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徐逆 » 第六十五章 浑水

第六十五章 浑水

    江迢闻讯不敢怠慢,连忙起身送客更衣。

    跟着王太监来到未央宫门口,赵晟已经在此等候多时。

    “老夫来迟,世子赎罪!”

    见江迢也是匆匆来到,赵晟也不好怪责,“太师哪里话,晟也是刚到不久。”

    “世子可知道今日陛下召见是为的什么吗?”

    “太师取笑了,晟这几日都在宜春宫守孝,寸步未离,哪里会知道君上的心思呢。”

    相互寒暄着,两人携手进宫,来往未央宫正中的宣室。

    宫廷内监王桂山在殿门门口早已等候多时,见到二人姗姗来迟,脸上露出不耐的表情,“陛下已经等候多时了,二位快随我来吧。”

    江迢和赵晟对视一眼,难道说皇帝另在别处?

    果然,王桂山带着二人一路朝西而去。沿着宽阔的大道走上宫墙,一道飞阁辇道横跨未央宫和建章宫,从高大的城墙上望向远方的景色,不禁让人心旷神怡。

    “王公公,陛下是在建章宫吗?”江迢照例又是塞给一块银两。

    王桂山厌恶地一把推开,“咱家不过是个奴婢,陛下说什么,咱家就传什么,不敢有所逾矩。”

    江迢一看行贿失败,也只能尴尬地收起银两。

    赵晟却灵机一动,道:“建章宫本是太祖爷所建,如今重新建成。终于算是恢复太祖时期的荣光了。”

    王桂山无不得意道:“是啊,光是这飞阁,就是古往今来少有的大手笔了。”

    “通过这飞阁,往来两宫之间就不用再走城门了”,赵晟感慨道,“陛下平时敬天也就更方便了吧。”

    “可不是”,王桂山彻底得瑟起来,“陛下要是晚上在未央宫敬天,白天也可以呆在建章宫,要去随时都能去。”

    见把话套出来了,江迢和赵晟相互给了个眼神,心照不宣。

    很快,在王桂山的带领下,两人来到了承光殿。王桂山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便住口不语了。

    “桂山,是晟弟到了吗?”皇帝的声音从殿内传出。

    “回陛下,太师也到了。”

    “快进来吧。”皇帝的语气似乎已经急不可耐。

    赵晟推开宫门,只见皇帝今天身着一袭便装,头戴花圈,看上去颇为滑稽。

    “太师,朕忽然想到,晟弟新从北地归来,不如让他替三名校尉做做向导指引吧。”

    皇帝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让江迢如坐针毡。

    “陛下,世子正处于热孝之中。此时让他参与公务,恐怕于情于法都不合吧。”江迢立刻反对道。

    “守孝也不急于一时嘛”,徐皇笑道,“昨天曾卿上奏疏说,三校尉对河套地区的匈人军队编制和战法都不熟悉,贸然出兵恐怕难有把握,朕觉得也甚是有理。”

    听说是自己的死党曾贺生上的奏疏,江迢想杀了他的心都有了。

    可是嘴上不得不说陛下圣明。

    见江迢也同意了,徐皇甚是满意,说了几句没用的话也就让他们跪安了。

    “既然陛下有了旨意,那还得请世子爷多多指教啊。”出了大殿,江迢立刻翻了个脸,笑嘻嘻的说道,浑不似刚才一副死鱼脸。

    “哪里哪里”,赵晟也装腔作势地拱手谦让道,“晟身处热孝,不过是勉强出来应承差事。陛下既然有旨意,晟尽力就是了。”

    “好好好!那老夫先走一步。”江迢笑着和赵晟告辞完,一扭脸就沉下了脸。

    ***

    “说!你为什么节外生枝上那奏疏!”

    回到丞相府,支开了曹绍乐,江迢立刻暴跳如雷,叉腰戟指曾贺生道。

    “太师,我冤枉啊!”曾贺生急的都快哭了,“我为什么要节外生枝?你宁可相信皇帝也不相信我吗?”

    “那你解释解释那奏疏的事!”

    “太师你有没有看过那奏疏?这几天我忙着调集军队,接待三校尉,哪有空写什么奏疏啊。”曾贺生委屈的解释道。

    “好!我且信你!但那奏疏是谁写的,我要好好查查。”江迢虽然相信了十几年的死党,但气犹未平。

    “太师,这些日子里,你我和胡老头根本就没单独觐见过陛下。除了………”曾贺生故意停顿了一下。

    “蒋雪珂?!”江迢想起了那日蒋雪珂单独向徐皇奏报的一刻。

    “好个蒋老头!竟然算的这么深!”江迢心念急转,招呼曾贺生附耳过来,细细叮嘱起来。

    ***

    长安西北•渭城

    被皇帝批准的三个校尉此时已经点齐了兵马,在渭城城东集结起来了。

    打着红旗的是曹绍乐的一千人马,打着黑旗的是赵辉的一千人马,打着白旗的则是李森的一千人马。

    江迢,曾贺生,胡云龙三人作为皇帝的代表,在此坐镇。而赵晟也一身戎装,和三人一起站在城墙上。

    “嗯,兵强马壮,此番出征一定能大获全胜啊。”胡云龙抚须赞叹道。

    曾贺生闻言则摇了摇头,道:“虽然原定的是今天出兵,但是今天阴云密布,恐怕夜里会有暴风骤雨。别说打仗了,就是行军都很困难。”

    “是么?”江迢挑眉奇道,“老夫不是兵事方面的专家,一切还是听太尉的。哦,对了,那世子的意见呢?”

    “我也是这个看法”,赵晟竟然同意了曾贺生的意见,“最好是今天先收兵回营,明日看天气再说。”

    赵晟的意见居然和自己出奇的一致,曾贺生也没料到。不过胡云龙却皱起了眉头,“今日出兵是陛下钦定的,怎能说变就变?误了大事,谁来担待?”

    “冒险出兵的话,还没碰到匈人,部队就先垮了。这三千用朝廷公帑供养的军队折了,这才是误了大事!”曾贺生毫不客气的回怼道。

    看看江迢一脸事不关己的乐呵样,再看看赵晟一脸正经的点头支持,胡云龙觉得自己前所未有的孤立过。

    “好吧,就按世子的方法办吧”,胡云龙在三比一之下,被迫低头。

    曾贺生略一点头,一旁的传令兵立刻挥舞令旗,招呼三军回营。

    城下的三军不明所以,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