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耻 » 第六十三章 松江之水

第六十三章 松江之水

    但在这一片“招女婿”的嬉笑声中,陈子龙却有些伤感:

    “我倒也有两个女儿,也没嫁人,可惜却招不了你这儿子当女婿。”

    陈子龙的确也有两个女儿,但都早逝,柳振民见勾起了他的伤心事,便又打了儿子一下,然后突然鬼使神差地对着陈子龙说道:

    “子龙兄,你莫担心,我这儿子调皮得很,若他以后敢忤逆不孝,到时我定要打杀了他,你便随便挑一个令爱给我当儿媳,咱们两家也正好结个地下亲。”

    柳振民这话说的非常莫名其妙,如果是关系寻常的人,甚至会觉得这是在故意捅人家心口的痛处,话一出口,柳振民自己已经先后悔了,便赶紧避开了陈的目光,可又放心不下,于是又偷眼向陈闪闪烁烁地看去。

    柳振民局促如此,但柳平章却满不在乎地说道:

    “父亲,你要是真下得去手便下,反正子龙叔相貌堂堂,想来二位姐姐也一定相貌不差,你若打死了我,随便求一位姐姐配了我便是,我心甘情愿,我满心感念,正所谓‘严父棍下死,做鬼也风流’,来吧,您现在就打吧!”

    柳振民又好气又好笑,但转眼见到陈子龙也被这无忌童言逗笑了,便干脆说道:

    “完了完了,这儿子我是教不了了,允彝兄,哪一日我便把他送到你家里去教养几年,有他完淳哥哥这样的榜样在,多少也能学个几分吧?你若是不答应,干脆我今日便打杀了他,既然在地上不能和你结这样的亲家,便在地下和子龙兄结那样的亲家罢!”

    柳二说罢,又作势要打,夏允彝和陈子龙不禁哈哈大笑,而柳平章见状不妙,又一次赶紧躲到了最疼他的夏伯伯后面,探出个头示威般说道:

    “父亲,您若一定要送我去,我便去,只是恐怕以后您每日回家要自己亲自下厨了。”

    柳振民听了这话好生奇怪,放下手来问道:

    “怎么,送你去,又不是送你娘去,你不在家我就成了光棍儿吗?”

    只见柳平章仰着头,胸有成竹地回答道:

    “这个您大可放心,我去哪儿我娘便一定跟去哪儿,您可以自己问问她,她是跟我还是跟您。”

    众人闻言,又一齐笑了起来,夏允彝笑得最厉害,几乎被口中的酒呛到,柳振民见状,忙上去又是轻拍后背又是小心劝告,而夏允彝缓过气来,只是微笑道:

    “这么浅的酒杯怎么能呛得着我?简直和我们家乡那边的松江塘一般深浅!这若都能呛死我,除非是我自己非要呛死在这里面!”

    同为松江人的陈子龙也笑道:

    “哈,没错,我看塘桥(松江地名)那边的河都比那松江塘深些,要呛死也只好死在那里!”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夏允彝和陈子龙本来说的是玩笑话,但不知怎的,柳振民突然对这两句戏言在冥冥中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感觉。但他也没太在意,于是大家继续推杯换盏,就在这觥筹交错之间,柳振民突然注意道陈子龙悄悄给自己使了个眼色,然后就说要去如厕,推门便走了出去。

    柳二心领神会,过了片刻也找借口出去了,果然,就在门外的一个僻静角落,一眼便望到了静静等在那里的陈子龙。

    ————————————

    作者有话说:

    陈子龙后来和夏允彝是一个死法。

    夏允彝其实死的有些悲壮,但和陈子龙相比,也可以说夏死的有些不值,就看你怎么看了。

    一个更加悲壮的事情是,夏家和他们的姻亲侯家,在后来的抗清历程中,男丁应该是几乎死绝了(夏家男丁本就稀少,而侯家经历抗清,应该也不剩几个了)。

    所以为什么洪承畴和尚可喜等汉奸之流的后人能大摇大摆地祭祖,而抗清志士的后人们就少见相关报道呢?因为志士的后人们要么几乎死绝,要么隐姓埋名躲起来了。

    那些全家被杀绝的抗清家庭就不说了,而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因为这个例子不好说算不算纯粹的抗清志士),有一位从李自成手下一路辗转,最后投靠吴三桂的清末明初著名战将马宝,虽然他本人曾追随李定国参与过阵斩满洲亲王尼堪,还在“三藩之乱”中有过全歼满八旗精锐中的精锐“先锋营”,和把八旗主力按在永兴打得朝不保夕的辉煌战绩,但你见过他的后人祭祖吗?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据说在“三藩之乱”失败后,他本人改姓了谭,带着家人躲进了贵州山区隐姓埋名地过日子,所以他的后人大概是没有多少财力像洪、尚家一样风风光光地招摇祭祖的。

    当然,马宝一家还能留下性命,已经是运气好的爆棚,而像陈子龙、夏允彝这样中过进士的地主阶级士大夫,虽然捐躯,但多少还能留下个名姓,而平民百姓的人命损失就更不知凡几了,他们的生离死别又有谁来记录呢?

    就比如在后来金李反正过程中的南昌围攻战中,八旗军把掠来的江西妇女分给各营,“各旗分取之,同营者迭嬲(轮流发生)无昼夜”。这些女性“除所杀及道死、水死、自经死,而在营者亦十余万,自愿在营而死者,亦十有七八。而先至之兵已各私载卤获连轲而下,所掠男女一并斤卖。其初有不愿死者,望城破或胜,庶几生还;至始知见掠转卖,长与乡里辞也,莫不悲号动天,奋身决赴。浮尸蔽江,天为厉霾。”

    谁又来为他们留下名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