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举鞍齐眉 » 第五百二十一章 扑朔迷离

第五百二十一章 扑朔迷离

    影十三不敢隐瞒,忙禀道:“小的听说,四爷潜入鞑靼大营后,临时有什么急事,提前让尚兄弟离开了!”

    暗卫的话,让齐屹面色顿时阴沉下来,心里却暗道,到底是什么急事,让四弟连贴身的护卫都派走了?

    齐屹沉吟半晌,最后对影十三吩咐道:“你歇上一宿后,明早带着太医赶赴边关,你赶到后,要亲眼辨一辨那名救出来的人,务必将他身份认出来。”接着,他将齐峻身上不为外人所知的一些特征,尽数告诉了对方,最后还告诫道:“今晚你就留在听风阁休息吧!莫要惊动府里其他人。”

    黑暗中那道人影抱拳后,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站在窗口,齐屹望着远处黑黝黝的山影,脑海里的思绪如巨涛在翻腾。

    高家竟有余孽逃到了漠北,难怪自己把京城周边地区搜了个遍,硬是找不到他们的蛛丝马迹。

    难不成,四弟这回又着了他们的道?

    可达穆太子的死,又是怎么回事?从已经得来的消息来看,鞑靼此次退兵,跟他们太子之死有莫大关系。若不是四弟下的手,难不成是对方起了内哄?

    齐屹望着天边闪烁不停的星子,将西北的局势想了又想。

    也不知过了多久,待外头亲卫敲门声响起时,东边的天际已经微微泛青。

    “爷,宫里有消息传来,说是陛下昨晚兴奋得一宿未眠,今早要召集群臣开大朝会,商量把西北的兵移师到南边的事宜。”尚墨跨进门槛后,直接奔到窗边,对着齐屹背影直接禀报道。

    齐屹倏然一惊,从沉思中回过神,转身朝门外喝道:“来人,赶紧备马!”

    见他如此急忙,尚墨追在他身后道:“爷,您一宿未眠,要不要来碗参汤提提神。”

    齐屹没有理睬他,只是交待道:“你给影十三安排两匹快马,务必让他们尽快赶回边关。”说完,他步履匆匆下了楼。

    没过几天,大楚边境大同城西北角一座府第门口,两道身影从马背跳了下来,跟门房交涉几句后,就被迎进了府内。

    没过多大会儿,一位须发半白的老将军,从正屋里头迎出了来。

    屋内除了低低的呻吟声和翻身的响动,就再没有丁点其它声音。过好一会儿,就听得有人道:“这位伤者若不是意志坚韧,怕是撑不到今日。万幸的是,施救及时,情况不算坏到极点。”

    他的话音刚落,屋里其余数人,皆长长吁了一口气。

    “王大人,不知他何时能醒过来?”与医者一同赶来的青年武士问道。

    王太医抬眸瞅了他一眼,道:“那就要看他的命数了。有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一辈子都这样躺着,有的几个月就醒来了……”说到这里,他似是想起什么,朝那名武士问道,“你可辨识出他的身份来了?”

    青年武士摇了摇头:“他身上多种灼伤,早已不是原来的样子,国公爷言及的特征,都派不上用场。”

    屋内其余众人,摇头的摇头,叹惜的叹惜。

    等了多日,没想到最后等来的,还是这个结果,齐敬熹忍不住烦躁起来,冲着王太医道:“没别的法子了吗?哪怕醒来片刻功夫,让人知道他的身份也行。”

    王太医摇了摇头:“若是能醒过来,他的这条命老夫也就能救下了。此事为难之处在于,咱们不知他的身份,不能对症下药地在他耳边说话,换醒他的意识。若是知道他是谁,这事就不难办了。”

    听了他这句话,齐敬熹失望之余,不禁腹诽道:这不是废话吗?要是知道他的身份,本帅还这般着急?

    峻儿生死未卜,此人未必知道太多,而且他的舌头已失,不知会不会写字。若是个目不识丁的大老粗,既便醒过来,恐怕也解不了自己的燃眉之急。

    想到这里,齐敬熹忍不住伸过手去,去摸查这人的右手手指。

    这一摸不打紧,让他生出几许异样来。

    这人的手心滑嫩,几个指头间的厚厚的老茧,一触便知不是从小拿刀剑的手掌。

    显然,这人不像是在军中呆了很久的人,否则,也不会有这样一双手。

    不是军中之人,怎会在军营里被捉住呢?

