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盛楚风云录 » 第二百八十六章:立英灵册

第二百八十六章:立英灵册

    是夜,当赵隶精神抖擞,红光满面的走出将军府时,城内已是一片喜色。得此大胜,将士们皆是激动不已,无心安眠。校场重聚,赵隶下令拿出城内所有的酒肉开宴庆功,今夜雁城不眠。

    城内到处都是恣意酒汉,到处都是呼喝叫嚣,赵隶一身劲衫,提着一壶酒漫步在街上,时不时与认出来的将士们打着招呼,最后到了城墙尽头,干脆提身一跃就坐在城头上,看着听着这城内一切,时不时提壶灌上一口,甚是满足。

    一侧,劲风袭来。秦广义跃上城墙之上,坐在赵隶身旁。笑眯眯道:“未曾想,本是夹缝求存的局面,竟能一战而改。”

    “呵呵……”赵隶将手中酒壶递过去,喟叹道:“万幸我大楚国运不绝吧……”

    “不!”秦广义仰头猛灌下一口酒水,然后很是认真的沉声道:“是大楚万幸而出殿下!”

    “我?”赵隶半眯着眼瞧着城内的狂欢,苦笑道:“就是个赌徒罢了……从南越到西域,不过是一次次在赌,在搏。不管哪一次,只要稍有差池,就将是万劫不复啊……现在回想起来,都还有些后怕。”

    “可殿下没输过,不是吗?”秦广义笑了笑,吧酒壶递过去。

    接过酒壶,赵隶神色怔怔,不知所想。就这么坐在城墙上,吹着冷风。不知过了多久,秦广义望了望稀疏星夜道:“不知不觉,又是一载春秋啊。瑞华十六年……大楚终会越来越好的。”

    “大楚?”赵隶喃喃一声,低头看了看自己满是薄茧的手掌,然后侧头看向秦广义道:“师父,你年少时想过做什么吗?”

    “年少时……”秦广义闻此双眼微微有些迷茫,然后似是想起什么,垂首似是自嘲一笑,没有开口。见此,赵隶知道是触及了秦广义的一些伤心事,于是也没再问,谁的年少不轻狂,谁的年少不负人……

    后半夜,秦广义先一步跃下城墙离去,而后赵隶又是晃了晃手中已空的酒壶,这才跳下墙头。此时已是深夜,狂欢再晚,也差不多了。因此赵隶回将军府的路上,甚是清净,全无上半夜喧闹冲天的情形。

    许是太过清净,加上赵隶几月药浴,耳聪目明更甚他人,因此一些细微的声音皆是被听入耳中。

    “老兄弟唉,你他娘的真是个没福气的货!你看看,看看老子捞了多少宝贝?!”身侧墙内,一道带着些许悲怆的声音传来:“怎就那么不小心?你这一走,二娘小丫怎么办?!混蛋!你就是掐准了老子会帮你是不!他娘的,也罢,反正老子也没妻儿……”说着说着,墙内竟是传来了一个汉子压抑的哭泣声。

    赵隶脚步一顿,抬头望了望身侧这面墙,心中思索。住得起独院,少说也是个司马,也不知是那一营的。的确,只顾着大胜之喜,这些牺牲的士卒到是忘了……

    自己果真不是个合格的将军啊?念及此,赵隶暗自握握拳,重新迈步离去。

    次日,将军府下令,立英灵册。凡作战牺牲者,皆可入册。入此册者,安葬补助、子女抚养等等皆有一定的补助。且每逢清明,若无战事全军需一同为其祭拜,保证其永享血食。不是赵隶不想做更多,而是目前为止,只能做这些。待到日后定然会加大抚恤力度,不会让将士们流血又流泪。

    此令一出,不言力度多大,至少满城将士皆是感恩不已。其中有些朋友兄弟战死的士卒,闻此更是含泪不已。

    大楚瑞华十六年,一月十三。寒风吹拂,雁城所有守备将士列阵城西之外,祭拜战死将士。

    军镇条件所限,自不可能人人披麻,因此皆是身披全甲,以示敬重。

    全军之前,几十个巨大的篝火熊熊燃起,一名名士卒手捧书册,高颂英灵之名。

    “奔狼营伍长,梁青!入英灵册!”

    “虎贲营士卒,黄二!入英灵册!”

    “虎贲营军候,李暔!入英灵册!”

    “神射营士卒,封柏!入英灵册!”

    终于,待到所有战死士卒之名念毕,赵隶一身鳞甲,面目肃容缓缓走出。站在篝火之前,沉声喝道:“全军将士,为战死英灵敬!”

    哗哗哗……一片击胸之声响起,赵隶看了看眼前面露哀荣的将士,然后回身对着冲天篝火亦是重重握拳击胸。然后带着悲声喊道:“英灵在天,护我大楚!壮我军威!”

    一道道程序下来,已是半日过去。不过无人不耐,皆是或悲或肃,认真完成了整场祭拜仪式。因为是第一次举办这种祭拜仪式,因此赵隶是拉着郑英与郑功苦熬一夜,这才敲定了整场的流程。

    回到将军府的路上,赵隶清晰的感受到了城内气氛的转变。昨日大喜,今日大悲。不过这倒不是坏事,从功利的角度来讲,这样做更能凝聚军心。

    先前还有人担心让三大营士卒各个手握金银财富,会不会当逃兵,离军而去。这可不是胡言,而是人之常情。手中有这么多财富,为何还要在军中当兵?为此,赵隶这个不尽职的统帅没想到,但郑英与郑功却是在认真的思虑过,还商讨出了好几种办法。

    而今日之后,军卒应是不会再有这般想法。且赵隶心中更是暗暗敲定,定要扭转世人的想法,凭甚当兵血战的军卒就要让人瞧不起,他们是为谁而战?他们为谁而死?

    以投军为荣,以杀敌为荣!这一点,赵隶定要做到。

    为此,赵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将士们自己的自卑之心,没错,就是自卑。说来可笑,就连军卒们,都觉得自己低贱,乃是丘八泥腿子之流。他打听询问过了,军中大部分人都是实在活不下去才来投军的,并州还好,毕竟有郑家在,并不太严重。但其他州贱军鄙卒之风气,可是赵隶亲自见过的。百姓们一听军卒,第一反应便是皱眉厌恶,仿佛是什么十分不堪的身份一样,这也正是为何各州少军寡卒的原由所在。

    也难怪,大楚多少年了,诸公亲自操刀弄出来抑武重文之风,自是根植世人百姓之心。不过都得改改了!这般的日子,该翻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