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杰丞相范蠡 » 第三十一章 惩治中山狼

第三十一章 惩治中山狼

    原来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出自范蠡的谋划。他听了孙文两家的辨白,早己明白孙家倚富欺贫,而孙父嫌贫爱富,昧了良心。他眼见一对恋人即将被活活拆散,于心不忍,这才出手相救。他假借三天后天断之名,暗教赵玉竹一套点穴闭气功,一经点穴,可以造成假死,连呼吸都可暂停。赵玉竹以闺密之名接近孙小妹,告知原委,充作伴娘。当孙小妹一下轿,脚刚落地,赵玉竹假借搀扶,在众人不觉的情况下,迅速连点孙小妹颈后两处穴道,造成她假死,连呼吸都停止了,甚至瞒过了衙中仵作。但这种假死,时间不宜太长,否则既使解救过来,也容易落下疾患。当孔公子一离开,范蠡马上到后边,找到事先等侯的赵明成,从他手中接过被子,又以死者不能被太阳照射为由,把她包裹起来,趁众人不备,解开他的穴道。现在到了文家,范蠡又以休息为名,让赵玉竹扶孙小妹两人单独进入洞房,为她推血过宫,使孙小妹身体比前更好。

    半个时辰不到,孙小妹神采奕奕地从洞房出来。一切都是事先谋划安排。文家该请的客人和亲属都来齐了。范蠡临时充当总招待,招呼所有人来到事先定下的天和饭庄,由赵明成主持婚礼,由赵玉竹和杨来铜充当证婚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盛大婚礼。

    婚礼结束后,文生前去结账。店家笑道:“恭贺新郎新娘千秋之嚭,今天一切花费,总召待早已付清,还额外赏银十两。”文生呆了。

    中山国是个小国,范蠡四人第二天即来到中山国都顾城。中山国虽小,人却强悍。四面皆是大国:东北为燕国,南边为齐国,西边为晋国,北边与夷狄为界。顾城城墙是范蠡目前见过的第二高的城墙,比秦国都城咸阳城墙还高,仅比周都洛阳城墙略矮。顾城处于东西南北交通中心,市场繁华,人员复杂,买卖众多。总体上,国民较之周围各国更为富足。

    四人乐得散心观景,不知不觉之间,四人走出城外很远。却见前面小丘之上有一凉亭,周围风景极佳。四人骑马上山,下马入亭。南望一马平川;北望山峰越来越高,层层叠叠;东望山形由高向低,以至无穷;西望山势如行,状似长蛇。范蠡说道:“诸位师弟师妹,你们看,我们也曾见过不少名山大川,不过是河流蜿蜒,山峰或高或矮,苍松古洞。唯有此处与别处不同。”

    “师兄,除了南面见有小平原外,其它三面都是重峰叠嶂,有何不同?”三人说。

    “你们看,站在此亭为中心,东望山头由高向低,直接大海;西望山势如长蛇之状,奔腾而来、唯有北望,越远越高。刚上山时,我还在思考,前人为何独在此处修建此亭?到了亭中四望,方才明白,古人做事,的确有独到之处。我们今天之人都是站在前人肩膀上啊!”

    “我看大师兄就比前人聪明多多。”三人异口同声地说。

    “话可不能这么说呀,没有古人的聪明智慧和经验总结。我也想不到有些疑难问题该如何解决。远的不说,咱们就说飞云剑法吧,那可是当今最高武功。如果没有师父南华上人传授,我们能有今天的成就吗?单凭这一点,师父就比我们强的多。大周之大,奇人异士极多;大周之界外,还有许多外邦,这里面还有许多东西,我们至今不得而知。我希望大家千万不要生傲慢之心,随时随地虚心地向古人学习,向身边人学习,可别出现当面错过,作出后悔莫及的事情。”

    “谨受教,请大师兄放心。”

    范蠡不再言语,低头沉吟:

    自古山川结双伴,

    黄河离山入海湾。

    杨来铜三人互望一眼,谁也不说一句话,因为他们知道,大师兄的诗兴来了。可是,范蠡突然停止吟诵,侧耳细听。过了一会,他问大家,听没听到有女人哭声。杨来铜和赵明成都说没听到,赵玉竹却说她隐隐约约听到女人哭声。范蠡最听不得穷人哭声,尤其是女人伤心裂肺的哭声。他说,走,我们看看去。

    四人寻着哭声方向找去,终于找到。原来是一个三口之家,刚刚死了丈夫,停灵院中。他的妻子伏尸痛哭。看年令五十不到。

    范蠡四人走上前,对着死者揖了三揖。赵玉竹上前扶起哭者。哭者见有人祭拜丈夫,虽在万分悲痛之中,却也不失礼数。对着范蠡四人回了一礼,然后说道:“未亡人史氏哭得发昏,却不认得四位,不知怎样称呼?

