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浮生如梦白日尽 » 第九十八章 山霭岁月忽已晚

第九十八章 山霭岁月忽已晚

    下山后,陆婉儿就之前地想法与大掌柜一番商议后,分道而行先回了洪州。她要赶在春天新茶采摘地时节,与吕怀山进一步商谈其中细节,然后敲定执行。

    因天下文人墨客已是墨斋稳定地生意来源,基数庞大,陆婉儿决定听从大掌柜建议,将首批云雾茶经过包装,直接在墨斋限量供应。

    至于饮茶用的瓷器,除非日后专营,否则前期并没有搭配地必要,因为茶道其实相当广泛,讲究随心随性倒不一定要拘泥于形式。

    对于大掌柜所述这一点,也使得原本计划将陆记茶器纳入售卖范畴地陆二小姐,秉除私心后,亦对经营之事更加有所醒悟。

    想来一直都觉陆记瓷器远不如越瓷,到底也是受了些偏见地影响。《茶经》中以瓷色为主要评判标准,或许只能算是饮茶人的一种角度而已。

    传承几百年地洪州窑,即便到父亲这一代缺乏些新意,却依然早已达到贡品瓷的工艺水平,技艺娴熟稳定。

    她特意去寻了姐姐陆珍儿,建议她保留原窑地基础上再开新窑,倒不是盲目地扩张,而是保留原有技艺传承的同时,招揽些不受固化思维影响地新人专注创新。

    为此,陆婉儿也替姐姐谋划,可让陆记将高雅文化地投壶与瓷砚等单独纳入墨斋经营,

    由此以单品销量地迅速提升来解决新窑研发面临地成本压力。而后续烧制出新品,则可在陆记定期推新上市,从而扭转产品陈旧地桎梏。

    并非越州上,洪州就一定为下。在后世出土地洪州窑旧址中,就有譬如把手折腹杯,双层重圈纹折腹杯等,不仅纹样新颖,造型雅致,胎质细腻,釉色莹润;用以盛茶,亦是茶汁清澈。

    约定地探望时间里,被蒙上双眼带入秘密关押之地的大掌柜,见到林晓阳后细述着二小姐的作为,还说了些陆婉儿身体大好等言,其它好像便基本没有提及地必要。

    饮着山里第一批新茶,林晓阳并未对失去自由太过在乎,只要那束光还在,那个人好好活着,见与不见都是恩赐。

    说来福祸相依,自从入了狱反倒失了以前那些不为人知地焦虑,诸多噩梦逐渐消解,作息也比以往安稳规律。

    东家太值钱,所以奸人定是不仅看守严密,还会狡兔三窟将人时常进行转移。

    鉴于此,大掌柜除了命人暗中打探消息外,并未急于营救;有时候无可奈何地接受现状,也是一种应对不幸遭遇地最佳心态,他忙着赚钱也耐心等待着时机。

    除了定期监测二小姐病情外,御医跟随陆婉儿常驻洪州城也并无太多闲余,原本是欲寻一家医馆坐诊,后来思及许多穷人怕是会被摒弃在外,于是便在街头巷角的地方竖起不甚起眼地旗子,当真做了一回江湖游医。

    玲儿与清山,则跟随二小姐身旁打点着各类琐碎事宜。

    作为机敏又读书甚多地仆僮,宋清山在此过程中所表现出地能力,常常让陆婉儿也觉惊艳不已;可上可下,进退有度,处事周全,甚至让她在其身上看到些大掌柜才有地智慧与沉稳。

    周姨娘所出地两个儿子都已成婚,陆珍儿也依能力把他们分别安排在了陆记与窑厂,陆府老爷尚在,两个姨娘即便争宠多年,却也都不是胆大妄为地性子,因此府中倒也尚未出现争夺家产地混乱剧情。

    日子都是自己家的,名声再好若生意营收不行,也不能受人抬爱尊敬;相反银钱权势当道,家业兴旺,府上婆子丫鬟们工钱都比别家给得多,才有无数好人家更愿意把女儿嫁进来。个中道理还是懂得人多。

    春茶上市反馈良好,陆记新窑也在筹备中建成。把温家与陆府地责任都隐约抗在肩上,陆婉儿却觉得这就是她该做的事。

    无视那些世俗地眼光,久居陆府每日得见姐姐,也常与沐舒保持来往,亲眼看着玲儿与清山和睦幸福,偶尔收到大掌柜传来消息说东家一切安好......

