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香闺暖 » 第九十章 居家

第九十章 居家

    筠娘坐在东稍间临窗的大炕上作针线。

    不时抬头,顺着撑起的支摘窗能看到窗外月洞墙旁剪过枝的冬青树。

    成王府的世子魏翰正带着魏侗蹲在冬青树下斗蛐蛐。

    舞勺之年的魏翰身量瘦高,身穿织金穿花百蝶大红箭袖,外罩石青排穗褂,额间戴着嵌宝金抹额,脚下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鬓若刀裁,眉如墨画,与魏侗站在一处,叔侄长得极为相似。

    魏翰虽年长,辈分却低,要管魏侗叫小叔叔。

    魏翰很有耐心,带着稚嫩的魏侗没有丝毫的不耐烦。

    筠娘看着魏侗无意识落在地上沾染了灰尘的衣摆,低声叮嘱竹月:“吩咐田氏一会侗哥玩够了,回屋净手换身衣裳在吃东西。”

    “奴婢知道了。”竹月应声而去。

    这时康氏扶着蔡嬷嬷的手,笑吟吟地转出月洞门,打窗前经过,不一时进了东稍间。

    筠娘见了忙放下针线起身相迎,没等她下炕,康氏已自顾自地上炕坐到了筠娘身边。

    她舒舒服服倚到大迎枕上,端起炕几上的茶盏喝了口茶。

    看向窗外,笑着随口道:“弟妹用不着这么亲力亲为,侗哥儿身边有自己的丫鬟乳母,照顾不周的罪责,她们可承担不起。”

    筠娘听着笑了笑。

    宫嬷嬷也曾劝过她,宝儿身边有她这个祖母还有灵儿,不用她过多惦记,但她还是尽了她应尽的心意。

    筠娘复又拿起针线,轻声道:“既然孩子在我身边,我就要对他们负责,一时不闻不问,擅长揣测的丫鬟婆子见了,难免心生怠慢。”

    康氏放下茶盏,叹息道:“你说的有理,像我们这样的人家怕只怕那起子歪了心的下人带坏了哥儿。”

    说到哥儿,康氏忽然想起什么,指使蔡嬷嬷:“方才忘了吩咐,你再跑趟厨房让她们多添一道松子桂鱼,翰儿爱吃。”

    蔡嬷嬷闻言老脸一红,抬头睃了眼笑意盈盈的世子妃,忍不住低声道:“这里毕竟是端王府,您未免也太随意了些。”

    康氏无所谓道:“你不去,我就指使弟妹的人去。”

    蔡嬷嬷一愣,指使世子妃的身边人岂不是更出格。蔡嬷嬷拗不过只得出门去了。

    筠娘抬头看向窗外。

    竹月与田氏低声说了几句,田氏的脸色立刻变得惶恐不安,连连低身赔礼。

    竹月笑着劝了两句,田氏的脸色这才好些,轻手轻脚地走过去扶起魏侗,细细掸去他衣摆上沾染的灰尘。

    魏翰见了转头向窗内望过来。

    母妃倚在大迎枕上吃茶说笑,临窗作针线的小婶婶正抬头看着他们,见他望过来立刻对着他客气的笑了笑。

    魏翰想了想,收起蛐蛐笼子,带着魏侗进了月洞门内不远处的书房。

    一旁正说话的田氏和竹月看见忙跟了过去。

    筠娘见了,暗暗赞叹魏翰的警觉机敏。

    时下已是深秋,阳光再好,待久了也会身上泛起凉意,她怕年小的魏侗染了风寒。

    不过片刻,庭院里又恢复了安静。

    筠娘收回视线,吩咐甘露关了支摘窗。

    一旁的康氏毫无所觉,她笑着拿起筠娘作的针线:“你这是给谁做的?”

    筠娘笑道:“给母妃做一些小物件。”

    康氏凝神看了看,筠娘的针线簸箩里有锦缎抹额,有白绫袜子,果然都是些小物件。

    康氏拿起一双绣着小小兰花的雪缎袜子爱不释手:“这袜子可真漂亮,你心思倒是巧,谁能想到用白绫里雪缎面做袜子,摸上去柔滑看着也美观,只怕十分费事。”

    筠娘拿着绣花绷子手下不停,道:“闲来无事做一做倒也还好。”

    康氏看向筠娘精致的眉目,笑呵呵道:“那弟妹闲时也帮我做两双。”

    筠娘笑着点头。

    刚回来的蔡嬷嬷听见无奈地摇了摇头。

    康氏见了,嗫嚅着强辩道:“我已经很收敛了,若不曾收敛就不只是要两双了。”

    筠娘听了笑道:“我给嫂嫂多做几双。”

    康氏有些不自在的描补道:“我与弟妹常来常往,弟妹不会因为这些小事与我计较的。”

