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在古代搞科研 » 第二十四章 屯田造粮仓

第二十四章 屯田造粮仓

    开完会后,就要聚餐。

    如果每个公司都有这样的规定,可能会少开许多会。

    其实韩诺他们开会的机会不多。

    虽然只有区区五座城,但因为交通的原因,大家还是聚少离多。

    所以一旦聚在一起,就免不了一顿火锅。

    火锅炒料的方法,陈小林已经培训了许多人。

    所以阳城里也有火锅店。

    不过韩诺他们吃火锅,依然是在郡守府中。

    虽然被陈东摆了一道,但吃火锅的时候韩诺还是拉着陈东坐一起。

    因为在听过众人的汇报之后,他更加需要找陈东商量一番了。

    韩诺烫了一片牛肚,夹到陈东碗里。

    “东哥,来,咱们谈谈搞房地产开发的事儿。”

    陈东夹起碗里的牛肚就吃了下去。

    “吃饭谈锤子工作!”

    “你大爷!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说人话!”

    “吃我的牛肚,就得给我想办法!”

    陈东自己烫了一片牛肚,转过头看着韩诺,“你想套路谁?”

    “解放生产力!”

    “你再不说人话,我就换位置了。”

    “别别别,咱们说正事儿。你是搞房产销售策划的,给出出主意,把人给我从各个城里引出来。”

    陈东放下筷子想了想,又拿起筷子。

    “这个简单,但关键是,你要把人引出来干啥?”

    “我说了,解放生产力。刚才会计小杨的汇报里讲得很清楚,许多劳动力被贵族势力绑架了,他们发挥不了作为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

    陈东再次放下筷子,揉了揉脑门。

    “这样吧,我理解为你需要一帮农民工。你觉得与其让那些贵族剥削他们,不如让自己来剥削。”

    韩诺细细咀嚼了一下陈东的话,点了点头。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没那么不要脸。”

    “……”陈东默然片刻,没有当场拆穿韩诺。“那你需要他们盖房子还是做别的?”

    “种田!”

    “那你找我搞什么房地产?”

    “因为我想让他们把这田种了,还不用我掏钱!”

    韩诺索性把筷子放下聊了起来。

    陈东终于忍不住吐槽起来,“你他大爷的怎么好意思说出自己没那么不要脸这种话的。”

    韩诺嘿嘿一笑,“赶紧的,我知道你已经有办法了!”

    “实话跟你说,办法我有。我不但能让他们把这田给你种了,还能让他们把房给你修了。就这样,他们还得欠你一屁股债。”

    陈东指了指桌上的黄喉,韩诺立刻将那一整盘端给了他,一边用一种渴求知识的眼神看着他。

    陈东看他如此表情,叹叹气,摇摇头。

    “你去招一批人,去你想种田的地方建一些房子。”

    “然后把地和房子租给他们,让他们在这里安家种田。”

    “给他们说种田种上多少年,房子免费送,你说他们干不干?”

    韩诺点了点头,“那他们欠我那一屁股债呢?”

    “你真不要脸!”

    韩诺哈哈大笑起来,一桌人都用一种看傻子的眼神看着他。

    不过韩诺不在乎这种眼神,因为他觉得人就应该是有所能,有所不能的。

    没过多久,一道屯田招募令出现在几所城中。

    招募令的大概内容是:

