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杰丞相范蠡 » 第四十六章 治家

第四十六章 治家

    放假的第一天,范蠡带领府内人到街市购进了大量书籍,连同周游列国带回的书籍,分门别类一齐存入府内书库书架上。这些书籍主要有:

    军事著作方面有:

    《六韬》、《吴子兵法》、《鬼谷子》、《孙武兵法》(现称为《孙子兵法》__编者)、《孙膑兵法》、《计然策》。

    医学著作方面有:

    《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医书》。

    文学和哲学方面的有: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尚书》(内含《虞书》、《夏书》)、《道德经》、《连山易》、《归山易》、《易经》、《诗经》、《论语》、《墨子》、《商君书》、《仓颉造字》。

    还有其它各类书简典籍。

    第二日,范蠡在与杨父、杨来锡商讨后,召开阖府人员大会,公布了一些规章制度,明确了各人职责。他在会上讲道:虽然大王对范府多有关照,但我们必竟是外来户,人生地不熟,一切都要从头做起,和蔼对人,平等对人,多做善事,坚决杜绝趾高气扬,高人一等的思想。谁若做出有损范府声誉的事,必定严惩。要管好自己的嘴,不该说的话,绝不乱说。要互相帮助团结,而不是互相拆台。有惩必有奖,凡是提出好的建议或做出突出贡献者,当月予以奖赏或予以提拔,有重大贡献,能力突出者,将向朝廷推荐,任命官职。除此之外,参照各府役使人员待遇,在同等条件下,普通杂役每月薪金增加纹银二两,有职位者每月增加四两。

    范蠡讲到这里,群情激奋,掌声如雷。大家纷纷表示说,光是额外多出的薪水,就比别处月薪还多,我们再干不好本职工作,再不把心紧紧同范府贴在一起,那还够个人吗!

    范蠡最后说道:“我要求大家低调做人,并不等于我们可以任外人欺负,受夹板气。只要我们行得端,走得直,有敢犯范府者,既使敢动范府一草一木,不用大家出头,我们自会主持公道。

    这个会开得好,开得及时。仅仅一个会,就使范蠡等官职人员摆脱了府内琐事,全部身心投入到扶佐越王的大事上面来。

    第三日,范蠡又召集范府在朝中有职位人员座淡。他首先说道:“我受师命下山救民,周游列国,结交了来铜你们几位兄弟姐妹,大家都是品德忠诚纯正之人,志向远大,而且各怀绝艺,这就决定了我们这一生是绝不可能默默无闻,安安稳稳过一生了。风云际会,我们走到一起来了,最后反复比较,选定了越国和越王作为我们实现理想的平台。明天,我们就要正式登台表演了。今天大家提前叙谈一番,各人也好有个准备。”

    范蠡话音刚落,杨来铜就放了一炮:“反正我就是听大师兄的,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其他什么王公大臣指使我不好使!”赵玉竹瞪了他一眼,杨来铜也就再一句话也不说了。

    泰山可搬,禀性难移,想让杨来铜改掉直来直去的急爆脾性,确实不易,一句话把大家都说笑了。紧接着范父说道:“十年栽树,百年育人,教育孩子可是大事。别的我也干不了,再说年纪渐渐老了,我就负责把全国各地学堂办起来,让孩子们从小都识些字,懂得忠君爱国,敬老扶幼的道理。蠡儿,你是大家的头,在朝中官职也最高,你要时刻为大家着想,凡事想周全一点,我们这些作长辈的都不会看你笑话。”

    座中几位老人都不住点头。杨父说道:“你们都归我管,也都管着我。孩子们,大胆干吧,府中小事不用你们分心,你们只管干好自己的事。如果我有解决不了的事,再向你们说。”

    苏文芳则说:“我的想法和范伯伯一样,我只管干好我太医看病的差事。有病看病,无病人来,我或者看看书简,或莳掇莳掇草药,绝不给你们添堵。”

    苏父则说道:“我想按照文芳的想法,找文大人批给太医院百十亩地,我就专管培植一些名贵药材,以供不时之需。”

    范蠡听了,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他说道:“苏叔叔这个主意很好。只是我听师父讲道,一般草药适宜栽种山上,甚至林下,喜凉怕热,那样岂不是要受苦受累了,违背了我们几个年青人接你们来的初衷。”

    苏父听了大笑:“进山最好了,我还真过不惯城里生活,这几天不活动,混身不自在。”

    范蠡略加思考后说道:“既然这样,咱爷俩各退一步:地点由你老自己选择,由我与文伯勾通征用;人员你自己招聘;费用你自己负担,卖药材收入由你全权支配,前期开办费用由太医院负责。销售这块你不用担心,太医院和军队包下了,有多少收多少。但有一条,你绝对不能累着了,出门骑马,生活上要有专人侍候,你只负责总的管理,下面要有带工人员。你老看这样可好?”

