场的观众,进行针对性调节的主动式相控阵音响设备。

    使得无论是看似普通的念白,还是本就出色的唱段,都呈现出了某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增幅效果。

    ——这点从大堂内不时响起的喝彩之声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街头帮派的青年老大鲁桂,依旧坐在算是被他包下的二层中间老位置上,四周只有八名从不离身的帮派枪手,随行护卫。

    青年老大握住茶船(杯托)端起了装满茶水的青花瓷盖碗(由盖子,杯子,杯托三部分组成,分别代表天地人,又称三才碗),熟练地揭开圆形的盖子,细嗅着按克贩卖的超特级龙井叶尖,在恰到好处的水温之下,所散发出的悠长清香。

    待尽情享受完上品茶香之后,微微用盖子刮过茶水,轻吹一口气,消散了遮眼的朦胧水雾,再将色泽碧绿的茶汤润入口中,只觉得甘甜的气息游荡在唇齿之间,头脑也为之一清,当真是神仙般的体验。

    鲁桂放慢呼吸,良久才略带不舍地吐出了一口带有草木清气的吐息,他两眼微闭,享受着余香之妙的同时,也在倾听着戏台上自己最喜欢的折子戏(并非全本,而是一个可能经过删减的小段落)。

    ——四郎探母·坐宫。

    此时台上正唱到“夫妻们打坐在皇宫院”的段落,青年老大听着台上铁镜公主和杨延辉熟悉而逗趣的对话,嘴角上不自觉地挂上了一丝笑意。

    “老大。”身边传来了属于某个年轻男子,怎么听都觉得油腔滑调的声音。

    鲁桂睁开了眼睛,瞟了一眼表现的毕恭毕敬,但依旧是一副流里流气模样的小个子。

    鲁桂放下了手中的盖碗,身边伺候着的高大长条形类人机器人,灵活而悄无声息地用只有四根手指,柔若无骨的机械臂,掀开了盖子。

    同时直接从手掌中心喷出了一股热水,又在即将满溢之时掐断了水流,并将盖子又放了回去,整个过程捻熟至极,没有丝毫水滴溅落在桌面上。

    “我交代的事办的怎么样了?”

    “您吩咐的事,小的肯定给您办的妥妥帖帖,嘿嘿,”小个子点头哈腰,贱笑了一番之后,摇晃了几下脑袋,抽了抽鼻翼,恭敬道:“那两个小子的资料我都查到了,请您过目。”

    说罢,便掏出了手机,操作一番之后,将两份类似简历格式,带有相片的表格投影到了自家老大面前。

    鲁桂看着面前两份表格中刚刚见过一男一女,随意翻看了一番女猎魔人的资料便浑不在意地挥手关上了,相比之下,明显是另外一份更加让他感兴趣。

    “对了,还有件事,”小个子察言观色,似乎是注意到时机成熟,指着表格中青年男子的照片,露出了阴险的笑容道:“这小子不对头,刚才进书呆子家门的时候……。”

    接着小个子便着重说明了对方是怎么当着他的面,如何用诡秘手段打开了防盗门上的安全链,并且事后还在搭档的配合下,拙劣地试图遮盖异常。

    眼见自家老大眼中闪过一丝锐芒,小个子连忙加快语速道:“……所以说,我怀疑他是——。”

    突然,小个子唐突地停了下来,不仅仅是由于自家老大伸出了制止的手,更是因为对方脸上极其严肃的神色。

    一阵相对无言之后,正巧随着一阵叮铃桄榔的配乐声,戏台上唱到了“第一次向天表一番”的段落,只听见铁镜公主立誓绝不泄露对方的秘密,而杨延辉依旧不依不饶道:“(若是泄露就)怎么样啊?”

    “唉!”

    铁镜公主哀叹一声,便配合着配乐中越发紧凑的节奏(西皮摇板),斩钉截铁道:“三尺绫自悬梁,尸不周全!”

    鲁桂看着不远处戏台上,杨延辉动作夸张地说着言重了,心里却只觉得沉甸甸的透不过气,阳光俊朗的面容也在头顶暗淡红光与对面戏台上传来的刺眼白芒交错之间,显的有些阴晴不定。

    “他之前在我们的观察名单上吗?”

    小个子肯定知道,现在不是插科打诨的好时机,急忙正色道:“本来在,只是他和那些人不一样,虽然是由于彻底疯狂进入了第一心灵疗养院,但在五天前就已经出院了。”

    “查过他的病例了?”

    “没有问题,而且是我们的人直接从院内的病例服务器里搞到的第一手资料,绝对不会错。”

    “但还是出问题了……不是吗?”青年老大越说越觉得火大,语气和态度也逐渐转向了严厉的苛责,“上面只交代了这么一件事,但我们还是差点办砸,如果洛川那小子没直接找上门,也许我们下辈子也发现不了出了纰漏!”

