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再一次梦回 » 第91章 无心插柳(三)

第91章 无心插柳(三)

    (圆明园)

    “巴半!”

    “呜!奴、奴才给侧福晋请安!”

    “手里头拿什么呢?”

    小巴半被一问紧张一护,抖着把书盒抱得紧紧,若曦疑了,上前要拿,可七岁的小巴半不懂事,只晓得给主子护糖,死命抱着就是不放,红香一旁看不下去,抓住巴半与他抢,没想到小巴半硬不就范,护着护着护到地上去了,小巴半整个人把书盒团团裹住,连双腿都夹紧得一点缝都没有。

    真相还是大白,若曦气得把昭昭毒打一顿,痛得他哀哀叫。

    “都怪奴才没有把糖护好!”

    “算了,不怪你。”昭昭趴在床上,巴半在给他揉屁股,昭昭微撑起身子,往门口张望几眼再与巴半道:“你去把架上的弥勒佛拿来。”

    巴半找了会儿,拿到了:“是这个吗?”

    “嘻嘻嘻!就是!快!把他倒过来。”

    这尊弥勒佛木雕下方被挖了个空,把塞子拔出来后,弥勒佛的大肚子里头都是糖!

    “糖呀!!”

    “我跟你说呀,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头!!唉,可惜了,哥哥那儿是我的大本营,这儿只是一小部分。”

    昭昭把糖全倒出来,认真数着,心里真是那个悲、那个不舍!

    “这些给你。”

    “主子只剩这些糖了!主子自个儿留着吃吧!”

    “糖吃完了再去讨就是,没事儿!”

    “那谢主子!”

    昭昭抱着弥勒佛坐起,巴半给昭昭垫上软垫,也开心坐上床去,两人吃糖,昭昭问他:“你说你是四川人?”

    “奴才是贵州人,就在四川下头。”

    “喔,我记错了。那贵州是个什么样?”

    “贵州没什么样,贵州穷,连作物都种不出来,不像四川和云南,大米、小米、白米、玉米,满地都是米。”

    “四川这么有钱?”

    “四川不有钱,山西才有钱,四川是米多,吃饱饱。”

    “这样不对呀……”

    “主子觉得哪里不对了?主子怎地对四川好有兴趣?”

    昭昭没理会巴半,提了裤子就跑,弘历正在收拾书,受弟弟牵连,若曦罚他亲自动手把书一本一本拿出来摆好,书盒子都给丢掉,谁都不许帮忙。

    “历哥哥,快讲给我听!快点儿快点儿!”

    弘历是个好脾气的,受连累一句抱怨也没有:“全部吗?好多耶!”

    “不管!赶紧讲!上面儿都写些什么了?”

    弘历抓头,给昭昭讲了一整晚的《川藏地志》,连胤禛来检查弘历功课时都好奇,瞧瞧日头,难不成今儿个太阳打西边出来?昭昭什么时候愿意念书了,念的还是地理书。

    两日后,换胤禛把弘历与昭昭毒打一顿,这两个好儿子竟然不与他阿玛商量就跑去告御状,弘历还晓得写奏陈,有模有样地写了个折子,把昭昭东一句西一句的给条列整理好,甚至润饰了文字,洋洋洒洒写了一整篇,康熙猛一看还问上折子的是哪科进士,先不说内容,文笔不错。

    “回皇爷爷的话,是孙儿写的。”

    “喔?弘历写的?!好哇!!朕的皇孙真有出息,下笔成文,文情并茂!”

    “皇爷爷,那折子里的事呢?折子里的事是弟弟与孙儿说的,孙儿与他查证过,就写了折子来请皇爷爷御览。”

    “弘历啊,你晓得你们兄弟二人告的是朝廷一品大员、一方封疆大吏吗?”

    “晓得!皇爷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即便是朝廷的一品大员、一方诸侯,也是您的奴才,奴才作恶,孙儿为您诛之!”

    “这折子里头的事儿,可同你们阿玛讲过?”

    “没有。孙儿原先想讲,可弟弟说,阿玛常维护族人,四川总督隶属镶黄旗,必是某位叔伯的门人,阿玛一定会替他掩饰的。”

    “这事儿牵扯到你们哪个叔伯?”

    “孙儿不知,孙儿与弟弟没有再追查下去。孙儿赞成弟弟的做法,弟弟说王子犯法就该与庶民同罪,是谁都不要紧。额娘也时常教导我们,越是权贵者,越要以仁德自居,以百姓自责。”

    “好!很好!这件事儿朕一定给你们兄弟二人一个交待!李德全,传张廷玉。”

    (九贝勒府)

    九爷在府上发了一顿大火,甚至甩了来劝的九福晋两巴掌,还惊动八爷。老九不理,随手又抓了个东西往一旁砸去,九福晋吓到猛叫,八福晋与八爷交换个眼神,先带九福晋离开,又唤人收拾,八爷也劝着九爷,九爷提步就往书房走。

    书房坐定后,伺候的人上了茶,八爷边品边说:“我听说,皇阿玛得了本折子,上折的人查出四川与福建的暗账。四川乃天府之国,物产富饶,粮仓充沛,但四川总督富勒浑每年假充实粮仓为名,扣下米粮,再将其运往米粮难产的福建,换取茶叶,又将茶叶转卖给洋人,其所得全数私吞。这个富勒浑,可是你的门人?”

    “富勒浑不只我的门人,这主意是我给他出的!这笔生意我有五分账!!哼!!”老九一拳打在桌上,气得他再说不出话来。

    “原来如此。皇阿玛已将涉案的洋人驱逐出境,富勒浑与四川、福建两省涉案的官员们也革职拿问,押解进京,九弟可有危险?”

    “不至于,富勒浑不会把我供出去,但上折之人可恨,我饶不了他们!!”

    “我也奇怪,上折之人是谁?竟有本事查出你的暗账。”

    老九不语,只是忿忿比了个四,才道:“那两个崽子!!他妈的!!”

    昭昭到底怎么查出来的?其实没有很难,他只是发现天府之国的四川不该缺粮,不必年年充实粮仓,于是研究起四川地理,搞清楚四川米粮产量后,再扣掉粮仓之用,剩余应该全数上京才对,但远远不够。

    正好,福建官茶也是同理,昭昭心算了福建每年的产茶量与上贡量及到京量,理应上贡数量与真正到京量也有差异,巧的是,四川米粮的差异若转换成市价,正好是福建茶量的差异转换成市价,昭昭于是认定四川的米一定跑到福建去了,而福建的茶一定跑到四川来了。

    昭昭于是同弘历讲,要弘历替他写折子,弘历原先要与胤禛讲,可昭昭上贡的东西都能出问题,这么些年来户部岂能不察?若真不察,那户部办事的笨,与他们阿玛讲了也没用;若故意放水,表示他们阿玛有难言之隐,那换他们两个孩子来说,再公正不过。

    户部到底知不知道?康熙下令彻查了,户部是真的不晓得,一方面老九很谨慎,每回扣下的茶与米都不多,另一方面,谁像昭昭这么敏感,看两眼就晓得四川的账与福建的账能兜拢在一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