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末山河劫 » 第二百三十二章 强攻

第二百三十二章 强攻

    蒙军和宋军的战略战术针锋相对,他们互不相让,就是为了给予对方最大的杀伤。

    蒙哥和赵与芮也并非意气之人,动不动就会上头掐架。

    他们是最高的决策者,要以最冷静的态度来决策战局。

    不会因为一次的失败就那么倾巢出动必须报仇才行。

    赵与芮和蒙哥都想给对方较大杀伤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都是在给自己争取利益。

    首先,对于赵与芮来说,只要能给蒙哥以巨大的打击,那么蒙哥将来在漠北草原上必然势弱,到时候再打的话会轻松许多。

    可对于蒙哥来讲,大宋的进攻节奏太快了,如果大宋一直这样无休止的进攻的话,那么大蒙古国实在是扛不住了。

    大蒙古国的经济水平不如大宋发达,人口也没有宋人那么密集,要想短时间内恢复战争的创伤那几乎是天方夜谭。

    大宋依靠着庞大的国力才可以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蒙古,但是蒙古没有那么庞大的国力啊。

    以前的蒙古还可以靠着皇子西征来劫掠许多的财富,可现在,随着蒙哥的即位,四大汗国脱离了大蒙古国的管辖范围。

    大蒙古国的扩张方向被限制住了,唯有直面大宋,再想西征那也不能越境。

    而且四大汗国与蒙哥的关系都非常的一般,他们并不想给予蒙哥什么帮助,对于他们来说,坐看蒙哥的衰落也是一件极其有意思的事情。

    更何况察合台汗国、钦查汗国这些本来就和蒙哥不和的那更是在旁边交手称快。

    蒙哥越是忙得焦头烂额的,他们就越是高兴。

    察合台汗国甚至还派遣了时辰前往大宋请求通商。

    同为草原部落,察合台汗国进攻蒙古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和大宋通商,用牛羊、马匹和西域的财宝来换取大宋的丝绸、瓷器和茶叶他们还是很愿意的。

    这也是现在大宋的马匹生意越来越好做的原因之一。

    外部环境对于大宋来说那是不断地改善,对于蒙古来说那是不断地在恶化。

    多重压力之下,不得不让蒙哥重新思考对付大宋的方略。

    思来想去,蒙哥想到的办法很简单,倾尽全力给予宋军最大的打击和创伤,只要宋军损失惨重,那么进攻的步伐就不会有那么快了。

    而他也可以在这期间休养生意,恢复实力。

    但是这样对于战损比的要求就很高,而且必须是大胜。

    可蒙哥踌躇满志,刚刚踏上战场,稍稍占了一点点便宜之后,就立刻被赵与芮教做人了。

    四万铁骑,顷刻之间烟消云散,蒙哥就连后悔和犹豫的机会都没有。

    摆在他面前的唯有冰冷冷的事实,那就是他损失了绝大部分的有生力量。

    若是继续这么下去的话,别说拖垮大宋了,蒙古自己都得搭进去。

    有了这些想法之后,蒙哥也就看开了点,不再和宋军纠结得失了。

    堂堂正正的开战,蒙军战力绝不比宋军弱。

    不,本来就比宋军战斗力更强。

    西平府,蒙军不断地加深壁垒营盘,城池当中的人们开始在街坊当中修建一些可以用来防御的木塔楼。

    这些木塔楼参考了当年杜杲的设计,以木塔楼为支点,周围的房户都会在木塔楼的覆盖范围内。

    木塔楼上是精英的弓弩手,他们负责打击地面的部队。

    而木塔楼下面则是一个铁火炮阵地,四门铁火炮围成了一圈,即使是在城中也可以针对街道当中的宋军开火。

    蒙军的多重布置都是根据宋军可能的进攻方向来的,因此蒙哥也算是信心满满,静候宋军的攻击。

    宋军大军在赵与芮的率领下来到了西平府附近。

    其他的几路人马也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扫荡了过去,所到之处,百姓无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宋军当中有原本的西夏遗民,赵与芮将这些西夏遗民分为了几个部分,由各个将领带队前去劝降那些守备的将领,同时发动当地的百姓,共同举事。

