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末山河劫 » 第二百二十六章 转移

第二百二十六章 转移

    宋军收复了幽云十六州,很多人也愿意回到自己的故土来定居。

    对他们而言,再也没有战火纷飞的战乱了。

    唯有一片祥和与宁静。

    赵与芮和赵与莒简单商量了一下重新建立汴梁的情况。

    汴梁城历经战乱已经再也不复百余年前的盛况了。

    赵与莒当初既然立下了天子守国门的誓言,就绝对不是当一句空话。

    现在的临安过于安逸了,这会让整个大宋的朝堂享受安逸的状态。

    事实上,现在的大宋朝堂已经有一些这样的情绪了。

    一个王朝,限制他扩张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最大的因素莫过于朝堂内部的因素。

    一个朝堂的都城,或者说朝堂上很多的核心人物都在繁华富庶的地区享乐,自然不会体会边疆的痛苦。

    他们如果对享乐的生活习惯了,就会失去开拓进取的精神。

    自古以来,从南向北打,除了硬性条件以外,朝堂上的人的心理也是很重要的影响。

    都以为淮水、长江是天堑,不可逾越。

    躲在大河的后面,享受着可以享受的一切。

    他们继承的是先人浴血奋战而来的土地,却在他们的安逸中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葬送了。

    这是绝对赵与莒和赵与芮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事情。

    因此他们打算在汴梁重新建立北都,每逢战事,所有的朝臣帝王必须亲临北都。

    更有甚者,若是战事紧张,朝臣甚至要到幽州地区。

    赵与芮和赵与莒双方商议之后,随即开始调运物资重建北都。

    大量的物资开始朝着北方运输,北方的城池大兴土木开始建设。

    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幽云十六州所有的城池武装到牙齿。

    水泥城墙,铁火炮、三弓弩炮等等军械全部按照最高规格进行武装。

    淮河铁壁的守军缩小至原来的五分之一,将更多的援军调往北方。

    很多的富家子弟也开始朝着汴梁城聚集。

    他们也知道,那是除了临安外,未来的绝对中心之一。

    富人想要变得更加富有,他们就一定会想尽办法。

    汴梁城的重新建立,会吸引到一大批的富户来到汴梁。

    这里的宅邸都可以拍出一个天价。

    大宋正好比较缺钱。

    既然这些富商愿意,那么大宋也就是顺水推舟,趁机赚上一笔。

    整个大宋的中心都开始向北移动。

    当一切都安稳下来的时候,赵与芮等人在云台再度召开了作战会议。

    这次他们争论的焦点是接下来的主攻方向。

    辽东甚至是三大部地区,还是河西走廊以及原本的西夏故土。

    事实上,这两片地区都不算特别富庶。

    原本的西夏地区被铁木真临终前的那道遗命彻底摧毁了。

    若是大宋收复了那里,也不会有多少的子民,更不会产生田亩、赋税,最多是有一些牛羊、马匹进账。

    当然辽东到三大部地区也不是膏腴之地。

    三大部地区现在还没有开发,因此广袤的黑土地还没有妥善的利用。

    再者,在大宋这个时期,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和人口挂钩。

    辽东和三大部地区地广人稀,渺无人烟。

    这些地方的人口都不算非常的充盈,就算打下来实际上短期内并不能强化国力。

    但这都是战略要地。

    赵与芮认为,目前的大宋和蒙古的战事当中已经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接下来要彻底的打垮他们,首先便要突破长城的封锁。

    长城对于大宋来说是宛如守护神般存在的绝佳防御,但也是一种限制。

    宋军每次突破长城防线的话,心态都非常的失衡,似是进入到了一片陌生的地区一样。

    外围的封锁还是相当严密的。

    宋军不得不分出一大批部队部署在漫长的防线上。

    而蒙军却可以龟缩在大漠之中,适时出击,给宋军以沉重的打击。

    赵与芮从来都不是一个防守专家,他是一个喜欢主动出击的人。

    赵与芮摊开地图说道“诸位,我想大家都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所以我就不再多陈述了。”

    “我们如果想要突破蒙军的封锁线,就必须要将他们对我们的包围彻底打穿。”

    “六盘山西北地区,那里是我们的肋部。”

    “蒙军随时都可以从肋部对我们的关中地区发动突袭,若是我们的门户地区失守的话,他们就可以调动我们的主力大军四处奔波。”

    “这样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辽东地区还可以依托长城来防守,但是我们的肋部必须要想办法早些解决了。”

    李平荆也颔首道“殿下说的正是啊,之前的幽州会战,蒙军只不过是一小股部队在北方边境和原来的西夏地区游弋了一下,就牵制住了我们二十五万大军。”

    “我大宋以百姓为本,从来不会抛弃百姓,这是我们崛起的关键。”

    “可是现在,这样不断地牵制我们的主要力量,会让我们在将来的作战中有着巨大的劣势。”

    “解决我们的肋部危机刻不容缓。”

    众位朝臣也都是老油条了,自然明白这其中的轻重缓急。

    而且这之间的紧迫性,也是他们无比在意的。

    安逸的情绪渐渐消散,朝臣们的面色也都凝重了起来。

    争论了一上午之后,赵与莒最终拍板。

    端平二年的春天起兵,集中力量朝着六盘山进发。

    目标就是夺取原本的西夏旧土地区,若是允许的话,那就趁势收复河西走廊。

    蒙军想必也会卷土重来,他们肯定不甘心上次的失败。

    蒙哥汗在哈拉和林大怒的斥责了临阵逃跑的蒙军骑兵主将,再一次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库里勒台大会基本上对大汗也没有限制力了,谁兵权在握,谁腰杆子硬谁就是老大。

    蒙哥既然掌控着整个大蒙古国的力量,那么所有人都必须服从他的意志。

    蒙古认为,宋军暂时不会跨过大漠进攻,那么可选择的目标自然就是辽东和西夏地区了。

    之前在幽州地区大打出手,按照赵与芮额思维,肯定会转移战场。

    西夏故土,那里很有可能就是赵与芮下一次进攻的方向。

    蒙哥思索之后,立刻传令擂鼓举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