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悲欢期货 » 第一百一十五章 春季旅游

第一百一十五章 春季旅游

    为了增加公司的凝聚力,提振员工的士气,薛睿他们公司的领导决定安排一次春游,利用周末去三亚度假两天。

    这次旅行,公司包了一辆豪华大巴。因为车子足够大,也顺便邀请了部分客户同去同去。

    燕燕和“德国妞”答应了邀约。吃腻了海鲜、游遍了海南的她俩,面对这次集体活动,居然兴奋得像个孩子。

    人是社会性的,需要融入其中来感受到强烈的存在感。

    豪华大巴停在公司的楼下的停车场,晚上七点准时发车。六点左右薛睿就下了楼,在小区附近简单吃了些晚餐,就慢慢地往公司方向走。

    走近公司的时候,就看见公司楼下停着一辆夸张的大巴车,周围有不少人拿了行李站在那里。

    薛睿眼尖,在人群里一眼就找到了燕燕和“德国妞”。

    这两个女人就像是在演一出话剧,居然一人拖着一个不大不小的行李箱。就去三亚待两天,至于这么夸张吗?

    薛睿随身只带了一个大的塑料袋,里面随便放几件换洗衣服,然后是半条香烟,还有充电器和剃须刀。

    “德国妞”先发现了薛睿,她拉了拉燕燕的衣角,同时朝薛睿挥了挥手。

    薛睿这段日子的中午时光,都被这两个女人给包下了,应付的笑脸已经展现到了极致。这个时候竟没能再挤出笑来,只举起手来胡乱地挥舞着。

    和两个美女聊了没多久,车门就打开了。薛睿正要帮了两个美女去把行李放好,这时候钱千寻刚好路过,被燕燕叫住派了他搬运工的活儿。薛睿便说一声我先上去,就朝着车门走去。

    上车后,薛睿在前排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来。没多久,“德国妞”和燕燕也一前一后的上来了。

    看见薛睿,“德国妞”扭头和燕燕说:“我就不和你坐一起了,天天在一起也‘腻’了。今天正可以趁这个机会向薛老师讨教。你就自己坐在后面吧。”

    然后,“德国妞”就在薛睿的身边坐了下来。薛睿没想到中午的大课会临时改换成夜间的小课,无奈地摇了摇头,同时用眼神示意燕燕赶紧抢占后面的座位。

    燕燕嘴里嘟囔着“重色轻友”,然后,就在薛睿身后的座位坐下来。

    不一会儿,吴涛上了车,站在燕燕座位旁边说:“哟!还有个这么好的座位等着我呢。没人吧?没人我可就坐下了。”

    薛睿听了,对吴涛说:“别矫情了,还不赶紧坐下。有好的座位又如何?以前在公家单位里,人们往往羡慕给领导开车的司机,他们可以陪了领导去这里、去那里,风光得可以。其实,他们也只是负责把领导送到饭店门口,这饭店里的内容,并没有他们什么事。所以,你的这个好座位,也就是小车司机的座位。”

    “德国妞”听薛睿这么说,就扭头对燕燕说:“燕燕,我怎么听着薛老师说的话这么酸啊?”

    燕燕没有说话,吴涛道:“老薛就像我中学时候隔壁班的男生。因为隔壁班里有几个漂亮女生,我们班男生路过他们班的时候,经常会停下来看看。往往还没看到美女,就迎来他们班几个男生的怒目相视。”

    “德国妞”诡异地冲薛睿挤了挤眼,嘴角绽出一丝神秘的微笑。薛睿清楚地知道,不能再由着他们继续这话题,就赶紧转移话题对“德国妞”说:“我们最早认识的时候,大家只知道你是从德国留学回来的,就一直叫你‘德国妞’,你竟欣然接受,也不分辨、不纠偏。我一直就好奇,你究竟是哪里人啊?”

    “德国妞”指了指身后道:“和你的女神燕燕同是湖南老乡,只不过她是常德的,我是邵阳的。”

    “邵阳?那可是个民风彪悍的地方啊!”薛睿道。

    “德国妞”有些诧异地看着薛睿说:“你不光是知道,还蛮了解嘛。以前有过邵阳的女朋友吗?”