    要不是他再三确认,觉察出侄儿的骨架子比此人要魁梧一些。他没准真的要把此人认成峻儿。

    他那侄子从小跟着竹述先生念书,手指上多是握笔的老茧,跟握剑的武将自是大不相同。

    但是,此人到底是何人呢?为何鞑靼要将他折磨得死去活来,还拔掉了舌头。显然,他定是知道了什么了不得的惊天大秘密。

    齐敬熹念头一起,忙叫亲兵吩咐道:“安排下去,让肖将军和尤将军到大同和东胜查一查,看这两座城里,有没有什么读书人失踪过。年纪嘛,二十五到三十岁左右的样子。”

    他这命令刚下达时,众人皆是一愣,随即有人会过意来。

    王太医也跟着去查看伤者的手掌,末了,他满怀敬意朝齐三将军揖首道:“将军果然明察秋毫,原来此人并非军中之人。”

    他的话音刚落,帐内一阵沉寂,只过了片刻,大伙就窃窃私语起来。

    “不是军中之人,怎地被鞑靼捉住的,还快被打死?”

    “莫不是蛮子们窃取了咱们大楚情报看不懂,随手抓了个道行不浅的先生,去给他们解惑?”

    “没这可能,咱们守在这儿半年多了,何曾听说失窃过什么东西?”

    一时之间,大众议论纷纷。

    齐敬熹也理不出什么头绪,挥手遣散了众人,叫了那名青年武士到书房去问话。

    “你们爷有什么交待?”盯了那名青年武士两眼,齐敬熹认出,那人似是齐氏一族的暗卫中人。

    影十三朝他一抱拳:“爷命令小的给将军带来这个。”说着,他从衣袖里取出一封信来。

    齐敬熹伸手接过,当场展开来看,过了良久,他重新抬起头,说道:“你回去跟屹儿说,那人十有八九不是峻儿,让他不必担心。还有,你去转告他,即便鞑靼撤兵,本帅也不会掉以轻心的,让他只管放心处理南边的战事。”

    影十三点头,正要告辞离去,却被齐敬熹一声叫住了:“来西北之前,你是在哪里当差的?可曾有南边的军情?”

    影十三愣了一处,确认道:“将军指的可是山东那边?”

    齐敬熹点头:“此次鞑靼撤离之前,咱们捉到一名鞑靼的军官,听说他们似乎跟邵家有所勾结。”

    影十三听到这话,不由大惊,失声道:“当真如此?难怪……难怪……”

    “难怪什么?”齐敬熹蹙起眉头。

    影十三单膝跪地,禀道:“小的该死!竟然将一道紧要的军情忘记告知国公爷了!”

    齐敬熹不解,忙问道:“什么紧要军情?与鞑靼有关的?”

    影十三点点头,见他不是外人,便解释道:“咱们两人从山东赶回来时,在路上曾遇到过两名身形魁梧之人,当时小的就怀疑,可能是漠北那边的,本来小的要继续追查下去的,没曾料到,爷密令小的赶紧回京,就让那两人溜走了。”

    暗卫的话,让齐敬熹陷入沉思,过了好半会儿,他吩咐道:“你先不忙回去覆命,在府里休息半日,明早再启程,随便给老夫带封信给屹儿。”

    ※※※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周知府的后花园里,此时正锣鼓喧天,人声鼎沸,戏台上的伶人依依呀呀唱得正热闹,引得戏台下一众人等满堂喝彩。

    戏台对面的观戏楼二层的灯影里,一位着装简洁的年轻妇人正襟危坐在那儿。脸面虽对着前方的戏台上,眼神却飘忽迷茫,思绪似是早已不知飞到哪个角落去了。

    突然,一阵夜风拂过,将她旁边的纱幔带起,挡住了她的视线,才让她倏地回过神来。

    “殿下,夜里有些凉,您还是把斗篷给披上吧?!”见她似是要站起身来,一旁的端砚忙不迭地上前,要给她披上。

    等衣物上身,舒眉双手扯了扯,转过回头问端砚:“下午方卓那儿可还有消息传来?”

    端砚知她心中所想,忙垂了眼帘答道:“不曾!想来上午的那则消息,是最新的吧?!”

    舒眉眉头微紧,心里紧接着翻江倒海起来。

    都第三日了,葛曜那边竟还未赶来,难不成他救舅父和表兄时,出了什么意外?不然,按脚程也不该还没音讯。而且他们当时是骑着马赶过去的。

    想到这里,她不由有些惶急。

    虽说她如今所在的这建宁府比松溪镇安全多了,可到底不是久留之地。葛曜那边不知遇上什么变故,竟然到现在都没赶来。

    早知舅父他们这般不知自爱,当初就该拒了与他们同行。

    如今耽搁在半路上,举步维艰,着实让人为难。

    正这样思忖着,陪在她身边的蒋妈妈安慰她道:“殿下不必担忧葛将军,他功夫那般了得,定不会出什么事的。”

    舒眉不由叹息了一声:“我焉能不知他的能耐?!只是有些事,光凭单打独斗的能耐是不够的。毕竟,他把人手都留了下来。”

    蒋妈妈想了想,说道:“殿下,若是等他不来,不如让周知府想办法借兵,护送咱们到岭南?”

