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八零外贸女厂长 » 第两百七十一章 自己送上门来了

第两百七十一章 自己送上门来了

    曾老教授一行人离开后,曹悦对那个叫曾凡的年轻人念念不忘。

    一会儿问:“你说他会不会记住我的名字?”

    “会。”杨文妮肯定地回答,“你的名字很好记,一般人一次就能记住。”

    一会儿又问:“你说我要是去看画展,会不会跟他偶遇?”

    这……可不好说。

    “希望很大。”杨文妮不忍心打击她,“开展的第一天,曾老教授会出席,他应该也在。”

    “那我……”

    “我可以给你两天假。”杨文妮打断她说,“我也可以旁敲侧击的帮你问问那帅哥结婚没,有女朋友没。”

    “嘿嘿,杨姐,我爱你。”

    董书忠和阚江海直摇头,曹悦一直喜欢施瓦辛格那样的硬汉形象,怎么突然就改变了审美,喜欢上了星海市来的一个小白脸呢?

    感情真是个奇妙的东西。

    更奇妙的还在后面,没等到画展,曾老教授就又打电话过来了。

    “是这样的,小杨同志啊,做外贸的前景是很不错的,随着世界的发展,各国贸易肯定会越来越繁多,终将会融为一体,现在我国正值改革开放,这给外贸带来了飞跃式的发展。”曾老教授说,“发展就需要人才,我给你推荐个外贸人才你要不要?”

    这话可说到杨文妮的心坎儿里去了,她已经寻思这件事一段时间了。

    但目前外贸业务员很不好找,有经验有能力的一般都有单位,人家端着铁饭碗旱涝保收,根本没有辞职的理由,放着那么多国营企业不待,跑到她一个私企来,这得下多大的决心,做多大挑战啊。

    “求之不得。”杨文妮兴奋地两眼发亮,“什么时候能见个面,什么时候能来上班?人在哪里,我可以去接他过来厂里参观。”

    “先别着急,具体情况我还没说呢,人你见过,就是上次跟我一起过去的我那个侄子曾凡,帝都的外贸大学毕业的,出国待了两年。本来是要去帝都的企业,可他思想太前卫,接受不了一板一眼,按部就班的工作,非要去国外发展。

    他家里就他这么一根独苗,哪里舍得他漂洋过海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我听了这事儿,就找他谈了谈,他非常有意向到你的工厂试一试,你觉得怎么样?”曾老教授问。

    名校毕业的高材生,有出国的经历,眼界开阔,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啊。

    杨文妮坐直了身子,认真地道:“实话跟您说吧,曾老,我这边工厂正在扩大规模,正是缺人呢。高校毕业生都包分配,咱也争不过国企。当然也有选择自主择业的,我们厂里的三个大学生就是,可这种人才太稀缺了,更何况还是专业对口的。您老这是给我雪中送炭呢。”

    曾老哈哈笑道:“成,我就是给你们搭个桥,约个时间你们自己谈谈条件。如果谈成了,皆大欢喜,谈不成咱们也不影响什么。”

    那个叫曾凡的年轻人,第二天就来厂里了,他和高逸同龄,长得文质彬彬的,做事却很干脆,像一把锋利的宝剑,闪着光芒。

    曾凡全然没有了第一次见面的客套,和杨文妮没聊几句便换成了英文。

    这不是正中下怀,杨文妮心道,到底是谁面试谁啊,这家伙是在试探她呢。

    不过很正常,他一个接受过国外教育的人,连国企都瞧不上,更何况是在偏远山区的私企。

    是时候拿出点技术让他瞧瞧了。

    两人全程用英文,从国内的外贸趋势,聊到了国外的流行趋势,杨文妮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独到的见解,直接“俘获”了曾凡的“芳心”,当场就要留下来和杨文妮签合同。

    “那什么,咱这里地处偏僻,毕竟不能和大城市比,你不用着急签合同,需要回去和父母商议一下,征得父母的同意吗?”杨文妮还是有顾虑的,万一人家家里不同意,不是白高兴了半天。

    曾凡挑眉道:“鲁迅先生曾写道,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家伙太有一套了,家人为了不让他去国外,只要能留在国内什么私企国企,大城市小乡镇的,只要不出国就成。

    曾凡的到来为工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生命力,这其中最高兴的就是曹悦,她本来就对人家一见钟情,想法设法的制造偶遇,现在好了,曾凡自己送上门来了。

    杨文妮当然也高兴,就像在古董贩子那里捡漏一样,随手就捡到了一块旷世奇宝,稍加培训曾凡就能成为厂里的中坚力量,这样的好事儿打着灯笼没处找。

    最最主要的是,曾凡说还要介绍他的同学过来,说杨文妮这里能给他们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管理模式、营销模式提前和国际接轨,打造国际化一流的外贸工厂。

    高逸见杨文妮和曾凡谈的那么投机,当即就有了危机感,幸好有曹悦天天缠着新来的曾凡,让曾凡和杨文妮没有更多的接触机会。

    所谓的美术协会也好,画展也好,高逸会参加都是因为杨文妮,他只是想活成杨文妮希望的样子。杨文妮希望他好,希望他在绘画方面有成就,他就朝着那方面默默努力。

    那边,罐头厂在众望所归中开业了,人山人海的非常热闹。

    杨文妮特地包下了郭新民的乐队一天,让他们去给罐头厂捧场。

    那个曾经让人不省心的杨文礼,居然正儿八经的跟着于常进干起来了,杨文礼拿着罐头厂生产的第一批样品先去了县供销社,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居然拿下了县供销社的订单。

    不要小瞧了一个县供销社,乡级供销社的主管部门是县供销社,村级分社主管也是县供销社。也就是说,以后整个石河县的供销社,都将销售新希望罐头厂所生产的罐头。

    就说吧,这个年代的罐头根本不愁销路,开罐头厂稳赚不赔。

    大家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