    筠娘微笑颔首。

    这是计较不计较的事?就算投心对意也要把握分寸,您可是世家大族的姑娘,掌管着整个成王府的成王妃。

    蔡嬷嬷瞪圆了眼睛,简直不知说什么好了。

    饶是心思不算精细的康氏也不禁红了脸。

    看着自己贴身嬷嬷脸上的不赞同,康氏有些心虚。可她说的是实话,有了心仪的谁还用凑合的。这么想着两双袜子哪里够穿。

    不过紧着张口她也会难为情。

    康氏脸上的红晕立刻为她暗淡的面容增添了几分艳丽。

    筠娘细细看去发现康氏长相十分秀美,属于那种小家碧玉形的美人,瓜子脸,杏仁眼,菱形好看的朱唇。

    康嫂嫂底子很好,只是她不喜涂脂抹粉,脸色偏暗就显得整个人有些无精打采,折损了几分好颜色。

    筠娘绣好一幅花样,收拾了针线,就有侍女进来询问:“娘娘,在哪里摆饭?”

    对于这样的称呼筠娘还有些不太适应。康氏已道:“就在这里摆饭吧,去请了两位爷来。”

    蔡嬷嬷抿了抿唇,已经不想再出言提醒了。

    在这里她们娘娘难得好心情,就随她们娘娘去吧。

    片刻后,魏翰带着魏侗进来,就看见临窗大炕的炕桌上摆满了精致佳肴,其中十之五六是他爱吃的。

    魏翰立刻想到定是母妃让人特特为他准备的,当即将准备的过程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魏翰净手毕,有些拘谨的上了炕,随着母妃坐在一侧,抬头就见魏侗亲近地依到了世子妃梁氏的身旁,丝毫不显生疏的样子。

    梁氏就笑着摸了摸他的头,柔声问他:“侗儿想吃什么?”

    魏侗笑嘻嘻的喊了声:“嫂嫂。”伸出手指了指松鼠桂鱼。

    他们叔侄不只长得像,口味也很相似,喜欢吃酸甜的。

    梁氏听了就笑着替他布菜。等魏侗吃的差不多了,她才开始动箸。

    很温柔也很细心,倒是很会照顾人的样子。

    母妃嘱咐过他,对梁氏要格外尊敬!就算母妃不叮嘱,看在她是皇叔魏仪的妻子,他也会多几分敬重的。

    魏翰这么想着不禁带了几分好奇打量起这个新进门的小婶婶。

    只见梁氏凤眼明媚,樱唇粉嫩,肌肤白皙莹润,身形纤细,锁骨小巧,一呼一吸都有着夺人心魄的美。

    魏翰心里想着尊敬,面上却有着难言的尴尬,他若是没打听错,她好像与他年纪相仿吧!

    仪皇叔当真是艳福不浅。

    看着她这张脸魏翰实在尊敬不起来,还是远着些吧!

    这么想着魏翰匆匆吃了几口就下炕道:“我吃好了,母妃和小婶婶慢用。我先去书房等母妃。”

    康氏抬头惊讶道:“你这孩子,这松鼠桂鱼你还没尝尝呢,你婶婶这里的厨娘厨艺很不错。”

    魏翰沉默着行了揖礼退出东稍间,三步并作两步很快走远了。

    筠娘虽不觉得尴尬却也能理解少年人敏感的心思,并没有出声挽留,而是道:“翰侄儿喜欢什么,嫂嫂做主挑几样带回去。”

    康氏点头,也只能如此了。

    今日因着有魏翰在,康氏并未留下歇晌,吃了饭与王妃辞别后匆匆带着魏翰走了,身后的蔡嬷嬷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跟着上了车。

    康氏临行前撩了轿帘,探出头来对筠娘道:“总是来叨扰你,竟一次也没邀你去过我那里!不是嫂嫂傲慢无礼,我是怕你嫌弃府中污浊。”

    “母妃!”车里的魏翰怕母妃说出什么过激的话惹人笑话,忙扯了扯康氏的袖子。

    康氏没理魏翰,继续道:“我心里很过意不去。”

    她心里算着日子,复又高兴起来:“过几日初九重阳节,男人们去登高,我带你去我陪嫁的庄子上散散心,也不叫你为难,到时我邀婶子,一路轻轻邀了你也就是了。”

    筠娘不知王妃到时会不会同意,不能出言保证什么,只能真诚道谢:“多谢嫂嫂的美意,筠娘心领了。”