    苏父笑道:“你这是把我供起来了,就这样办吧。”

    说得大家又是笑得肚子痛。

    一向不太爱说话的赵明成也站起说道:“我知道自己的工作很关键,担子很重,大师兄和各位要多指导我啊。”

    大家齐说:“放心吧,那是一定的。”

    这时,计倪才站起发言:“真是人多智谋多,众人拾柴火焰高啊。我有这么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其一、我们是个大家庭,大家庭就要有一个家长。我建议:大师兄为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家长。

    其二、大师兄提出低调做人,我再给加上一条,今后无论府内府外在用人时,一定要知根知底,严防奸细混入。

    其三、我们一方面初来乍到,情况不明,人员不熟,根基不牢;另一方面,我们在朝中任职人员不少,涉及面挺广,甚至是位居高官要职,长期下来,这难勉不引人怀疑,甚至妒疾。严重时甚至引起君王惕惕。所以,我们什么时侯都要谨慎,不可骄傲。

    其四、濂洁奉公。在自己主管范围和权限内,账目要清楚,经得起审查。

    其五、在我们内部之间,要互通情报。象今天这样的会议,我建议每月要召开一次。

    其六、明天我们就要上班了。我估计我们这些年青人一投入工作,就什么都忘了。倒不是我们不孝,别说照看老人,恐怕连家都忘了。所以,我还建议,给叔叔伯伯们每人配个年青的勤务,给大娘大婶每人配备一名丫环。老人们常讲,家有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象忠义大伯还应该伴个老伴为好。”

    “我都赞成!”

    “还是这孩子想得周到。”

    “是该这样。”

    计倪的讲话获得一片赞扬声,也就形成了决议。唯有赵忠义说道:“其它的我都赞成,唯有提到我的事,大家不必操心,这些年都过来了,不也挺好,老了老了还找那麻烦干啥。”

    他这样一说,其他老人也说,我们身子骨还硬朗,自己能照顾自己,不必配备什么人了。

    在充份听完大家的发言后,范蠡作了总结性讲话,他说:“大家都讲得很好,提了很好的建议,特别是计倪讲的更及时更全面,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以后大家有什么问题及时勾通。”

    范蠡无论办什么事从不拖泥带水,开会讲话也是如此。第一次内部会议干净利落地结束了。然后,带领师兄弟(妹)来到书库,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书读。他对大家说:我们采购的书还不多,以后大家遇到好书要及时买回,充实我们的书库。我们书虽不多,然而却是华夏精华。象《虞书》、《夏书》、《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存世量已极少;《孙武兵法》还没刊行于世,是我在吴国伍子胥老将军家中看后,凭记忆记录下来的;《鬼谷子》是师祖老人家一生心血所凝,存世量也不多;《计然策》仅此一册,是师父他老人家毕生心血写成,当今之世,仅此一本,绝不可外传,大家可以轮换传阅。

    作为大师兄,针对每个师兄妹的具体情况,他又分别予以指导:他对杨来铜说,你负责精兵训练,要训练出一支五百人的队伍,伍百人要当五万人使用。伍佰人中再选择出五十人精准训练。如果能训练出五十个杨来铜,天下还有对手吗?至于兵源,待我与石买大将军勾通后,由你从全军中筛选,你也可以自行从各个方面选拔。

    范蠡又对赵玉竹说:“计倪提醒的对,我想玉竹你要从亲兵营中调出来,协助来铜训练精兵营,这样更重要。暂时你不要显露出来,待我寻找合适时机再把你自然而然地调出。他对明成说,你的工作难度很大,选人要严要精,主要是忠诚可靠,具有献身精神;要有五行八门各类人才,未雨绸缪,提前布局。我们的主要敌国是吴国,其次是齐楚。如果确有需要,你可以向任何部门抽调人员,甚至朝中大臣公卿,到时我以国师身份协助你。日常你多同计倪商讨。

    范蠡和计倪坐下,对他说道:“当年我送你两卷书可曾熟读?”

    计倪:“《六韬》与《计然策》已刻于脑中。师兄弟中,我与大师兄相聚时间最短,大师兄可要给我开开小灶啊,不然差距太大了。”

    范蠡说道:“你与他们的差距在武功方面,我有师父传授的‘飞云剑法’,这是当世无敌剑法,将传授与你。只要你勤加练习,足以自保。你今后的主要作用,不是亲自上阵杀敌,冲锋陷阵,而是运筹帷幄,参赞军机,协调各方力量。在这方面,你比几位师弟都强。今后你要重点参悟《孙武兵法》和《计然策》,读通悟透,这可是兵法之集大成者。现在府中这本《计然策》是师傅多次修改后的定稿,与先前我交给你的那册有改动,以这册为准。读兵书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结合军情国情灵活运用。钻进竹简是为了跳出竹简,我们要互学共勉。”

    一番话说得计倪不断点头,信心更足了。

    然后,范蠡又携同计倪拜访文种文伯,把他们的安排意见作了汇报。文种认可范蠡这样的安排,并介绍了越国当前的国情及应注意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