    薛睿笑了:“我了解的,不是你们邵阳光鲜的一面啊。有一次去行政部打印评论稿,遇到行政部的人正围在一起,我就上前去看。原来他们正拿着一张报纸在那里议论。那张报纸上有差不多一个整版,印着广州打击刑事犯罪的成果。那一整版上的罪犯,居然大多数都是邵阳人。”

    “是哦,邵阳人打架很凶的。”

    薛睿补充道:“我这么说,一点也没有诟病和调侃的意思。仅仅因为我们AH人也有着和你们邵阳人类似的遭遇。”

    “德国妞”仿佛来了精神:“说来听听。AH我还没有去过,省会是合肥吧?合肥怎么样?”

    薛睿道:“这话题可有的聊了。你且保留耐心,容我慢慢道来:也许是因为地处华东地区,AH人心目中理想的圣地,就是大上海。一则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二则但有可能,必赴上海。

    “而上海人不待见AH人,也是出了名的。当然,这也怪不得上海人。这其中有历史原因:AH历史上就是水患不断的地区,从前每逢灾害总有很多流离失所的人逃荒要饭,没少打扰到上海的清净;二是同样是因为穷,皖北地区自古以来就匪患不断,比如捻军。也因此,他们很多时候为了饭碗会用到非常手段。

    “AH人对大上海,当然也有贡献,但这贡献,放在全国人民对大上海的贡献的海洋里,也会被稀释得差不多了,不提也罢。到不如大大方方说说AH人对大上海的各种‘祸害’。

    “AH人去上海滩,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带着学问进去的,有带着全村老小的希望进去的……这其中,总难免有坏人,但因为去的人太多,比例再小,乘以基数也让人眼晕。

    “有点本事进去的还好,凭本事吃饭,凭打怪升级。而大多数没有本事没有本钱的人,去到那里,想抢到饭碗,就没那么简单。

    “比起东北人到哪里都惦记了垄断洗浴行业、徐谋公交行业的大手笔,AH人就没那么牛逼。

    “他们的目光盯上的,多是小商小贩的地盘,或是保姆行业,再或者运输等行业的掮客。

    “而这些地盘的获得,从来不会简单。必要的时候,要靠捻军的血性传统,带领我们的脚步。

    “所以,上海一公布打击刑事犯罪的名单,总能在被打击的‘名单’中见到不少AH人。这就是我说AH人与你们邵阳人有类似遭遇的地方。同病相怜吧。

    “然而,不管上海人如何不待见,AH人必然会源源不断地涌入大上海。这是宿命。

    “你刚才问我合肥怎么样。这么说吧:AH能不能崛起还不好说。因为限制AH崛起的因素太过复杂。而合肥,一定会在不经意间突然崛起,这是历史的必然。

    “关于这个历史必然,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中科大,另一是朱元璋。而这两样完全不搭的事,要分开来说。

    “关于中科大,人们太喜欢去说及当年河南的遗憾和AH的远见。但中科大到合肥,无论怎么渲染,都有历史的偶然。不过,中科大之后是有机会和条件重回BJ的,但他们选择了留下。

    “名校,所谓国之重器。它们通常会受到所在城市的影响而发生着变化。比如兰州大学,曾经是多么牛逼的大学。而现在,因为兰州这座城市的日渐沉寂而渐渐失去了从前的光环。而中科大,却在合肥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不仅没有贬值,反而熠熠生辉。

    “任何看似不搭的事物,最终能够和谐统一,存在的合理性必然是建立在共同进步的基础上。

    “所以,中科大在合肥璀璨夺目的存在,更是一个关于合肥崛起的预言。

    “再说朱元璋,前面说到AH在历史上最被诟病的两点,一是要饭二是匪患。然而,偏偏有这么一个朱元璋,集要饭与土匪为一身,却最终能逆袭做了皇帝。朱元璋的存在,也因此给AH人加注了一个全新的定义——化腐朽为神奇。

    “除了朱元璋,AH的名人里还有曹操、李鸿章、胡雪岩……

    “而这些人物,仿佛都不是那么中规中矩的存在。但都有一些些化腐朽为神奇。不是吗?

    “邓稼先和杨振宁这两个AH同学,在同一个时代以完全不一样的方式闪耀着各自的光芒,像极了‘上帝之手’和‘世纪进球’出现在同一场比赛中。

    “以地域命名的商人组织,有名的,要数徽商、晋商。

    “晋商讲‘关公’,徽商讲‘公关’。AH人最擅公关。

    “AH人非常注重文化。不过,他们注重文化的‘点’,是‘学而优则仕’——比起对财富的追求,AH人似乎更在意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以,AH人做官,通常是一把好手,而且能一路做上去。这对AH或合肥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留给你们以平视的角度去看合肥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有时间赶紧去合肥走一走看一看。过几年,怕是须仰视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