    见她没有一口回绝,康氏看起来很高兴,笑容满面地连连点头。放下帘子,命车夫回府。

    筠娘扶着竹月的手,目送康氏母子的车舆走远,方才回转。

    回到东院,筠娘不曾回房,衣裳未来得及换就先去了魏侗的住处,看望魏侗。

    二进正房五间,田氏陪着魏侗住在西暖阁,珠绣夜里陪侍在暖阁外临窗的小炕上。

    筠娘去时魏侗正在暖阁内歇午觉,田氏守在一旁,面貌清丽的珠绣在外间作针线。

    珠绣看到世子妃来了,忙放下针线上前行礼:“奴婢珠绣,给世子妃娘娘请安。”

    筠娘点头,径直进了内室,细细看了看暖阁内的魏侗。

    锦被中的魏侗双眼紧闭,呼吸平缓,小脸红扑扑的,睡得很香甜,并没有着凉的迹象。

    筠娘放下心来,替她掖了掖被角。出来时低声叮嘱田氏:“好生服侍,三爷醒后有什么事派人去找我。”

    田氏忙恭敬的应了,随着丫鬟婆子齐齐出来恭送。

    筠娘到了家中,竹月将换的家常衣裳给筠娘换了。

    一直留在正房的甘露就上来禀道:“花房打理花木的永奎媳妇方才来,说有事回禀。”

    筠娘点了点头:“让她进来!”

    片刻后甘露引进来一个三十出头的妇人,一身干净的棉布裙,绾着整整齐齐的圆髻,髻上包着蓝布头巾,柳眉大眼,罕言寡语。

    看得出来是个少言手巧的能干人。

    她带着两个小丫鬟两个粗使的婆子守在四进的花房里,无事很少出来。

    永奎媳妇给世子妃见了礼,低眉顺眼的恭声回禀道:“近日菊花盆栽开的正艳,再过几日就不美了,奴婢想问问世子妃娘娘往哪处摆放。”

    这几日家事还没有理顺,王爷王妃就把魏侗指派给了她,一直忙着安置魏侗,倒把花房培植的菊花盆栽给忘了。

    筠娘微微点头,见她有些紧张,指了小杌子让她坐:“坐下说话!”

    永奎媳妇摇头不敢受。

    筠娘也不勉强她,温声笑道:“我下午过去看看,再做安排。”

    永奎媳妇立刻应了,有些局促的起身告退。

    筠娘点头,让甘露送她出去。

    等魏侗歇了午觉起来,王爷派了正殿的人过来传唤。

    刚睡下没多久的筠娘忙起身穿衣,带着魏侗去正殿给王爷请安。

    正殿内只有王爷和荷夫人在,看来是想看看魏侗最近过的如何。

    筠娘带着魏侗见礼。

    “臣媳给父王请安。”

    “儿臣给父王请安。”

    请安时端亲王不免多打量了魏侗几眼,见他面色红润,笑容轻快,并无不妥,这才没有说什么。

    筠娘知道自己过了关,听到王爷叫起,心中轻轻松了口气。

    魏侗起身,立刻跑去荷夫人身边,走时还不忘拉了筠娘的手。

    王爷见了眼中闪过一抹满意的神色。

    这对筠娘来说是从未有过的。

    荷夫人与筠娘曲膝见礼毕,也朝着筠娘露出感激的神色。

    筠娘突然泪意盈盈。

    看顾魏侗不是自己的意愿,但真的到了自己身边她也不会心生不满,孩子是单纯无辜的,尽心照顾也只为自己心安,从不曾想过用孩子做筹码博取利益,那样的事情她做不出来。

    荷夫人看着多日不见的儿子目光柔和眷恋,见他不仅一切安好,还多了几分开朗。紧张的心绪慢慢缓解下来。

    魏侗就悄声道:“母亲,你有没有想侗儿?”

    荷夫人抖着手轻轻摸了摸魏侗的脸颊,笑着连连点头。

    魏侗见了不满的嘟唇抱怨道:“那你怎么不常去看我?”

    荷夫人怕世子妃反感,不敢常去,但这话她不能对魏侗提起。

    魏侗似是知道荷夫人在顾虑什么,低声道:“嫂嫂对我很好,你常去也不会对我有什么影响的。”

    他说着将头埋在了荷夫人怀里,闷声道:“我想母亲,母亲若是也在嫂嫂那里就更好了。”

    荷夫人笑着点头道:“母亲日后一定常去看侗儿。”

    魏侗抬起头咧嘴笑起来,点头如捣蒜。

    荷夫人就携了儿子的手,转头看着王爷与世子妃说话。

    王爷赐了坐,皱眉问世子妃:“世子还不曾回府?”

    世子殿下和成王、敏郡王几日前陪着皇帝去了西山秋猎,估计回来怎么也要重阳过后。

    筠娘起身恭声回道:“还不曾。”

    王爷点头,没再多说什么,坐了片刻就让她们散了。

    筠娘与荷夫人带着魏侗一路回了东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