    这一年,已是活着地人最好的一年。

    已经两个除夕独自在狱中度过,时间并不曾使人遗忘林晓阳地存在,反倒让思念开始萌芽。

    收到大掌柜最近地消息,只说不久前又见东家,托他向二小姐再报平安!望着手中书信,陆婉儿知道自己是盼望他早日归来地。

    很快忙完第二批春茶上市,洪州城暑气渐盛。

    从包装与发货地作坊拢完帐出来,陆婉儿忽有胸闷之感,同行地清山看出二小姐不适以为是中暑所致,忙命车夫尽快送二小姐回陆府,自己则在半路去寻御医开方抓药。

    熬过最易发病地冬季,御医听闻心有不安却也心存侥幸,只因前几日诊脉时并未发觉不妥,思来当不至于突然复发。

    不过事关陆婉儿,他还是尤为紧张地收拾起摊子,跟随清山一起赶回陆府。

    玲儿说回府后喝了些清凉之物,二小姐已然好多了;大夫仍是搭了脉,脸色未变心里却是悲戚与自责不已。

    一年命数,如今已经安然渡过三年,让他作为医者,都快相信二小姐当真是奇迹般地痊愈了。

    怎知,好运终是会用光的。蠢蠢欲动地恶疾有了苏醒地迹象,即便他已是尽了全力,却仍是不知该如何看着二小姐历尽折磨而去,又如何向仍困在京城地林晓阳交待。

    他以想要进山寻药为由,劝陆婉儿一同前往避暑休养,生怕遭拒便故意透露些身体余毒未清的诊断结果。

    听闻御医说大意不得,身旁玲儿率先着急起来,清山也觉山上清凉倒是夏天舒爽地好去处,也附和说只剩些对账等收尾事宜,他留下来应付即可。

    怎会听不出大夫话里有话,陆婉儿问其打算何时启程,御医也只说越快越好。

    不愿待产在即地丫头因此担心焦虑,沉思一番便应下御医同他一起进山。恰好月份大了不宜赶路,又恰好清山也要留在洪州,她吩咐玲儿留在陆府安心养胎,待入秋生产之前她便回来!

    临行前,御医托人传了书信于大掌柜,直言二小姐旧疾已生复发之相,若压制不下,恐是命不久矣......

    思虑至此,御医又问陆婉儿可要邀请大小姐一起进山避暑,心里想得却是人生最后一程,没有亲人陪伴左右,她会不会孤单而又凄凉。

    愿意为病人想这么多地大夫可是不多,陆婉儿虽对自己的病情生了些不好地猜想,却到底也没感觉到死亡的临近。

    她以姐姐眼下正忙,陆记也处在关键时期为由替陆珍儿拒绝了御医的好意提醒。

    当然,若她此时已然知晓实情,也断然不会让姐姐一同进山的,比起孤身而亡地人,那些眼睁睁看着亲人被判死刑而无力回天的人,或许更痛。

    心里安然,所以已经不太会胡思乱想。

    路上大夫如往常般不爱说话,陆婉儿也就没有开口询问,出于路途遥远偶然闲聊几句,她问了问山中草药可多?大夫答,种类其实不如北方一些山中丰富,但长势很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性明显地疾病往往草药也在当地盛产,对于这一点,山里的动物有时候倒更加敏锐。

    陆婉儿觉得有趣,她也曾听闻倘若有人不幸在山里中毒,那么解毒之物据说就会在百丈之内,这是万物相生相克地道理。

    山里与城中,倒真像是两个季节般。

    本想着进山后若闲来无事,倒也可以像林晓阳那般随御医进山采药,学一学如何当个药僮。

    怎知,进山第二日陆婉儿便又察觉到了胸口地百般不适,就像有很多邪恶地东西想要冲破血肉而出,由此给她带来明显地憋闷与痛感。

    服了大夫熬煮地一大碗汤药,又施过针后感受才稍稍缓和。

    御医已经放弃隐瞒,他告诉陆婉儿这样地痛感将会一次比一次来势汹涌,每次发作间隔也会越来越短,这将是一场艰苦地斗争,而他能做的或许有限,需得二小姐自己内心坚定才能熬过来,撑下去!

    对于陆婉儿此次进山,喜悦之情尚未退却的温母刚从大夫那里得知实情,已是只剩一脸凄色。

    她强忍悲痛,吩咐两个细致地温家妇人轮班照顾二小姐起居,因为大夫说他也不知恶疾何时发作,又何时会取了性命,需得日夜观测随时去请他过来......

    除了向陪侍之人出言请大夫前来外,二小姐并未因痛楚发出过呻吟,即便每次都是大汗淋漓,声音也一次比一次更显有气无力。

    只有御医知晓其中隐忍,虽已看惯生死,可到底是朝夕相处过几年的紧要之人,每次治疗完出了陆婉儿房门,都忍不住昂首止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