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举鞍齐眉 » 第二百九十六章 新的旅程

第二百九十六章 新的旅程

    这消息让高世海也颇感意外。

    “这事先前怎地没听你禀告过?”目光不善盯着安排关键位置上的心腹,他声音里带着几分隐忍的怒意。

    陶都统见状,心里暗道不好,忙跪下来请罪:“末将该死,事先没有觉察,是刚才安平侯爷提起,小的才想到那件事上的。”

    高世海坐回龙椅,对殿内众人扫了一眼,满脸疑惑道:“此事里面,看来有不少蹊跷。他们人到了哪里?这东西怎会在塘沽口呢?”

    陶都统忙禀道:“听说,他们运气不好,在那里遇到了大风浪,沉船了。所带之物全都落水了。”

    安平侯在旁边听了,不由提出自己疑问:“如此重要之物,难道他们就没人下去捞?”

    陶都统忙转过脸来,对他解释道:“怎么没去捞?只是当时风浪太大,把人救起来已经不错了。”

    高世海拧眉沉思了片刻,对儿子吩咐道:“派人跟踪他们,看不能找到玉玺的下落。”

    听到父皇直接下命令,高嘉祯连声应下了,又问道:“若他们身上没有呢?要不要在半路上截杀。让他们去不了南楚?我听大姐曾经提过,老宁国公这位姨娘,跟那位文氏女走得近。况且,竹述先生如今入朝,文渊书院已然解散。齐七公子此去,十有八九会跟在文曙辉身边学习。”

    高世海起事前的盟友,现大梁翰林院的掌院学士龚志友,想到以前的同窗文曙辉,如今在南楚官拜帝师太傅,心里颇不是滋味。此刻听到竹述的弟子要去投奔他,不知出于什么想法,提议道;“……不如咱们在这位七公子身上做文章。微臣听说,凤梧先生上次的反间计颇为凑效,现在南楚臣君间,已然出了大问题,不妨……”接着,他把如何派细作在南楚君臣间,再添一把火的计划,趁此机会提了出来。

    高世海沉吟半晌,目光不由转向安平侯和陶都统。

    见圣上这是征询他的意思,吕耀祖朝龚志友望了一眼,渐渐明白他背后的意思,忙在旁边附和。

    而兼管金吾卫和锦衣卫的陶都统,听到这个主意,心里连连叫苦。

    心里想道,你们文臣拿主意,想一出是一出。哪里知道下面的兄弟,执行实施起来,是多么为难。

    就拿上回追杀葛将军一事来讲。自从他们失手被擒,有两人被抓,严刑铐问之下,最后被迫供出了暗卫组织在南边的驻点,由此损失了不少人手。

    以至于后面,南楚宫内发生的失窃事件,他派去的新手,至今都没查出行事之人到底为何方神圣。

    见他面带犹豫之色,高世海心里先存了几分不快,忙问陶毅道:“陶将军,刚才龚学士的提议,不知可否实行?”

    陶毅听到自己被点名了,逼到这副田地,他也只得硬着头皮勉强应了下来。

    “末将这就安排去……”

    高世海点了点头,鼓励众人道:“咱们只要熬上一年载。派到西北接手唐齐二将的田姜两位将军,如今在那里已初步树立起威信了。到年底的时候,只等咱们腾出手来,再去收拾南楚的君臣……”

    众人听到这话,精神不由一振。

    太子高嘉祯在旁边察言观色,见父皇此话一出,殿上几人面上明显恢复了些许斗志,趁机跟高世海提议道:“父皇,儿臣觉得,咱们大梁政权已经初步企稳,到明年是时候在朝臣中间,进行吏制改革了。像那齐府、厉府那些旧朝勋贵,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何必让他们占着那些位置……”

    高世海听后微微点头,待仔细打算了屋里众人的反应后,对儿子道:“皇儿此言不错。等明年稳定下来,是时候重新洗牌了。在座诸位加把劲儿,熬过这段日子,过不了多久,都会有个锦绣前程的。”

    此话一出,殿下众臣纷纷跪了下来,山呼我主圣明、谢主隆恩之类的。

    养心殿发生的这幕,当天晚上,就有人将消息传到了在府里养伤的齐峻耳中。

    听到这一情况,齐峻从床上一跃而已,知道自己的试探凑了效,忙秘密安排人去给藏起来的郦先生送信。

    待一切安排妥当,齐峻重上听风阁,望着南边的方向,喃喃道:“乖儿子,在南边好生等爹爹。明年,明年咱们就可以一家团圆了。”

    而他此时惦记着的乖儿子,正坐在马车上,兴奋地跟他小舅舅,一路手舞足蹈地问东问西。

    “舅舅,车一动,路边的树影,为什么都要朝后面倒退?”小葡萄自从上了马车,路上遇到什么新奇之事,总要问个子丑寅卯。

    可偏偏文执初只是不到十岁的小孩,他便是再聪明,哪里又懂得了那许多。

    有时候,问到了最后,只得请他姐姐亲自出马,应付自家此位心智初开的好奇宝宝。

    这个问题,一下子又把文执初难倒了,他歪着脑袋想了想,最后嚅嚅道:“那是车在动啊!”

    “可是,是车在动,为何它们也在动呢?”不太满意这解释,小葡萄望着路边急驰而过的景物,仍不死心地问道,两只大眼睛一闪一闪,一副不得真理誓不罢休的样子。

    这小模样将他母亲舒眉给逗乐了。

    心想,这孩子心智开发得也太早了,才多大一点年纪,就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了。

    不过,儿子的状态,让她感到颇为自豪和欣慰。

    自打她回到南边,日夜守着小葡葡开始,便有意识地培养儿子各种能力。尤其是三岁以后,面对小家伙层出不穷的“为什么”,舒眉是来者不拒,耐心耐烦地解释,并在中途启发他思考。搞得小家伙如今,像是陷入了一怪圈,刚弄懂一个疑问,转身又引申出更多与之相关的问题。

    因此,作为自作俑者,舒眉感到颇为骄傲。她的小葡萄在引导下,学会了联想、思考甚至简单的推理了。

    突然,窗边传来小弟文执初的声音:“大姐,你快来瞧,江上面有艘好大的船只!”

    舒眉闻言,心里不由纳闷。

    小弟执初从小跟着爹爹,应该见过大船只了,怎地这时会如此少见多怪?!

    想到这里,她挪到前面,朝文执初手指的方向,望了出去。

    果然,扬子江边停着一艘巨大的帆船,船身似有几层楼那么高。

    埠口的船工,正要管事的指挥下,朝岸上卸货。周围像这么大的船只,还有好几艘呢!此时,码头边一片繁忙的景象。

    看到此情此景,舒眉不由一愣,心里忍不住暗想:这些船只,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装的什么货物,竟然能造得好几艘这样的船只,那背后的老板,定是实力不凡。

    她在那儿这样想着,突然,旁边的马车在路边停了下来。

    舒眉正要纳闷,没一会儿,坐在前面一辆车的番莲跳了下来。

    “姑奶奶,前面探路的辛护卫派人来说,今天可能上不了船。说是老船工看了天气状况,今晚可能有飕风,他们要赶在天黑前抢着将船上的货物抢上岸呢!”

    舒眉一听,知道此事的严重性,忙让辛护卫赶去安排客栈,就地歇下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