    舒眉想了想,喃喃道:“若他再过几日不回,真的只有这条路可以走了。”

    说完这个,舒眉突然想起什么,忙命端砚把方卓请来。

    “你就说,跟他商量葛将军的事!”舒眉吩咐道,一转身就瞧见文小弟满是忧色的小脸。

    “大姐,是不是葛大哥遇到麻烦了?”文执初惶急地问道。这几日,他虽没从大姐的神色瞧出什么端倪,从守护着他们的侍卫那儿还是嗅出了几许不寻常的意味。

    舒眉不欲他慌张,忙安慰文执初道:“不过路上耽搁几日,怎么就把你吓得这样了?咱们如今住在知府家中,横竖安全得紧。”

    听到大姐的安慰之语,文执初稍稍安定,沉默了片刻,他又道:“知道一路上这么乱,大姐不该亲自出来的,执儿一个人出来就行了。”

    他这人小鬼大的话语,不禁将舒眉逗乐了。

    “你?就凭你这细胳膊细腿的?”后者上下打量了文执初一眼,笑道打趣道,“等你到林二哥那般年纪,才能说这样的话,而且还要在往后的日子里,跟师傅好生练拳脚功夫才行。”

    文执初听了,羞赧地垂下头。

    舒眉见状,微微一笑,安慰他道:“你现在还小,不必操心这些事,等你学好本事了,我跟小葡萄都要依靠你了。”

    文执初听了这番话,顿时热血沸腾,不禁握拳头承诺道:“大姐放心,等执儿长大了,定不让您跟小葡萄受半点委屈。”

    舒眉闻言伸出手出,笑着摸了摸他的小脑袋:“大姐相信你能做好的,早些歇着去吧!”

    说着,她从坐上站起身,就要从观戏楼上退离。

    等她刚把文小弟送回他住的屋子,刚在返回自己的房间,就见端砚凑上前来,向她禀报道:“殿下,周夫人求见!”

    舒眉听闻,微感讶异,心道,眼看着夜都要深了,她此时到访所为何事?

    想到这里,她便吩咐道:“把周夫人请到厅堂来。”

    等周夫人刚一坐定,就听她禀明来意:“殿下,恕臣妇冒昧,实在是情势所迫。”

    舒眉微微颔首:“夫人有什么话就讲吧!这里没什么外人。”

    周夫人照屋内扫了一圈,发现只有两名侍女立在旁边,便放下心来,对舒眉道:“臣妇得外子所托,特意赶在第一时间给您报信来了。”

    舒眉见她一脸惶急,心里顿感不妙:“出什么事了,夫人这般着急的?”

    周夫人咽了咽口水,然后说道:“外子得到消息,说是松溪那边发生了变故!”

    听到这话,舒眉噌地从坐椅站了起来,颤声问道:“什么事?”

    周夫人忙道:“说是那县衙被匪人重新占领了,还把知县给囚了起来。”

    舒眉不由大惊,急声追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周夫人答道:“就在殿下到达咱们府的第二日晚上。”

    第二日晚上……

    那岂不是葛曜刚把她们送到这儿,返回那儿就被逮了个正着?

    舒眉不由抬起眸子,望着的周夫人的眼睛问道:“知府衙门怎会现在才得知消息的?”

    周夫人忙解释道:“说是那些无法无天的贼子占了县府衙门后,不仅把将牢里犯人给放了出来,还把县令一干人等悉数关进了牢里,根本没人及时出来报信。”

    舒眉不禁大骇。

    说起松溪,它只是建宁府辖下的小县镇,距离府城也不过三十余里。那会变天了都没人出来报个信,这着实太让人匪夷所思了。

    思忖片刻,舒眉朝周夫人问道:“那周大人打算如何处理?总不能真让他们为所欲为,为害乡里吧?”

    听了这话,周夫人顿了顿,随后说道:“我家那口子的意见,替殿下您安全着想,他提议派城内的兵马,将你直接送到岭南去,省得乱民冲到这里来了……”

    舒眉闻言,不禁抬眸望了望眼前的妇人。

    只见周夫人目光灼灼地望向她,眼底一片惶急之色。

    舒眉心头微震,顿时感到后背的寒毛都树起来了。

    照周夫人话中之意,似乎乱民很快就在冲到建宁府似的。她也顾不得多想,问道:“若真有乱民过来,夫人一家老小打算什么办?难道你们不怕吗?”