    小个子闻言,也不知道是真的语塞,还是明白此时应该沉默是金,只是垂着脑袋,做好了承受自家老大暴怒的准备。

    不过,鲁桂现在可没空乱发火,他向后靠在看起来逼格十足,其实坐上去感觉相当一般的雕花木椅靠背上,很是无奈地挥了挥手,示意对方可以退下了。

    他相信小个子能够读懂自己的潜台词——不会追究下属的责任。

    毕竟自己之所以年纪轻轻就能坐上老大的位置,不就是因为出了名的对手下兄弟姐妹讲义气,有担当。

    …………

    鲁桂避退了闲杂人等,将服侍左右的类人机器人也赶走之后,根本就不敢有丝毫耽搁,赶紧掏出了自己的手机。

    他先打开了屏蔽装置,等到四周出现了些许异样的回音,确定外界听不见自己的对话,才将手机切换成【私密模式】,经由帮派培养的信息小组,日夜严防死守的特别安全线路,拨通了某个本以为自己永远也不敢亵渎的号码。

    青年老大怀着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是夹杂有兴奋,还是只有纯粹恐惧的复杂心情,咬着牙,默默忍受着肾上腺素激增而造成的血脉贲张感,紧张等待着对方接通,

    在他低下了在帮派成员面前从不曾垂落半丝的高傲头颅时,脑海中没来由地闪过了一句已经记不清是从哪里听到过的话。

    ——不可直视神明。

    仿佛有数个春秋长短的几秒过后,通讯终于被接通了。

    一位如山般高耸,似海般威严,执掌41街区半数权柄,说一不二的大人物,降临在了鲁桂面前。

    源自某些原因的巨大心理压力使得青年老大几乎无法呼吸,只能尽量俯下身子,让整个人呈现出更加恭敬的弧度,张口颤抖道:“父亲。”

    “鲁桂,我的儿子。”

    对方的声音在粗犷之中又带着一股只属于一家之长,面对自身晚辈的温和,两者糅合出了刚柔并济的独特魅力,听上去并不像他想象中的那么撼动人心。

    “抬起头来,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

    呼。

    自诩为人杰的青年老大,狠狠地将肺部的空气全部排空,鼓足了勇气缓缓坐直了身子,看向面前这位自己素未谋面的【父亲】。

    父亲的身影自然伟岸而高大,锃亮的光头,搭配上缺乏起伏,甚至连眉毛都没有的国字脸,再加上几乎和脑袋连成一体的脖子,以及身上带有威严垫肩的意大利式黑色西服外套。

    哪怕内里穿的是并不那么庄重的白色V领衫,但依旧能够感受的到,常居高位者凌驾于芸芸众生之上的骇人气势。

    鲁桂当然知道面前之人的名字——陶杰。

    此人是41街区第一帮派的创始人,也是现任的大家长,更是一举奠定了如今公安、帮派、结社三足鼎立之势的在世传奇!

    青年老大不敢有丝毫怠慢,将手中的资料连同小个子所观察到的异常,一五一十地告知了对方,而后便临危正坐,静候对方的指示。

    “洛川……,”帮派大佬陶杰翻阅着穿越者的档案,而且很明显他手中的资料要比鲁桂提供的全面很多,“【洛氏家族】的人,不错不错。”

    除此之外,这位在世传奇再也没有做出更多的评价,只是简单地指示道:“先不要着急接触,时机未到。”

    说罢,便主动切断了通讯,只留下依旧心有戚戚的鲁桂,沉浸在思索之中,正当青年老大揣摩上意之时,猛然传来的尖锐女声,打断了他的思路。

    戏台之上,铁镜公主高声呀了一下,便在骤然加速的伴奏之下(西皮流水板),极具韵味地唱道:“听他言吓得我浑身是汗,十五载到今日才吐真言。原来是杨家将把名姓改换,……。”

    杨家将把名姓改换吗?

    青年老大蹙眉,招手示意自己的贴身保镖附耳过来,等到对方贴近之后,带着一丝厌恶之色吩咐道:“换一出,我要听诸葛亮的空城计。”

    说罢,他便戏谑地看着自己的手下异常霸道的直接喊停,将戏台上的两名说不上是角【jué】(尚未成名之意)的京剧家给极为不礼貌地赶下了台。

    接着在店家的连声赔罪声,以及众多百姓敢怒不敢言的沉默之中,换人唱起了诸葛亮和司马懿当年不知真假的智斗戏。

    这他X的才叫人生啊,哈哈。

    鲁桂听着卧龙岗散淡之人(诸葛亮别称)“我正在城楼上观山景”的唱段,捧起三才盖碗,品着有些偏凉的茗茶,勉强压下心中的惴惴不安,又过起了自己神仙般的日子。

    青年老大看着放在面前桌子上的手机,手指蠢蠢欲动地微微往前一伸,却又立刻被理智给压了回去。

    因为他知道,或者说有一种预感,像洛川那样的人物,迟早会引起另一名大人物的注意,用不着自己画蛇添足的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