    为了解决当下紧张的粮食问题,韩王号召军队在大青山南面屯田。

    同时还要从各郡的府兵中招募部分人员一同屯垦。

    对于参与屯垦的人员,除了前三年享有更低的赋税外,还可以免费获得一定面积的土地。

    招募令下发后没多久,在大青山南边的屯田区便聚集了两万多人。

    韩诺让兵马大元帅江秋寒先带着军队在这些区域建起了一些临时住所。

    当招募者们到来后,这些临时住所便成为了一个个规划整齐的村落。

    江秋寒的人马被均匀的分配到每个村落里,除了白马将军张守诚的白马军,其余人都投入了村落建设。

    于是在来年春天之前,寒云国便做好了屯田的准备。

    十一万人有四万人参与屯垦,这也算是韩诺的一次大手笔了。

    接下来的一年时间,证明了韩诺的这手棋是正确的。

    大青山有青山湖为水源地。

    靠着电工陈小林他们修筑的人工灌溉工程,整个大青山区域得到了很好的灌溉。

    所以在接下来的这一年,大青山地区迎来了大面积的丰收。

    正所谓稻谷满仓,牛羊遍野。

    与此同时的定边三郡,则因为劳动力的流失和土壤条件,陷入了粮食危机。

    于是韩诺在三个郡都建设了粮仓,让大青山地区向三郡输粮。

    一开始输送粮食的成本十分高昂,因为需要向南绕道阳城,再往西北方向运输。

    后来韩诺在对大青山的地形进行考察后,发现如果能直接从大青山西面的峭壁向下输粮,则运输路程要短近十倍。

    于是韩诺让电工陈小林找大良造黄权志一起,想办法在这些峭壁建造了三条索道。

    要制造溜索,对于打铁匠人的手艺要求很高。

    主要是长达数千米的铁丝全靠手工打造成同样粗细,还要像拧麻绳一样将其拧作一股。

    所以阳铁居的铁匠们全员参与,耗费了三个月才制成一根。

    不过就这一根铁索,便让定边三郡不再缺粮了。

    所以接下来韩诺便将另两条铁索的打造任务交给了绥远和安靖郡的铁匠们。

    一来二去之下,竟在几个郡中形成了产业划分。

    阳城,以及背后的大青山地区,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

    大青山西边建三处粮仓,靠三条索道分别向定边、绥远、安靖和长和输送粮食和肉禽。

    长和主要是承担与鸠国的对外贸易。

    为满足鸠国的互市需求,与长和相邻的安靖郡则主要生产布匹和手工艺品。

    拥有铁矿的绥远郡,则发展为一座矿山城市。

    虽然生产资源收归国有有一定的难度,但凭借着白马军的震慑,绥远郡的贵族势力还是交出了这些矿山。

    作为交换,韩诺给了这些家族经营炼铁工坊的特权。

    至于那定边城,则什么都没有,于是韩诺将一些制作火枪的零件拆分开来交给了当地的工坊。

    至于那些零件所需的原材料,则大多来自和鸠国的贸易。

    其实现在韩诺十分眼馋的,是鸠国的一座铜矿。

    只要有了铜,他便可以大量制造子弹,如此一来就可以对别的势力进行降维打击。

    不过在有铜便有钱的朝代,他的这一想法很明显不现实。

    起码在鸠国人眼里,这铜矿是给钱也不卖的。

    不过有铁矿,也能造出铁子弹来,即使重量不同,准心不好,也勉强能用。

    陈小林他们在改良水磨工坊时,逐渐造出一些利用水力旋转的类似车床的机器。

    这些机器的使用,使得制作钢管的工艺和效率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这算是令韩诺相当开心的一件事了。

    而很快便发生了另一件让他更开心的事。

    原来陶国本是不产盐的,所以每次买盐,都需要派出一支军队前往阳城东南的一座叫临芸的城市。

    这临芸城似乎是唯一一座在乱世中还能以商贸为主业的城市

    而且其在各城之间保持着绝对的中立,任何城市都不敢打这座城市的主意。

    之所以有这种事情,一方面是因为临芸城拥有最坚固的城池,以及一支两万人的驻军。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座城市是唯一可以与隔壁的萧国贸易的城市。

    而这些贸易品中,便有对任何人都十分重要的盐。

    但最近一次前去采买盐的队伍,带回了一个令韩诺意想不到的消息。

    萧国居然出现了玻璃制品。

    于是韩诺立刻让卓克训练了一队人马以难民的身份潜入了萧国。

    过了大半年之后,这队人马虽然没有带回能制作玻璃的工匠。

    但其中有两人都得以进入到一家玻璃工坊中做学徒。

    在免费为工坊工作数月后,他们取得了玻璃的制作工艺和配方。

    于是韩诺立刻建立了一座玻璃工坊。

    三个月后,这座工坊便照着徐江小朋友的玩具狙击枪上的望远镜造出了一支同样的望远镜。

    而很快寒云国出产的玻璃瓶也成为了鸠国贵族所青睐的奢侈品。

    有了望远镜,狙击枪便不再是梦想了。

    电工陈小林在一帮能工巧匠的帮助下,最终拉出了漂亮的来复线。

    这一技术突破,终于使狙击枪的制造成了可能。

    其实韩诺要的狙击枪,从一定程度上算不上真正的狙击枪。

    他要的,只是一把安装了瞄准镜的步枪而已。

    在冷兵器时代,一名优秀的将领的培养成本非常高。

    有时候,如果能准确消灭敌方将领,战斗就赢了一半。

    所以韩诺想要培养一支专以“斩首”为目标的步枪队,以尽量减少战争带来的消耗。

    毕竟如今的陶国十室九空,五个郡才只有区区十一万人,其中还有许多是韩诺让张守诚从鸠国花钱买回来的。

    发展生产力这种事情,听上去简单,做起来太难了。

    将人民职业化,对他们进行分工,农民成为职业农民,工匠成为职业工匠。

    这看上去简单的事情,韩诺做了三年。

    在此期间,他除了向各郡各国发出檄文要求帮助外,便一直努力发展生产。

    于是渐渐的,各郡各国都不再搭理他这位“寒云王孙”了。

    不过他的檄文还是有一定作用的,那便是寒云国这个名号,已经被除陶国以外的其余六国默认了。

    无论是对外贸易,还是外交活动,各国对于寒云国人都持敌国礼。

    而在寒云历拯民七年秋,韩诺开始了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