    这点倒是收到了巨大的效果,不少的城池和村庄都兵不血刃的拿下了。

    那些守城的将领也不是蠢材,他们何尝不知道,现在的大宋势力强大,已经不是蒙古人轻易就能对付掉的存在。

    这些人本俩就打算过一些轻松的日子,现在大宋实力强,他们也不介意在大宋的手底下任职。

    总之风吹两面倒,这些墙头草还是有不错的利用价值的。

    赵与芮认为这些墙头草虽然不能委以重任,但是可以给其他人树立一个形象。

    那就是投降了大宋,他们的待遇仍然不会太差,如果死心塌地的给蒙古人效力的话,不好意思,那就不是战后请降就能简单了事的了。

    宋军一路攻入了西平府的城下。

    赵与芮麾下五十余万大军团团围住了蒙军,蒙军在城池当中随时准备和宋军决一死战。

    宋军则不慌不忙,来到了西平府城下并没有打算直接攻城。

    宋军似乎在盘算着什么,蒙哥不是很清楚,只是偶尔派遣一些部队前去夜袭宋军。

    当然宋军的防备还是非常严密的,蒙军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无功而返。

    过了十几天,蒙军的想法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一位蒙军士兵都不耐烦的说道“丫的,你要打就赶紧打,只围不打算什么?占着那啥不那啥么?”

    蒙军的抱怨赵与芮当然是不知道的,他正在等所有的物资到位。

    他在附近的一个山坡当中大致看了一下城内的状况,明白了蒙哥是想要打巷战。

    赵与芮决定用绝对的炮火来洗礼教育一下蒙哥。

    巷战,那不是谁都能打的。

    没有火力优势就老老实实地在外面野外作战就可以了,偏偏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学宋军的战略战术,那只会东施效颦。

    宋军的炮石运输完毕后,旋即准备开始攻城。

    九月十六,宋军十数天的等待和准备可不是白费的。

    五千门铁火炮和一百万发炮石。

    宋军可以轮番轰炸一百万频次,饶是炮石的爆炸力远远不如现代的炮弹。

    但是一百万次的炮击也绝不是现在的蒙军可以扛得住的。

    他们不是造了一些木塔楼么?好啊,那就是宋军的活靶子。

    宋军想什么时候打那就什么时候打。

    拂晓之后,宋军终于开始发动了攻击。

    宋军部队带领着大量的铁火炮部署在城门外。

    当蒙军发现的时候,宋军五千发炮石齐声声的发射了。

    “轰隆隆~~”

    “嘭嘭嘭”爆炸之声在城头上此起彼伏的产生着。

    爆炸产生的劲风直接吹飞了不少城头上的人。

    城头上的蒙军别说猝不及防了,才刚睡醒就被震得耳朵不清楚了。

    回回炮集中于一点之中,数百巨石朝着一处城墙疯狂砸击。

    在宋军猛轰了一上午,倾泻了数万发炮石之后步军才开始向前推进。

    蒙军抗过了一波巨大的打击之后,以为终于到了自己的反击时刻,第二波炮击就开始了。

    西平府的城墙饶是水泥加固过,也经不起如此多的轰击啊。

    蚁多咬死象,这城墙在扛了宋军十万发炮石和数千巨石的轰击之后,最终轰然倒塌。

    宋军步军填平护城河后,上万宋军开始呼啸的冲击,杀入城内。

    城池中的蒙军开始后撤,他们有着事先准备好的防御阵地。

    蒙军也和蒙哥训练了很多次了,自然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宋军如此快速的破城。

    他们找到了自己实现分配好的营地,静待宋军的突击进攻。

    可是宋军的动作似乎又慢了下来。

    宋军又开始了不急不忙,不骄不躁的行动。

    他们慢悠悠的驻守在城南的城墙附近,既不进攻,也不防守,只是在部署阵地。

    蒙军不知道宋军在搞什么幺蛾子,就是做好自己的本分,等着宋军动作。

    九月十九,宋军的铁火炮阵地全部前移到了城南的城墙附近。

    当蒙军以为宋军要开始进攻的时候,回应他们的是宋军冰冷的炮弹!

    “轰隆隆~”

    “砰砰砰!”炮石在庭院中、木塔楼下炸裂!

    击飞的碎屑将无数的庭院全部击倒。

    整个城南两里地的范围全在宋军的炮火覆盖之下。

    宋军五千门铁火炮丝毫不顾炮石的消耗,就是在无尽的宣泄着自己的不满。

    炮石汇聚而成的钢铁之龙仿佛席卷了整个西平府的天地之般。

    每一个庭院,就算是炸塌了,也得再炸个三四遍。

    要确定每一个地方都不能允许蒙军的存活。

    宋军就是这么暴力推进的!用的是火炮开路。

    虽然蒙军可以躲避在砖瓦之中的,但这样毕竟不安全,谁都是怕死的,于是蒙军开始纷纷后撤拉远和宋军的距离。

    宋军的炮石储备相当充足,现在也只用了不到五分之一。

    宋军每天都在将铁火炮阵地向前移动,每天都在用全新的炮击给予蒙军全新的体验。

    整个九月,蒙军都是在炮火的呼啸中度过,他们完全没有按照蒙哥的构想,和宋军在借道巷口展开肉搏战。

    他们成为了城池当中的耗子,只是不断地逃窜,寻找一处安全的栖息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