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此时明月非昨夜 » 第二十七章 静夜保守着我的秘密

第二十七章 静夜保守着我的秘密

    初三的晚上会上晚自习,七点到九点,两节课的中间有二十分钟的休息时间。

    没有班主任,副科老师下课基本上也不管我们。这二十分钟,对我们初三的学生来说,可能是整天最欢乐的时候了。

    天黑了下来,有几个同学跑到了四楼去玩。四楼有一个图书室,图书室还暂时没有开放过。听说,图书室里不仅有书,还有一架骷髅架子。

    每天晚上总有几个胆子大的男生跑到四楼,好奇的趴在图书室的窗子上,朝里面瞅。

    天下着小雨,偶尔会打雷。

    几个男生又跑到楼上去了,又啊啊大叫的跑下来大喊:“有鬼!有鬼!”

    这般惊叫不会让身处楼下的人害怕有鬼,而是会引起更多的人好奇心,于是就有更多的人想看看,这四层楼到底有什么。而我也是其中一员,可惜我还是比别人慢了一步。我出去的时候,班上的人几乎全出去了,但当时至少走廊里还有路。

    一开始,只有少数人好奇爬上去,现在一喊,几乎三楼的人都想爬到四楼去看。

    可我还没有挪动几步,楼上的人又开始啊啊大叫,人群一个劲往后倒退。

    “有鬼呀,快逃命呀!有鬼呀......“

    有人开头,就有人跟风,一下子所有人都往回撤。

    有人被挤倒,摔了个狗啃泥,有人摔破了脚,还有人跌倒在地上滚了一圈,然后继续往后跑......

    人潮往外涌,我被挤得站立不住,眼睁睁看着人向我纷至沓来,我被吓得不敢再向前挪动半步。我也很担心自己也会像那些同学一样,被推倒在地上,被很多人脚踩……

    尽力剥开人群,我找了个近点的柱子抱住了,害怕得闭上了眼睛。我能感觉人挤人,人群还在推搡。你推我一把我推你一下,我的双手被迫紧紧搂着柱子,我感觉时刻都会倒下,我根本抓不稳柱子,人太多了。

    “安静!这世界上根本没有鬼!”一班的尽头,沈寒潭对所有人大喊了一声。

    沈寒潭和老师的威慑力是一样的,所有人都很听他的话,只要他说什么,大家都会相信。沈寒潭的声音落定之后,所有人的脚步都停了下来,鸦雀无声。

    面面相觑之后,大家也没有了刚刚的恐惧和紧张。

    终于也有人醒悟过来,发表言论:“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鬼,你们都在害怕什么?”

    也有事后诸葛:“我刚刚就想说来着,这世界上哪有什么鬼,都是自己人吓自己人罢了……”

    人群安静,渐渐有条不紊的四散开来,我却又抱紧了柱子,心中仍有余悸。同时也松了口气,没人会再挤我了,我不会被推到地上去了。

    楼上的人见楼下安静下来了,笑着又继续喊:“鬼呀,有鬼呀,赶紧逃命啊,有鬼啊......”

    但,这一次没有人再理他们。

    沈寒潭站在他们班门口,教室的尽头。

    我静静的注视着他,看着他。但他没有看我,也正因为他没有看我,所以我才敢一直盯着他看。而他只是站在走廊里,一直等人群散去。也没有发现躲在柱子上的我。

    等所有人都重新回到教室了,他才默默的走进教室里。而我也这才恋恋不舍的从柱子上溜下来,回到了自己的二班。

    初三的他不知何时戴上了四四方方的眼镜,而他就像孙悟空戴上了紧箍咒一样,禁锢了他的活泼。也许,他没变。只是那时,他在我的眼中变得沉稳而又神秘。

    也许是我不常与他交际吧?莫西北的口中,初三的沈寒潭和我看到的沈寒潭完全是两个人。他仍旧会和所有人玩,也会整天都泡在书里,整天都不说话。

    而我看到的他总是遥远,运筹帷幄,神秘莫测。

    生活仍旧继续,没人的时候我仍旧会自娱自乐。

    我会哼着歌,两节并做一节的跳着跑着,跑到三楼。有时,我会跟着旋律任由指尖在楼梯的扶手上游走。

    有时,在楼梯里走着,偶尔也会碰到沈寒潭。

    记得有一次我在中间走着,突然听见身后有跑动的声音传来,我下意识的扭过头去看,发现沈寒潭正在向我跑过来。

    我来不及躲闪,贴到了墙上。他在快要撞到我的时候刹住了脚,看了我一眼,然后一言不发的继续往楼上跑。

    我们……距离越来越远,越来越陌生。却又熟得哪怕要撞到了,也不必说一句抱歉。

    他深知,我不在意这些。

    闹鬼事件之后,我也在夜晚一个人去过四楼。

    四楼没人,只有我一个。四楼没有鬼,只有宁静的风。

    我走到走廊的尽头,尽头的下面就是一班。此刻,我能比较清楚的听见楼下的谈话声。

    偶尔,我也会听见沈寒潭趴在那儿和别人说话。听着他的声音,身在在四楼,即便一个人,我也觉得很安心,很轻松。

    天很黑,夜很静。我的小心思藏进了黑暗的夜里,静夜保守着我的秘密,我们相视而笑。

    某一天,夜色的风会不会吹来你的消息?你会不会从夜里得知我的秘密?

    短暂相遇短暂欣喜短暂悲伤,一切都很短暂,仙女棒燃烧一样短暂,但也曾灿烂,于我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