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百炼尘仙 » 第六章:偶遇

第六章:偶遇

    宋守郁才出考场便遇见了镇上学塾中的几位同窗。看到宋守郁这个时候出了考场,以颜宋为首并不熟络的几位同窗不免有些得意的神色。

    颜宋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颜父在蜀锦镇的生意做的不小,粮油、布庄、餐馆等产业都有布局。但却只有一个不成器的儿子,考了十来年院试硬是没有捞到一个秀才的名头,所以颜宋对成绩优异的宋守郁一直不待见。去年宋守郁装病弃考的传闻就是从他嘴里传出去的。

    “宋哥儿此场考的如何啊?”为首的颜宋走上前笑着询问道。

    “题已答尽。”宋守郁憨笑着回答到。

    “宋哥儿说题都做完了那岂不是稳稳的了?鹅鹅鹅,那就提前恭祝宋哥儿再登甲榜了啊!”颜宋和他的那几个狗腿子调笑着。

    “怎敢怎敢,只求孙山足矣。”宋守郁自谦到。

    名落孙山是落榜,孙山就是榜上的最后一位,不图什么甲榜,只求能上乙榜就够了。

    “在下不才,不堪考场困苦,且先回客栈歇息了。”他们明显是在取笑自己,何况本就不熟络,宋守郁跟这群人也没什么好说的,便拱手告辞了。

    残阳血色褪尽,暮色浸染着大地,宋守郁慢慢的向着永寿坊走去。

    途径月廊街,宋守郁走进了风雅集。

    “掌柜在吗?在下宋守郁,特来感谢赠笔之情。”虽说是猜谜得的奖品,但是宋守郁那天落荒而逃,何况这中山狼毫现在已经没有产出,是卖一支少一支,遂决定还是特来拜谢一番。

    安静了几秒钟,内堂有脚步声往外传来,“是宋小公子吧?您这么客气,还劳您特地跑一趟。”

    “不碍事的,院试第一场刚结束,顺路就来跟您道个谢了。”宋守郁笑道。

    “看您春风拂面,想必答的不错吧?”古人的八卦之心并不比现代人少。

    “尚可,尚可。”这是宋守郁第二次听到这个问题了。

    一番道谢和互相寒暄之后,宋守郁向掌柜拱手告辞,“掌柜,明日还需考第二场,我准备回去再温习一下,先行告辞了。”

    “宋公子慢走,老朽提前祝您榜上有名了。”

    “多谢,借您吉言。”

    走在大街上,街道边有诸多小吃传来阵阵香气。路过一家小吃店时,宋守郁被散发的诱人香味所吸引。

    “响油鳝糊,好吃不贵,公子可要来一些?”看着驻足在铺子前的少年,店家招呼道。

    响油鳝糊是一道江南地区的特色传统名菜,。因鳝糊上桌后盘中油还在辟叭作响而得名。

    看着铺子旁的木桶内鲜活的鳝鱼,宋守郁试探着问了句,“店家,可否让我尝下味道?”

    年轻的店家直接用行动代替了语言,端起一碟刚出锅的鳝鱼,递上筷子,示意品尝。

    接过筷子,夹起一小段,稍稍吹了一口,送入口中,一口咬下,芡汁的鲜美味和着嫩滑的鳝鱼在口中迸发,油润而不腻,鲜香可口,令人食指大动。

    “味道非常好,给我来一份。”宋守郁伸出大拇指赞赏。

    “好嘞,公子稍坐片刻,马上就好。”店家热情的招呼宋守郁。

    再点了一份清炒时蔬,宋守郁落座后立马走人拧着茶壶倒上了一杯茶水,“公子,这是咱司晨府特有的虎山茶,您请品尝。”

    一杯茶刚喝完,店家就端着辟叭作响的响油鳝糊和一碟青葱色的炒蔬菜上桌了。

    此时有客正好进店,店家招呼道,“客官里面请,菜单在墙上您可以看一下,响油鳝糊是小店招牌菜可以尝尝看。”

    刚踏进店里的二人往店家这里看来,看到端坐着的宋守郁,有一人眼睛一亮。

    “这位兄台,在下李三,你还记得我吗?前几日咱们见过。”两人快步向宋守郁的方向走来,少年直接坐在了对面。正是宋守郁解字谜那晚人群里的白衣少年,跟在他身后的中年男子大概是随从之类的。

    出生小镇的宋守郁哪里遇到过这种自来熟,愣了一下后回过神。

    “店家,再给我们这桌上几个拿手菜,再来一壶碧螺春。”见宋守郁没有厌恶的反应,少年又点了几个菜,准备拼桌一块吃。

    “兄台,还没请教你贵姓呢。”

    “在下宋守郁。”

    “宋兄,那晚风雅集字谜你最后挑的一题,是问你解出来的,我后来思虑了很久,也没想明白。”

    宋守郁笑而不语,不愿在这个问题上纠缠。

    “宋兄,这司晨府的碧螺春你尝一尝,可是有炎国四大名茶之一的名头。”话毕,给宋守郁倒上了一杯。

    “李兄也是来参加这次院试的吗?”宋守郁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汤色碧绿,味道清雅,倒也对得起四大名茶的名头。

    一顿饭的功夫,两人相谈甚欢,约好院试之后同去游玩。

    “李兄,小弟先行告辞,还需回客栈准备明日的考试了。”

    回到屋内,宋守郁还是照往常一样秉灯夜读。

    夜已深,人亦静,唯闻窗外喜鹊的鸣叫声。

    第二天的太阳照常升起,今日是院试的第二场,进场的程序与昨日无异。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描述的大概就是此时宋守郁的情况。

    第三日午后,宋守郁拉响铃铛,经巡场首肯后,交卷离场。走出考院大门,宋守郁长舒了一口气,虽说考前就已胸有成竹,但是长达三天的压抑氛围还是让宋守郁心里的弦绷着的,现在考完了,那根弦总算可以松下来了。

    “宋兄,这里。”叫李三的少年还是穿着那身白衣,带着随从好似在那等候多时。

    “李兄。”宋守郁向二人走去。

    “宋兄,你的座位号是乙卯没错吧?”

    “没错,何事?”

    李三迫不及待的拉着宋守郁不知向何处跑去。

    路上才从他的口中得知,赌坊里开了院试的盘口,赌的是“案首”的称谓花落谁家,现在已有数人风头正盛,大受欢迎。分别是司晨府的周舍人、下关镇的梁遇春等几位在司晨府内略有名声的学子。

    “老板,我压三十两蜀锦宋守郁得案首,座位号是乙卯。”刚进赌坊,李三就掏出三十两银票拍在赌坊的柜台上。

    “李兄,不可。”宋守郁急道。三十两,对于宋守郁来说,父母亲忙碌三年大概也才能赚这么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