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盛楚风云录 » 第四百三十九章:大师悟明

第四百三十九章:大师悟明

    笑罢之后,悟明双掌合十,低首道:“烦请诸位稍等片刻,贫僧为身后亡灵超度再来叙旧。”说罢,老和尚直接转身,一甩袈裟盘坐地上开始低声诵起经文。

    “师父你认识?”赵隶望着老和尚的背影,出声问道。

    “唉,一言难尽。”秦广义眼中带着些许回忆,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当年也算是救了我一命吧……”

    “看起来挺玄乎啊,一见我就说是贵人,还以为是静禅寺的……”赵隶啧啧道。

    “这个放心。”秦广义肯定道:“他跟静禅寺没有关系。松下寺,青州一个破烂寺庙的和尚罢了。”

    “师父当年打不过这老和尚?”赵隶其实对这个比较感兴趣。

    闻此,秦广义顿时脸色一红,似是回忆起什么不好的场景,咬牙道:“当初不是还没入先天!这老和尚一身本事诡异的很……”

    “那现在呢?”赵隶随口询问。本以为秦广义会自信满满的说定能打过对方,谁知秦广义竟是面带犹豫,迟疑半响才道:“不……不清楚……”

    哈?!赵隶愕然,“悟明大师也是先天?”

    刚刚还一口一个老和尚,现在就悟明大师了?鄙夷一眼,秦广义纠结道:“我压根不知这老和尚究竟什么境界,不过这么多年过去,怕是……应该…吧……”

    俩人窃窃私语,自觉隐秘,其实皆被悟明听在耳中。

    一刻钟罢,悟明起身回首,淡笑道:“秦施主放心,贫僧未入先天之境。若是施主多年郁气难解,且尽管施手,贫僧接下便是。”

    这么一说,秦广义到是不敢妄动了,看着面前熟悉的笑脸,顿时心中一突,当年他可也是这么一副人畜无害的笑脸,然后整自己的……逞强冷哼一声,“算了,这么老了,不经打,放过你了!”

    “大师,您也是北赴抗蛮?”赵隶笑得那叫一个热切,凑上前问道。

    “非也非也……”老和尚虽面有褶皱,可眼神却不同寻常老者那般浑浊。明亮透彻,似能看透人心一般,深邃不已盯着赵隶道:“贫僧是知晓寿命无多,来此寻圆寂之机罢了……”

    圆寂?!来这找死的?秦广义上前一步,皱眉道:“多少年都没死,怎今日一见面就……可是……”

    缓缓摇头,悟明捡起染血禅杖,淡笑道:“身体无碍。只是近日神感,圆寂之机至矣。”

    “圆寂之机?”能看得出来,秦广义显然对这老和尚,感情不同。

    “起初只晓得在北,今日之前还未顿悟。今日得见……”说到这,悟明回头看向赵隶,淡淡道:“得见贵人,方明贫僧圆寂之机。”

    大师……你别这么说……我瘆得慌……赵隶顿时笑也不是哭也不是,怎弄得跟他是扫把星一样?圆寂之机是我?瞎扯吧……

    良久,秦广义叹气道:“罢了,活了这么久,死就死吧。什么时候?”

    “或许一两日,或许一两年,只要跟在这位施主身边,总能等到的。”

    一两日,一两年?你这跨度也太大了吧?!秦广义刚刚升起的忧愁顿时泯灭,白了一眼老和尚皱眉道:“随你,跟着也行不能捣乱!”

    “阿弥陀佛,贫僧明白。”悟明顿首道。

    于是乎,三人行便成了四人行,说起来老和尚的坐骑乃是一匹杂色老马,一看就让人觉得不是良马,可却行进速度一点不差,甚至还显得游刃有余,显然马不可毛色相之……

    “大师,我们北上抗蛮可是要杀人的!佛门不是戒杀生吗?”马阳显然对老和尚兴趣很大,奔走其侧。

    “阿弥陀佛,”悟明低头善意笑道:“杀生是戒,贫僧不敢犯。此来只为圆寂而已。”

    “那刚刚大师不是杀了那些北蛮骑卒吗?”马阳诧异道。

    “所以贫僧身上自然缠上了那几人的罪孽。”悟明淡淡道:“贫僧路过此地,见其截杀楚民,其人为九,百姓为数十。若见死不救,则害死数十之人,若出手,则只消杀去九人。孰轻孰重,贫僧心中当然清楚。”

    “大师原是这般计算的吗?”赵隶来了兴趣,问道:“若是北蛮十人,围杀楚民一人,大师遇见又该当如何?”

    “当然是出手救下楚民。”老和尚回答的果断。

    是自己没表达清楚,于是赵隶继续笑眯眯道:“可若欲救一方,另一方必然死绝,换言之就是救下楚民一人,北蛮十人皆死,该当如何?”

    “阿弥陀佛。”老和尚闭目唱诵一声,缓缓开口道:“救楚民。”

    未曾想是这个回答,赵隶一愣,旁边马阳亦是兴冲冲问道:“这是为何?难道佛祖也有楚蛮之别乎?”

    “佛祖当然没有楚蛮之别,”悟明老和尚睁开深邃的双目,淡淡道:“可贫僧有。”

    “杀生乃佛门大戒,为何我见大师似是不惧?”赵隶出声问道。

    “为何要惧?”老和尚反问。

    赵隶噎语,半响憋出一句,“手沾杀孽,岂不有伤功德,难证菩提不说,就不怕入不得西方极乐,反下地狱?佛门中人不是最信这个?难道大师不信?”

    “呵呵……”悟明先是一笑,然后面目一肃,伸手指天画圆道:“浑浊天地,芸芸众生,皆恶!皆有罪!只是有其恶小罪大之别。

    贫僧悟明,二十入佛门,修佛法八十余年。前二十年,贫僧不沾荤腥,不言污语,恪尽职守,终日潜伏寺中不敢违戒。再二十年,出门云游,肚饿可食鸡鸭,口渴可饮酒水。遇恶人行凶更是持禅杖毙之!此乃由佛入魔乎?又二十年,贫僧静心隐居与东海之滨,日夜观潮打岸。每日非棘棘苦草不食,钻研佛门经书日夜不休。最后二十年,贫僧再入红尘,遇鸡鸭可食,遇棘棘草亦可食……

    疯癫一生,后得一问,贫僧是魔是佛?不解,直至近日才明悟,贫僧非魔非佛,乃一百岁凡人矣!既而为人,便当行人事。贫僧乃是楚人,自该行楚人该行之事!至于罪孽功德,圆寂之后佛祖当面自有评判,岂用贫僧在此庸人自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