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百炼尘仙 » 第十九章:秀才母亲爱显摆

第十九章:秀才母亲爱显摆

    小镇的清晨亦是不同于府城。

    毛色油亮的大公鸡跳上鸡圈的木栏杆,一声响过一声的打鸣声向人们报告着黎明的到来,一声声此起彼伏的鸡叫声中,小镇慢慢的睁开了惺忪的眼睛。几声犬吠,打破了小镇的宁静。新的一天开始了。

    “吱~”

    宋守郁手执书卷打开了房门,院子里,宋母捧着木盆正在喂鸡,将手中的一把稻谷抛洒出去后,宋母放下木盆,双手在衣角上蹭了蹭。

    “都考上秀才了,怎么还起这么早。昨日才回家的,也不好好歇歇。”宋母的言语中饱含着心疼。

    “我都习惯了娘,再说啦,一日之际在于晨。”宋守郁将眼神从书中拔了出来,看着宋母笑道。

    “什么习惯不都是养成的,明日可不许再起这么早了,多睡会。”宋母心疼不已,想让自己家孩子能多睡一会,别人家的孩子这会儿睡的正香呢,怎么叫都叫不起来,自家这孩子倒好,每日都是早早的起床,之前备考院试需要温书也就算了,现如今都考过了还这般辛苦。

    “嗯,好的娘。”宋守郁点头答应。

    “你就糊弄娘吧,每次都是答应的好好的,可第二天还是早早的起来了。孩子,院试都考过了,你平时就多歇息歇息吧,不然娘看着心疼。”宋母嗔怪。

    “娘,院试之后还有乡试,乡试过了还有会试。我正准备跟您和爹说的,我准备参加今年的乡试的。”宋守郁向母亲解释着。

    “你总是对自己这般苛刻,那劳什子乡试也不急于一时去考。你总不能刚回来又要准备出远门了吧?”

    “乡试还有好几个月呢。”宋守郁与母亲解释着乡试的相关事宜。

    宋母听闻乡试要去省城考,且一考就是大半个月,心中已经开始担忧起宋守郁远去省城能不能照顾好自己了。

    “守郁这么勤奋是好事。”此时宋父也已经起了床,从房内端着洗脸盆走了出来,听到宋母的嗔怪和唠叨,不由的撇了撇嘴。

    慈母多败儿,自家儿子这么勤奋好学,多好的事情啊。

    宋父的思想很简单,男儿就应该多勤奋多学习,惯着宠着可没有什么出息。遥想自己小的时候,想学习却没有这样的条件,这一直是宋父的一块心病,宋父总觉得自己是块读书的料子。

    “再勤奋也没有身体重要啊。”宋母闻言瞪了宋父一眼。

    宋父被自家娘子一瞪,便不敢再吱声了,只是用眼神表示对宋守郁的支持。

    陆陆续续的小镇上的人们都起床了,炊烟袅袅升起。下地的下地,上工的上工,一天的生活又开始了。

    用完早饭之后,宋守郁习惯性的手执书卷出门去了。早晨的小镇,人们都已经出门,路上的行人不少,时不时的有人和宋守郁打着招呼。

    “秀才老爷好。”

    “大爷,您还是同往常一样叫我就好了。”宋守郁一路纠正着人们的称呼,说的都快有些累了。

    “守郁,有时间去俺家玩玩儿呀,俺家秀儿老是念叨着你呢。”更有甚者,想要攀上宋守郁这个功名在身的读书人,欲把自家女儿和宋守郁撮和在一块。

    宋守郁不禁手忙脚乱,告罪了一声之后,落荒而逃。

    没过多久便到楚夫子院外的小竹林里。因此地在小镇上算是比较安静的去处,且宋守郁很久之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在竹林中读书更容易平心静气,效果会好一些,自那之后,宋守郁每日早起就有了来小竹林读书的习惯。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从《论语》读到《中庸》,竹林旁的小院内,楚夫子听到竹林中传出的朗朗读书声,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太阳已经到了竹林的上方,竹叶上的晨露也已经消散的差不多了,清脆的鸟鸣声在林间回荡,有翠鸟站在枝桠上一动不动的看着林间的书生。巳时过半,约莫着到了午饭的时间,宋守郁合上手中的书卷,抻了抻肩膀,走出小竹林,在小院门口行了一礼,随后转身向着小镇的东边走去。

    还是昨日的那颗大树下,还是昨日的那几个婶子和宋母,宋守郁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不禁抚额苦笑。

    “守郁,快过来。”宋母眼尖,看到宋守郁便远远的挥了挥手。

    宋守郁应了一声便快步小跑了过去。

    “来,快给娘再说说,你这劳什子廪生都有啥好处,你在家跟娘说的,娘没记住。”宋母向宋守郁问道,满脸都是骄傲的神色。

    母亲爱显摆的小毛病啊,越来越严重了。这个时候该怎么做,宋守郁还是晓得的,全力配合呗。

    “儿子往后啊就不用纳税了,兵役什么的也跟儿子无关了。”宋守郁配合着母亲慢慢的说着。

    宋守郁每说一句,宋母的脸上骄傲就多一分,眼神中透露着期待,示意宋守郁接着说下去。

    “儿子是廪生,廪生就是秀才里最好的那几个,衙门每个月都会给儿子一石米,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补贴。”宋守郁自然懂了母亲眼神的意思。

    “每年官府还会给儿子十二两的廪银呢。”

    听到这里,宋母一旁的婶子们都惊讶的出了声。

    “啊?每年还有十二两银子呢?不用干活就白给?俺家男人一年都挣不到这么多。”

    “等我回去也让我家孩子去考个秀才。”

    “你家二愣子还是得了吧,放牛挺好的。俺家狗蛋去考个秀才还差不多。算命先生可说过俺家狗蛋是文曲星下凡。”

    “就你家狗蛋还文曲星下凡?去镇上买东西钱都算不清楚。”

    听着婶子们的惊讶和争论,宋母脸上的笑容和骄傲更加的浓郁了。

    “还有呢,我听你说的还有什么跟县太爷平起平坐啥的。”宋母提醒道。

    记得这么清楚还说没记住?宋守郁满脸苦笑的表情。

    “是见了县令大人不用下跪,儿子也可以呈上拜帖随时求见县令大人。”宋守郁只得继续配合着母亲。

    “哪怕是儿子犯了罪,衙门里也不能打儿子板子,除非提学大人削了儿子的功名。”

    “呸呸呸,咱可不会犯罪。”宋母听到这里不由急着打断了宋守郁的话,对自家孩子不吉利的话,哪怕是假设宋母也听不得。

    “那是自然的,儿子肯定不会犯法的。”宋守郁向着母亲连连保证,宋母这才喜笑颜开。

    这个时候,一旁的婶子们又是羡慕又是惊讶的,让宋母的笑声止都止不住。一直走到家里头,宋母脸上的笑容都没有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