    周夫人道:“老爷安排下去了,臣妇也要连夜带着一家老小离开。老爷就是担心分兵会挡不住他们,便叫臣妇随了殿下一起逃出去。这样兴许才能保得性命。”

    她的话打在舒眉心头,犹如在平静湖面上投进一枚石子。

    “你……你是说,已经到了要把人都撤走的地步?”一想到最可怕的情景,舒眉不由打了哆嗦。

    “夫人能不能将周大人请进来,我有几句话想亲口问她。”她随后吩咐道。

    周知府来过之后,舒眉不再犹豫,吩咐一路护送她来的侍卫们去做准备。

    番莲得知这一消息后,也不免大吃一惊,建言道:“若是前日晚上就发生了变故,只怕很快就要杀到这儿了。不如,殿下派个人打探一下,摸清那帮乱民的意图和进攻方向,咱们也不至于跑错方向。”

    舒眉点了点头,暗赞道:“不愧是暗卫组织出来的,对这类事比常人有经验得多。”当下,她跟周知府一行人定计,让她带着周家女眷,从西南方向跑去。

    最终,舒眉两个方向都派了探子,一面去岭南那边接洽,商量避难的事,一面回松溪去查看局势的发展。

    舒眉上路时,往松溪方向的探子还没来得及禀报。一路上因为人多行动缓慢,大家且行且等消息。不知不觉,离葛曜给她约定的日子,已经有七八日了。

    想到葛曜和几位舅父和表兄可能落入反民之手,舒眉恨不得返回援救。

    没想到,她还没采取行动,就从派到松溪打探的护卫口中,得知一个更让人震惊的消息。

    说是那帮匪徒不仅没撕票,还对文士们礼敬有加。

    想到这里,舒眉咕咚一声坐回椅子上。

    松溪镇那群贼子到底想干什么?难不成想以他们为诱耳,让她跟着身陷囹圄?

    想到这里,舒眉额间不觉冷汗涔涔。

    念及他们现在并未对葛曜他们动手,她现在唯一的时机,就赶到下一个驻兵卫所搬来救兵,让他们去把葛曜一干人等能救出来。

    而此时松溪的大狱里,正如舒眉所料,葛曜一行人被关那后,并没有受到太多折腾,他们似是在等什么人。

    舒眉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不由发苦。想到如今这状况,着实让她进退两难了。

    到底是先去救葛曜,还是到广东地界去求援救助,还没等她想明白,此时局面又来个巅覆。

    南边诸地都乱起来了。

    不仅在她们所在松溪镇,就方圆十里城池,有好几个地方都换了城主。

    得到消息的舒眉不禁心生感叹:“果然还没将葛曜这尊神推翻在地,他们自己就打败自个了。”

    舒眉闭眼养神,心里却盘算着下一步的行动。

    不知葛曜怎会被抓住的,不知他还有无机会先逃出来。没有他这尊神,外头的士兵都没人弹压。

    这一日,他们一行人来到新的村落,舒眉下令就地歇下来。

    “殿下,殿下……”舒眉正在闭目养神间,似是有名女子的声音在叫她,舒眉灵台猛然间清醒,抬头望去,只见表嫂冯氏一脸担忧地望着她。

    “出什么事了?”舒眉睁开眼后,忙问向对方。

    起初,冯氏扭扭捏捏不肯说。最后被她问急了,忙说道:“臣妇实在担心相公的安危,殿下您何时去救他?”

    舒眉倏地一惊。舅父和表兄被失踪后,她还是第一次听冯氏提到自己的丈夫。

    这里面似乎有些不合常理。

    是什么原因,让她之前毫不担心舅父和表兄的安危呢?

    想到这里,舒眉略作沉吟,不答反问道:“嫂嫂觉得,咱们该如何去救他们?”

    冯氏想了想,说道:“外头的事,臣妇乃一后宅妇人,自是没那个出主意的见识。不过,殿下您何不派人送信给文大人,让他委派人来相救?”

    “可惜远水解不了近火!咱们从金陵出发,就花了一个多月,这要回头去搬救兵,等他们赶到,黄花菜都凉了。”舒眉盯着她的眼睛,跟她详加说明。

    冯氏似懂非懂,过了一会儿,她似是想起什么,对舒眉问道:“难不成殿下继续向南,要扔下大伯父、公公和相公?”

    舒眉摇了摇头,解释道:“若我要仍下他们,当初就不会托葛将军去救他们了。现在四处乱糟糟的,咱们还是有先找个落脚点,再从长计议。”

    冯氏见她这样讲,也不好再说些什么。

    幸亏以前在温州府时,舒眉参与过暗卫的训练计划,懂一些防守的知识。加之有番莲的辅佐,她们所住的地方的防卫措施,做得还算过得去。

    这日,舒眉正领着番莲四处查探,就听空中一声唿哨,好似有个什么东西掉落在她的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