    范蠡上前一步答道:“小生四人恰巧路过此地,闻听得老妈妈哭声甚哀,不忍离去,特来祭拜,不知老妈妈有何困难,说与我等,我们愿意帮忙。”

    史氏擦了擦眼泪说道:“我丈夫生前作个小买卖,日子还过得去。我们夫妻与邻里和气,安葬孩子爹,有众邻里帮忙,暂时没有困难,多谢四位了。”

    范蠡又道:“不知老爹爹因何离世?”

    老妈妈未从说话,双眼热泪先流。这时,赵玉竹搬来一条长凳,扶史氏坐下,劝她慢慢说。原来,死者名叫史东来,从十五岁起即外出帮佣。因他心地忠厚,为人热心,又好交朋结友,还识得几个字,头脑灵活。所以,常随主家走南闯北作买卖。自二十三岁起,自已自立,作起买卖来。获利虽不丰厚,我家的日子却一天天好起来。在他三十五岁那年,有一天,我们刚吃晚饭,就听人说,有个年青人倒在村头了。东来放下碗筷就去了。时间不长就背回一个青年,一进屋就吩咐我熬碗姜汤。一碗姜汤下肚,那个青年苏醒过来,问其名字,叫夏忠龙。

    这时,有个壮年人走过来说,夏忠龙就是我。大嫂,你歇一歇吧,下面的事情我来说。史大哥救活了我,我知道史大哥是个好人,反正我家里面也没牵挂,就主动提出,给史大哥作个跟斑,这样一干就是五年。第六年头上,史大哥给我结算工钱,我不要。史大哥就说,那这样吧,我把你的工钱换算作本钱,咱俩今后属于合伙作买卖,年底结账。这样一干又是八年。这八年,史大哥帮我盖了新房,娶了新娘。我们两家都过上了吃穿不愁的康乐生活。今年史大哥四十八岁,属猪,我四十二岁,属蛇。最近,听说,鲁国绸缎价格便宜,我们哥俩约定前天赶早,各带二百两银子,到鲁国干桩大买卖,回来后,年前就不再外出了,在家过个安稳年。我家住在村南边,约定史大哥来喊我一起出门。可是直到快天亮了,史大哥也没来喊我。我穿好衣服来找史大哥,我喊,史大嫂,我大哥走没走,你看天都要亮了,他也没来喊我。

    这时,史大嫂接过话题,我一听就感觉不好,忙和夏兄弟一起求邻居帮忙寻找。最后,终于在村外林边找到丈夫尸体,人已经死去多时了。当时邻居帮我报了官,官府查验后断定是重物击后脑致死。因死无对证,官府也是毫无办法,只劝我早日埋葬,入土为安。这就是以往经过。

    众邻居也齐说,史大哥、史大嫂一向为人忠厚,有一句是一句,我们大家都信她。

    范蠡说道:“我是外乡人,偶尔路过,遇到这件事。我有一言,不知史大婶和众乡邻肯采纳否?”

    大家齐说,看公子也是热心人,但说无妨。

    范蠡说道:“史大叔显见是被人所害,凶手至今逍遥法外。我建议,暂缓埋葬。一旦埋葬,史大叔将永无昭雪之日。大家既知史家忠厚,请帮助照看史家一切。夏忠龙大叔既与史大哥多年合伙经商,请帮助照看史大婶,同我们一起重到邑衙,请求邑衙重新审理,下海捕文书,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大家以为如何?”

    夏忠龙说道:“让我帮助照看史大嫂,这没说的,我只是担心史大哥尸体耽搁时间太长,不便保存,到时反为不美。”

    范蠡笑道:“史大叔尸体,马上移入阴凉地方。我与大家约定三天为期,三天后,破不破案都可下葬。”

    大家再无说辞。于是,赵玉竹与史大婶同乘一骑,范蠡与夏忠龙同乘一骑,六人同到邑衙报案。邑宰升堂一看,六人中却有两人认识。他将惊堂木一拍:“史氏,你的报案,三天前本宰已经处理,今又何来?”

    范蠡上前回禀:“大人虽处理过,却无结果。”

    邑宰问道:“你是何人,与此案又有何关连?”

    范蠡答道:“我是路过之人,与此案无任何关联。只是眼见杀人之人在,却不能不管,任其逍遥法外。”

    邑宰大惊,忙问:“谁是杀人之人?”

    范蠡一指夏忠龙:“这就是杀死史大叔的真凶,大人因何还不拿下?”

    夏忠龙一听,怒指范蠡:“你因何诬赖好人?”

    邑宰也说:“对呀,你可有证据?”

    史大婶也说:“夏兄弟与拙夫跑买卖十几年,没见他有杀人行为,况且他命还是我们所救,为何早不杀,晚不杀,偏偏三天前杀人?”

    范蠡:“就为史大叔身上带有二百两银子。大婶呀,你们老两口心地善良,多年来却养了一条白眼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