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红脸白脸 » 第二十章:有城府的人

第二十章:有城府的人

    温经理,今年四十七岁,外观上有点象《亮剑》上扮演政委的何政军,但性格比他有“城府”。

    那么,这位被杨总与曾国藩相提并论的温经理到底何德何能,居然得到他如此高的“评价”?

    公平而论,把温经理与曾国藩相提并论有点高抬他了,但他在某些方面与曾大人确有相似之处:

    第一,在”谨言”方面,他确实做到了;而且他说话还有独特的表达方式,这就是“说半句留半句”,这半句让你去猜,你即使猜出结果来,也让你永远抓不到把柄----这有点象算卦先生,你问他高考能否考上,他会伸出一个手指,这一个手指大有妙处:如果你考上了,他会说“一举成功”;而没考上呢,他会说“一败涂地”,他反过来正过来都有理。

    当然,我们的温经理还没有落魄到“穷算命”的地步,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的嘴巴特别严实,这也是苏总放心将公司财务大权交给他的最重要的原因。

    当年,公司在员工薪酬方面,实行的保密制,每个员工之间的工资差别是很大的,如果财务上透露出去,会造成员工对公司的不信任;但温经理担任财务负责人20多年,从未透露过一一点信息。据说,冯总监曾经邀请他喝酒,目的是想把他灌醉,以获取一点“薪酬秘密”,无奈温经理自始自终,滴酒不沾,这让一向会“绕”的冯总监自愧不如!

    第二,是慎行。他也勉力做到了。“慎行”实际上就是杨总提到的“静功”,换句通俗的话而言,就是不轻举妄动。

    在公司成立之初,集团曾委派无论在学历上,还是管理上都不亚于苏总的陈总担任泽天公司副总。这位陈总为了拱倒苏总,拉帮结派,当然也曾拉拢过温经理。当时,许多人都以为将来泽天公司要“改朝换代”,一部分人开始准备“改换门庭”;但温经理“审时度势”,觉得陈总“别看现在闹得欢,就怕秋后拉清单”,因而坚决地站在苏总一边,最终陈总野心没有得逞,温经理从而赢得苏总高度信任。

    苏总非常感激温经理的忠诚,本想升他为财务总监,但因为财务总监是由集团委派的,但这难不倒苏总,他采取了“经理享受总监待遇”的办法,从而变相地“提升”了他。温经理能让苏总如此器重,这让公司很多人,特别是杨总和冯总监都佩服地五体投地,但温经理的“成功之路”无论如何都难以“复制”。

    第三,就是有城府。温经理看问题总是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但他又总是“看破不说破”,而且很低调。这更是杨总推崇的地方,所以,杨总经常与温经理以“中午散步”的形式来请教一些“高层次”的问题,而温经理总是以“启示录”的形式开导他。

    基于温经理的上述特点,温经理被公认为是一个“不倒翁”。

    在社会上曾经流传着几句顺口溜:一等人没脾气,有能力;二等人有脾气,有能力;三等人没脾气,没能力;四等人有脾气,没能力。

    温经理无疑就是“一等人”。

    温经理除了有上述优点之外,在家里还是一个“上的厅堂,下的厨房”的“新好男人”;再加上一米八左右的高个,几近“完人”了;可惜,他在生理上有点恼人的缺陷,这就是他有个“秃头顶”。

    在泽天公司,据说有“三个和尚”:

    一个是冯总监,他的秃顶四周有一圈稀稀拉拉的头发,有点象《西游记》上的沙和尚,但据说冯总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经常随身带一个小梳子,时不时地梳理一下那几根“大师象征”的头发;

    再一个是李殊,他听从了老婆的劝告,干脆把那几根头发也全部剃光----这与《非诚勿扰》上留光头的主持人有区别吗?

    第三个就是我们的温经理----这么一个追求“自我完善”的人,怎么可以把这唯一的缺点“暴露”于人呢?为了掩盖缺点,他定制了一个假发套,每天套在头上,你别说---还真有点“永褒青春”的感觉呢!所以,这么些年来,除了像冯大师这些“元老”外,新来的员工都还以为他是个三十多岁的帅小伙呢!

    当然,杨总之所以对他“垂青有加”,不仅仅在于他近于“完人”,更重要的是他所起的作用有可能成为他“青云直上”的扶梯:据说,一个成功的老板的背后,除了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之外,还有一个人,这就是主管财务的人!他有理由相信,二人在将来某些“重要问题”上已经达成一定程度上的“默契”。

    杨总毕业于某西北大学中文系,在读大学期间就发表过散文诗,再加上喜欢打篮球,因而不乏追求者。毕业后,他在人才市场招聘到泽天公司,当了苏总的秘书,后来又被苏总提升为办公室主任。

    也许是因为那次“背黑锅事件”刺激了他,他开始对“权谋”二字“情有独钟”。《三国演义》是他用力最专的一本书,他看了不下于十遍,与众人的眼光不同,书中人物他最佩服的就是司马懿,而不是诸葛亮。

    杨总曾在一次同学会时大谈《三国演义》,坦言:三国人物独服司马懿。为了让司马懿放弃坚守不战的方针,诸葛亮对他百般侮辱,希望他失去定力,谁知司马懿可能在许多地方不如诸葛亮,但至少在一个方面超过后者,那就是静功。

    在屡攻不下的情况下,诸葛亮采取了他惯用的“攻心术”,让部下给司马懿送去了女人衣服,侮辱他懦弱得像个女人,不敢出战,在那个年代,把一个男人比作女人,是对一个男人最大的侮辱,就连他的两个儿子都气得暴跳如雷,要与诸葛亮拚命,为父雪耻,只有司马懿,笑咪咪地穿上女服,还连声称十分合身,还要谢谢诸葛亮厚爱----这是何等的胸怀!

    近年来,他又开始研究《曾国藩全集》,对曾国藩更是推崇有加。

    他曾对妻子说过,他要用这两本书击败他所有的对手;也要用这两本书把自己送上总经理宝座。当然,他的野心只有“枕边人”知道,在公司他还要扮演一个“忠臣”角色。

    在公司,温经理虽然经常与他一起散步,但他们之间只能“说四分话”,这倒不是自己多么有“城府”,而是因为温经理总是“说半句留半句”,但这“半句”就象《启示录》一样,总是给他最有益的启示。就象这次,温经理临走时给他有意无意地透露出一个“人生哲理”,这就是“动静结合”---该静的时候,要静;而该“动”的时候就要义无反顾的“动”。

    经过几天的思索,杨总觉得已经到了“动”的时候了!

    杨总并未因为苏总把他提升为“副总”就觉得进了“保险箱”了,因为毕竟苏总提拔的不只一个副总,张总对他来讲,是一个强有力的对手。他与温经理曾探讨过这个问题,温经理当然不直接回答,而是推荐他看一部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

    杨总从电脑上连续看了一个星期.他非常欣赏雍正的“不争之争,是为上争”;他又把这句话进行了补充,叫做“明让暗争,是为上争”。因此,他表面上从不“表现自己”,但暗地里却在想办法巩固自己的地位,包括与集团进行“艺术性”地汇报。

    他喜欢研究历史,从中学到了“建立小圈子”,他觉得温总监、李殊、冯大师、何策划,都可以成为“自己人”;而张总、许经理、郭主任都是顽固不化的“对立党”,但他们,包括其他员工离开苏总将“树倒猢狲散”。。。。。。最让他头疼的是田丽,据宫新华无意中透露,她“暗恋”许子秋,着实让他不能接受。一个男人有没有魅力,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是否能够让女人着迷;能够让一个漂亮女人着迷,更说明许子秋这个小子艳福不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