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继承了沙漠农场 » 第三十一章努力挣钱还债

第三十一章努力挣钱还债

    “怎么可能有二百万的债务,我父母当初明明只借了二十万。”高恒一出口就后悔了。

    钱德人开的是民间借贷公司,说难听点就是放高利贷的,和对方讲理,只会自讨苦吃。

    因为当你签署借款合同之时,就已经落入了对方的圈套之中。

    “难道我们大漠金融公司是做慈善的不成,当然要收你利息了。”

    “放心,这都是合法的,就算是法律也会支持我索要这些钱。”钱德人阴狠地笑道。

    将他人玩弄于股掌之中的感觉真是爽啊,尤其是一个刚刚羞辱过自己的人。

    眼见高恒遇到困难,想到是杨名水教授亲自出马,请行长放贷,冯衡觉得有必要和他交好。

    在寻常人眼中二百万是一笔天文数字,但和他这种整天与钱打交道的人看来,不过是一堆红纸而已。

    “小兄弟,二百万不算多,要不老哥我干脆送佛送到西,再给你贷一百五十万软妹币算了,顶多一个星期,就能把钱打到你账户里。”

    可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高恒竟然不假思索的拒绝了。

    “多谢,可这些钱我自认还有办法还上,暂时不需要贷款。”

    “若等我有需要了,一定去兰城找您贷款。”

    虽然不知道对方打的什么主意,但毕竟话已出口,冯衡不好勉强。

    “哈哈,小兄弟真是年轻有为啊,那我就不打扰你了,期待有一天在兰城见到你的事业。”冯衡笑道,随即开车走了。

    他这躺出来,可不单单是为了给高恒评估资产,更是为了拿公款旅行一趟。

    身为银行高管,这点福利他还是有的。

    冯衡走后,高恒和钱德人撕破脸皮。

    “你们愿意告就告吧,反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是不会怕的。”

    高恒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但所有人都明白。

    他敢这么说,一定是有底气在的。

    “行,你小子有种,那就别怪我不留情面了。”钱德人怒目圆睁。

    打了这么多次交道,他明白高恒是一个死硬的家伙,不把他整的家破人亡,恐怕是不会乖乖就范。

    等到钱德人走后,高恒没有犹豫,立即开车到叶止县,买了大棚、种子、肥料、农药,还雇了几个工匠。

    他要用最快的时间种一批蔬菜出来,然后卖出去还债。

    这些天高恒和韩淼聊了不少,知道蓝星世界的法律体系还算完善,不会容许高利贷肆无忌惮的盘剥小民。

    而且官府判案的效率也不高,就算证据确凿,最起码也要一个月才能出结果。

    像高恒这种涉及高利贷,又有还债意愿的案子,没有三个月的时间,不可能有一点结果。

    这就是高恒的机会了,只要在这一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赚够二百多万软妹币,他就能把债还上,免于被起诉。

    虽说瓜田的收益也有二百万,但这些钱还要还朱志明,还银行的贷款,不足够应付钱德人。

    所以高恒必须剑走偏锋,种速成的蔬菜来还债。

    与此同时,甘州大学农学院某处实验室中。

    朱志明和学弟郑毅纶推门而入,见到了正喝茶看文献的杨教授。

    “教授,我们有个新发现要告诉您。”

    见是朱志明来了,杨教授来了兴趣,他还记得那笔四万块的项目经费呢。

    “那些种子做的怎么样了?”

    “种在了叶止县高氏农场。”朱志明老实回答。

    杨教授却惊了,这也太巧了吧,自己刚从高恒哪里回来,没想到,那五百亩瓜田种的竟然是自己学生的种子。

    看来自己和高恒真是缘分不浅啊,将来若是有机会,一定要将他推荐到甘州大学当教授。

    “我们的发现正好和高恒有关。”

    听到这话,杨教授笑了。

    “让我猜猜,不会是高恒的农机吧。”

    这下子轮到朱志明和郑毅纶震惊了,自己还没说呢,教授怎么就知道了,难不成他会预卜先知。

    “您怎么知道。”朱志明两人脱口而出。

    “您走之前我们搜集了一些和无人农机相关的资料,我们觉得这大有可为,一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朱志明一脸自信的表情,笃定道。

    这话确实不错,蓝星世界的科技水平,仅相当于高恒前世,地球2010年的水平。

    这个时候华国百分之九十十的地区连机械化耕作都做不到,更不要说无人耕种了,这简直是科幻小说中才会出现的内容。

    见到两人的资料、报告,杨教授的脸上露出了欣悦的笑容。

    这些年轻人真是有干劲儿啊,我这把老骨头受不了高强度的劳作,不如派他们去帮高恒。

    “不错,大有可为。”

    “你们两个的项目结束了,课也不用上了,我会替你们给老师打招呼。”

    “连夜收拾收拾东西,去高恒的农场帮帮忙吧,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搞农业的,想要有所成就,必须扎根农田。”

    听到这话,朱志明和郑毅纶欣喜若狂,杨教授派他们两人去高恒的农场,这代表了什么,他们两人从此以后前途无量。

    就算躺着,也能在杨教授的门下读到博士。

    事不宜迟,朱志明当即回到宿舍,收拾起了行李。

    恰巧,学院院长忽然造访杨名水的实验室。

    “老杨啊,你学生在说什么呢,什么去农场、扎根农田的,我看他们那样子,简直比保研了还开心。”

    院长心道,现在的年轻人啊,真是沉不住气。

    一点点的小事,就能让他们高兴的要死,或者难受的要死,心态放不平,日后岂能成大事?

    想到这里,院长不禁摇了摇头。

    “老何,我发现了一位民间的高手,连我都自愧不如。”杨名水恨道。

    一见到高恒,他就觉得自己几十年都活到狗身上去了。

    几十年的学术成果,连高恒随便一项发明都不如。

    听到这话,何院长觉得杨教授是不是被骗了,民间能有什么高手。

    虽然网络上常说高手在民间,但何院长再清楚不过,民间根本没有学术人才,如果民科也算的话。

    “老杨,你可不能随便听信别人的谎言,你是咱们学院的镇院之宝,要是连你都被民科骗了,咱们甘大真是没脸混了。”何院长板着脸道。